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走班点亮课堂

2016-03-03孙莉虹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常态课低碳

孙莉虹

摘要: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成长的优势,以及品德教材的特色,提出了品德常态课中低碳走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旨在通过走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品德课程常态课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常态课;低碳;走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43-03

1.缘起

品德常态课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课表中的,不允许随意变动的品德平常课。这是许多学校实施品德课的唯一方式,然而现行的品德课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多角度地拓展补充课程内容,给予教师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一堂满意的品德课非常的不容易,给既担任主课教学,又是班主任,且兼任品德教学的教师很大的困扰,很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精力无法两全,这就导致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普遍低效。

低碳走班是指为了减少教师工作量,减轻负担,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教师不只在自己所担任的班级执教品德课,还流动到同年级其他班级或其他年级。品德常态课低碳走班模式是指在品德常态课中实施教师流动走班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我们提出《品德常态课中低碳走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主要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品德、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课程也要求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此时就特别需要有一种方式可以集合优势力量,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成长,低碳走班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基于教师成长的优势:低碳走班模式的实践可以给品德教师一个平台,在不断反复尝试与反思中收获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方面快速成长,在教师成长与培养中具有一定优势。

基于品德教材的特色:现行浙教版品德教材每册每个单元都独立成一个主题,单元主题的要求呈螺旋上升在不同的年级出现。同一册几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同一单元的几课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单元主题,可以算是相对独立。鉴于教材每课相对独立的特点,同册教材用不同的教师来上就不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有利于低碳走班模式的实施。

我们认为,品德常态课低碳走班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品德教学模式,用以提高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因此,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2.低碳走班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2.1确立走班模式,部署教学历程。品德常态课低碳走班模式是在学校监管下,全校品德教师参与,各个年级组教师合作下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我们设计了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详见下图),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这两阶段互为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由图可见,我们所构建的品德常态课中低碳走班模式由愿景目标,共享教案设计流程和实践方式三大板块组成。愿景目标指的是我们通过在品德常态课中实施低碳走班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以及提高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包括直接期望和主要期望。直接期望是构建既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又提高品德常态课实效性的低碳走班模式。主要期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共享教案的设计我们采取的是合作方式,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合作设计、实践反思、形成教案库。以驱动教师在不断合作、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实效。实践的方式有走班形式、走班制度和成效反馈,用以保证走班的顺利实施。

2.2共建走班教案,提升教学质量。韦伯斯特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合作就如一块块方砖搭成的亭台楼阁,共享教案库在品德老师们共同合作中建立,并循环修改,就会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共享教案通过一人主讲、两队分述、多次剖析、同伴评议等流程最终完成设计,经过实践反思,最终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供下一届的教师使用。例如:五年级组在进行上册教案合作设计时,首先年级组长介绍 "我的家庭生活" 、"我们的校园生活"、 "我的健康成长"的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建议。其次分成两队商讨阐述所承担的那个单元,第一队派出的代表戚老师述说的第一单元目标是感受亲情,关爱家人;试着与父母相互了解,主动沟通,成为朋友。然后每位品德教师就自己承担的那一课进行剖析,陈老师在诠释《亲情树下我成长》提到了要让学生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历程,可采用配对、直观感受、资料的展示等方式来教学;当教师剖析完后,其他教师就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见,就如沈老师提出来现代家庭有些比较特殊,在教学时 应该更加关注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吴老师也提出实地去参观一处大家庭的遗址,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最后教师在吸取众人的意见后完成教学设计,经过了实践,改进设计形成教案库。下一年的五年组就以此教案为蓝本进行实践、分析、改进,既提高效率,又减轻教师负担。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往往要比单枪匹马地干要来得精彩,教学质量也有了保证。

2.3丰富走班形式,优化教学效益。

2.3.1年级组内走班。年级组内走班指的是以自然年级组为单位,在年级负责人的协调下,按照安排表有序开展的一种走班方式。学生的年龄特点差不多,又是教师熟知的年级,所以实施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顺利,也便于协调和总结反思。

