APP下载

集群对接基本模式的研究

2016-03-03王守鹏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业群专业群保障机制

王守鹏

摘要:产业集群与专业群需求衔接的基本模式要求加强产业集群公共资讯平台的建设,实施远程培训与在职提升。加强科研、技改技术力量的流通,加强科研条件和成果资源的共享,完善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合作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专业群;产业群;对接模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56-01

1.本课题的理论性研究

1.1专业群的界定。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培养对象相似、专业技术领域相关联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沈阳市化工学校根据人才培养主要目标、面向区域的主要产业企业,形成了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核心,涵盖了精细化工、环境监测与保护、食品加工工艺等专业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这一专业群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

1.2产业集群的界定。本课题中所探讨的产业集群是指在辽沈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域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的主要就业市场是辽沈地区石油、化工、食品、药品等产业所属的企业。这些产业之间的关系符合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标的。

1.3衔接模式的界定。本课题所讨论的专业群与产业集群衔接模式,是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维度深层次合作的模式。这一模式不局限在学校自身专业建设范畴内,而是通过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需求衔接,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设施、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诸方面的深度合作。这一合作不再停留在以往松散协作关系的层面上,而将形成一种含学校、企业、机构等多方在内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一利益共同体下,依靠各方在不同层面上的投入,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共沾的合作模式,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衔接。这也将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1.4衔接模式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寻求一种适于辽沈地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开展校企深层融合的模式。在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机制过程中,探索形成一种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和指导机构,完善的相关保障制度,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长期紧密合作。

2.产业集群与专业群间的需求关系

与产业群相对接的专业群,是专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结合。因为仅靠个别学科的简单合作,已经难以解决当前产业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形成专业群,才能应对产业群所提出的复杂的技术难题。产业群与专业群的战略目标相同,创新任务一致,联结形式紧密,因而有利于实现各方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共用、相互启发、相互公关、相互激励、合作公关,形成良好的效果。

3.产业集群与专业群需求衔接的基本模式

3.1产业集群公共资讯平台的建设。产业集群公共咨询平台的建设目的是使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等多方面信息在集群内各个实体问充分交流和沟通。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互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资源信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产业用工、规划、成果等信息共享。

只有资源共享,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产生协同倍增效应,才能有效地使生产要素、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3.2远程培训与在职提升的实施。通过校企双方的网络进行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产业集群的企业中进行生产实践。为产业集群企业员工实施培训工作。

3.3科研、技改技术力量的流通。在学校教师的科研内容方面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工作的局限性,很少进行社会调研,很难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对生产实际需要的把握较难做到十分准确和到位,因此无法找到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申请的科研课题大多涉及教学、教改方面的内容,少量涉及特色专业的应用和技术开发的内容。这就说明没有与企业的联合,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承担大的科研项目的。因此在进行某一项研究时,吸收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行业专家进入项目组参加研究,可使研究更贴近实际,并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研究水平,产出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科研成果。

3.4科研条件和成果资源的共享。在学校的科研条件方面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只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中职经费短缺导致科研条件的不足。所以对于一些较大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在本校力量和资金不足时,应该寻求企业进行联合,来弥补高职院校科研力量与资金的不足。实行"校企"联合进行科研,由企业确定项目和提供经费,由学校承担科研任务。这样不但使科研经费有了保证,而且可以购买科研资料、科研设备,确保科研信息的获取,为科研创造有利的条件。

4.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合作的保障机制建设

4.1组建对接基本模式建设委员会。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群与业集群对接基本模式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对接基本模式改革步伐,确保专业科学、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与相关集群的联系,设立了对接基本模式建设委员会。

4.2聘用企业专家管理制度。从企业中聘请专家,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从厂房规划、水电配套,到参数匹配、设备放置;从工艺排序、岗位设置,到运行调试、调度协调,多年的生产经验使能工巧匠能够轻车熟路地解决诸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合作工作中,也使他们有机会为专业教师展示如何实现生产的运行和管理,将他们对专业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学校的生产实践中,这些能工巧匠还会在生产一线指挥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完成生产任务。真实的生产场景使他们的教学不再拘紧,能够以一种近似师徒传承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

这样不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企业能工巧匠的效用,也使外聘教量的教学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层面上有效地弥补学校双师队伍力量不足的缺憾。

4.3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4.3.1为使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使师资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为学校常规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3.2为保证双师队伍建设不流于证书,学校专门制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专家)聘任与管理办法》。在相关制度中明确规定,学校专、兼职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参与企业或"校中厂"的实践活动;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则对实践活动内容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猜你喜欢

产业群专业群保障机制
高职专业群服务区域发展路径研究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