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分析

2016-03-02周海燕

哈尔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助产士产科满意率

周海燕 周 舟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溧阳213300)

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分析

周海燕 周 舟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溧阳213300)

对产科助产士进行分层管理模式的改革,探讨其对产房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采取助产士分层管理后的23名助产士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产科未采取助产士分层管理的23名助产士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观察在两组不同管理措施的助产士下产房护理质量的评估,并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两组产妇在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宫颈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达到了98.8%的满意率,而对照组仅为92.4%,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科进行助产士分层管理可较好的改善产妇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达到了较高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和谐,可积极推广。

助产士;分层管理;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护士分层级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依据护理人员的层级对其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划分后,能够加强医院的责任制,各自在相应的岗位下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率,促进整体护理管理高效进行。产科的护理管理对母婴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若护理不当不仅会引起较大的护患纠纷,还可能对母婴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助产士在产科的护理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助产士的护理管理效率,本文对我院采取助产士分层管理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该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产科采取助产士分层管理后的25名助产士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产科未采取助产士分层管理的24名助产士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每组均选取了2700例产妇进行护理服务质量的观察。观察组25名助产士中包括1名副高,13名中级助产士;3名护师,6名护士;15名为本科学历,10名为大专学历;年龄21~43岁,平均(27.8±4.3)岁。对照组24名助产士中包括1名副高,13名中级助产士;3名护师,6名护士;15名为本科学历,9名为大专学历;年龄21~44岁,平均(27.4±4.0)岁。将两组助产士的职称等级、学历、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①观察组:依据《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对助产士进行相应的等级分组管理,依据工作能力、工作时间以及职称等指标细分为初级责任护士,对产妇在转科阶段进行了责任护理护士[2];责任组长,同时兼顾产科门诊、产科病房、产前区域以及爱婴区域的监督管理工作;初级助产士,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助产专科知识的宣传及技术的实施,具备分娩接生的能力;高级助产士,不仅具备顺产接生的能力,还能应对难产接生,可对下级助产士进行相应的指导,配额和医师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抢救工作。25人分别分为5组,5名责任组长。对助产士进行能力培训,分别包含对产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抢救措施、应急处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3]。定期对助产士进行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态度的考核,并针对助产士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培训的重点,每周进行例会讨论,总结一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产妇的会阴侧切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4]。加强查房管理,根据助产士等级的不同进行不同方式的查房管理,每周均进行了三级护理查房,并由专科助产士以及高级助产士对初级助产士进行指导。每季度进行助产士的个人总结,将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对助产士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②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房管理措施,分组进行日常查房、护理工作,辅助医师进行产妇分娩的管理。

1.3 观察指标:①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②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以“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四个等级,对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的比较:两组产妇在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宫颈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的比较 [n(%)]

2.2 两组助产士护理满意率的比较:观察组产妇达到了98.8%的满意率,而对照组仅为92.4%,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助产士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渐改善,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医院也不断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人员的细化责任管理,达到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5]。本次研究通过对产科助产士进行了分层管理模式的改革,通过对比管理前后产科病房出现的产妇不良事件以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评估护理服务质量,两组产妇在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宫颈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采取分层管理模式后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也保证了新生儿的健康及出生质量。同时,对两组助产士实施护理服务后产妇所达到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妇达到了98.8%的满意率,而对照组仅为92.4%,说明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可达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医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对产科进行助产士分层管理可较好的改善产妇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达到了较高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和谐,可积极推广。

[1] 刘嘉,安菊芳,陈釥,等.产房分组分层级排班模式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516-517.

[2] 邹文霞,潘继红,胡品佳,等.助产士分层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16-18.

[3] 陈浪,彭检妹,陈子江,等.助产士层级管理与APN模式排班顺利开展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z1):69-70.

[4] 伍秋菊.产房分层级排班对助产士成长和培养的实践和效果[J].医学信息,2014,28(25):412-412,413.

[5] 吴丽.产房分组分层级排班模式的护理实践与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111.

R472

B 学科分类代码: 32071

1001-8131(2016)05-0577-02

2016-05-26

猜你喜欢

助产士产科满意率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助产士队伍亟待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