品德教师在所任教的年级实行走班,根据教学的得失修改教案,经过几次自主磨课,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也提高了课堂实效。例如孙老师教学五年级下册《国际组织》时就修改三次教案。第一次上课时孙老师将世界上的主要国际组织用课件的方式列出来,一个向学生介绍,结果反馈时学生没法讲明白一些国际组织的功能。于是孙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第二个班走班前孙老师加入课前调查环节,让学生通过网络等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国际组织的名称、作用等。上课时学生的反应比第一节课活跃多了,也能将自己收集的国际组织说清楚。但是孙老师还是觉得课堂组织形式过于松散,又进行第三次修改,孙老师以猪流感引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教学;借助沙特战争,引入了战前联合国安理会的调解,战争后红十字会的救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拯救加沙文化遗产,以设置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孙老师不断走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实效,达到了走班的目的。

2.3.2借教师优势走班。借教师优势走班是指借助教师在某节或某几节课的优势,打破年级的限制实行走班的一种方式。学校中有很多教师曾在区、片、校等各种活动中执教过品德公开课,这些课往往是经过锤炼,又有操作价值的课,所以这些课参与走班,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经过调查摸清教师曾执教过的品德公开课,再根据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年级的分布,由核心工作组组长负责统一调度、协调,借助教师的优势完成走班。例如杨老师是一位品德学科的优质课老师,她上的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行政区》曾在区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她的这节课质量较高,具有走班意义。虽然她是二年级的老师,但为了使教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将其与三年级的周老师进行互换,让杨老师参与三年级的走班。上课中杨老师让学生借助地图认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又动手拼一拼这些行政区,找到它的位置,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非常的好。这种借助教师优势实行的走班利用了教师优质的资源,也大大提升了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2.3.3同主题深化走班。同主题深化走班是根据品德教材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反复出现,螺旋上升的特点。让教师根据主题深化的要求协同相应的年级组完成教学设计,并以由低到高的目标要求在两个或多个年级走班。

同主题深化走班实施的范围是校内上进心强,敢于突破创新的品德教师,为了不影响大范围的走班,所以每学期只安排一到两名教师实行同主题深化走班,每人也只实行一个主题,并在不同年级走班。例如许老师原先是一年级的品德教师,我们发现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同属家庭生活版块,其中一年级上册《我的爸爸和妈妈》,它的教学目标是介绍自己的父母,进一步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与爱。三年级上册《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目标是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这两课在教学内容上都需要了解家庭成员,表达对家人的情感,但年级提高要求也在上升。许老师分别对这两课进行了走班,教学《我的爸爸和妈妈》时许老师让学生利用照片等物品介绍爸爸妈妈的外貌、职业和兴趣爱好,以及父母是怎么关心自己的。教学《我来画棵家庭树》则是让学生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对家庭成员的称谓,说说家中的小故事,赞美爸爸妈妈。许老师在多个年级的走班后深刻体会到了品德教材的特点,学会了纵向地把握教材,为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打下来基础。

2.4完善走班制度,保障教学秩序。

2.4.1实行"1+1+6"管理制度。"1+1+6"实际上是一个分层管理,第一个"1"指学校领导小组,第二个"1"是指校内品德学科工作室,"6"指的是六个年级组。学校领导小组管理工作室核心工作组,核心工作组管理年级组,年级组负责走班实行。层层管理、环环相扣为走班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

品德常态课中低碳走班模式要正常推行,必须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制定措施,不断改进,竭尽所能地实施,于是便成立了校内品德工作室。我们将学校任教品德的教师都纳入品德学科工作室,为每位工作室成员建立成长档案,促进其快速地成长。有了工作室便需要一批领头雁,才能使工作室正常开展工作,于是在校内每个年级中抽调一名品德学科教师作为年级负责人和主持品德工作室的教师成立核心工作组,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作以及各年级低碳走班的具体实施,其工作内容包括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分配、活动的协调、资料的收集、教学资源的完善。一般小学里都有六个年级,把学校六个自然年级中任教品德的教师组成品德学科的6个年级组,年级组由年级负责人统一落实本年级的走班任务,反馈走班情况。

2.4.2实行 "分配式" 安排制度。走班要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教师能愉快地接受,那么才能顺利。因此我们要控制好走班的时间,安排好走班的人员。

经过实践发现,在时间上同一年级的品德课最好在同一时间。例如: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每周的两节课分别排在周二下午第二节和周四下午的第一节。这样教师们可以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叉走班,每周走一个班,等于上两节品德与社会课,既不增加教师的课务量,也让各年级行动统一,步调一致。

学期初每个年级组负责人分配好每位教师的一学期走班任务,并安排好时间,设计走班人员安排表,老师们按照分配好的时间与任务完成教学。

2.5展示走班成效,交流教学得失。

2.5.1主题研讨提高实效。主题研讨活动就是确定研究主题,抓住一个具体问题作为重点,组织教师学习思考、听课评课、交流研讨。为促进走班提高品德课堂有效性我们围绕"有效课堂,魅力品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一次主题研讨都有一个侧重点,有的是从目标把握的角度考虑,有的是从创新活动形式入手,有的是针对课堂评价……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们都会有一到两节研讨课,听课教师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与评析,给出专业的意见,上课教师再进行修改尝试。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快教师成长,更促进了课堂实效。例:"基于体验,优化课堂"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研讨纪实。(详见附件1)

2.5.2观摩展示运载实效。观摩的平台可以让教师得到锻炼,用心地去准备品德课,有意识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利用年级观摩展示活动,促进品德常态课课堂实效。活动时教师只需将自己常态课中走班的课在年级组内展示,也可邀请其他年级的老师参加,再通过同伴评析,促进执教老师的课堂实效。执教教师个人受益匪浅,也对今后的品德课起指导作用。

2.5.3调查分析见证实效。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满意度,以及走班与未走班前的对比了解,见证走班在学生那儿的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座谈,分析走班以后品德课带给学生的收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走班实施前后我们各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对品德课的满意度上升了30个百分点。

2.5.4专家引领督导实效。专家们的引领、指导,往往能让我们在教学的迷惘中茅塞顿开。只有当引领者与被引领者携手并肩,结伴同行,才能迎得一片春光奔来眼底,几多惊喜注入心头。

在我们的走班活动中,曾多次邀请省市区的专家来校对我们的低碳走班模式进行指导,如:区教研室韩永平老师、区品德名师沈伟峰老师、省教研员邬东星老师。韩永平老师对我们提出了走班要走到学生和老师心里的要求,提醒我们平时要多做记录,重视监测。省教研员邬老师则为我们剖析了低碳走班面临的评价难点。在专家们的引领、督导下,老师们精神不断得以充盈,视野不断得以开拓,使我们的走班课堂更具实效。

2.5.5反思评比促进实效。思则有利,反思可以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施效果,使常态课的走班模式更具使用性。因此我们组织品德教师撰写常态课低碳走班实施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进完善走班模式,并对反思进行评比,表扬奖励对走班模式提出宝贵意见的品德教师。

例如:三年级的王老师的反思被评为一等奖,他在反思中提到"走班要求在教务处安排的品德课教学时间内完成,而每个班都有两节品德课,这就造成了问题,有的班的品德课碰在一起,有的则相互错开,这样教师得自行换课,一位教师一周的总课务量也在增加。"根据王老师的想法,我们联系了教务处,得到了教务处配合,调整了品德课的上课时间,将同一年级的品德课安排在同一时间的同一节课,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不增加课务的前提下,又减去了教师自己调课的麻烦。

3.低碳走班模式的收获和反思

3.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品德课程开足开实的基础上,不仅学校品德学科得到发展,而且学生德育教学也落到了实处。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他们可以在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染下,获得别样的感悟,也可以在不同教师的精心策划中得到深入的体验。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会在教师的精心中得到不断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一个教师能上让学生喜欢的课,具有较强的设计教案,反思和改进的专业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常态课的走班实施中品德教师多方面专业能力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使教师较快成长起来。短短两年学校品德学科论文获奖、发表20余篇,孙老师和许老师分别评上了杭州市和萧山区教坛新秀。

3.3反思课程实施效果。自从走班实施以后,我们学校的品德教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品德学科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且学生德育素养也得到了落到。探索品德常态课实施的新模式,既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品德教学的质量,实施过程成效显著。

品德学科在目前的学科体系虽是一门小学课,但是品德学科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所以凡是有利于品德学科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措施都是值得尝试的。品德常态课中低碳走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品德教学的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所以我们不遗余力地实施着,当然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吸取意见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学校创新发展的必然命题.《小学德育》,2014(10).

[2]沈曙虹.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 波斯纳.名言出自网络.

猜你喜欢

常态课低碳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在常态中追求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