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对农报道得与失
——对《新农村商报》进行内容分析

2016-03-02黄子苓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

黄子苓(安徽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探索对农报道得与失
——对《新农村商报》进行内容分析

黄子苓
(安徽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农报道正是针对“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农村商报》商务部创办的服务“三农”的中央级大报,是发行量最大的农业类报纸,其对农报道具有研究的价值。本研究选取《新农村商报》2015年10月28日~11月25日的5份报纸,总计511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归纳其特点和问题,以此对以《新农村商报》为代表的农媒体提出改进报道的相关建议,为更好地服务民众、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进程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商报》;对农报道;内容分析

一、数据资料

(一)《新农村商报》新闻来源分析

第一,本报:共有302篇,约占总数的59.10%。第二,通讯社及其他媒体:共有76篇,约占总数的14.87%。第三,评论员及专家:共有66篇,约占总数的12.92%。第四,读者及网民:共有26篇,约占总数的12.92%。第五,其他(机构、企业等来稿):共有41篇,约占总数的8.02%。

(二)《新农村商报》报道类型分析

第一,消息:共有135篇,约占总数的26.42%。第二,评论:共有61篇,约占总数的11.94%。第三,通讯:共有212篇,约占总数的41.49%。第四,专访:共有10篇,约占总数的1.96%。第五,图片新闻:共有42篇,约占总数的8.22%。第六,其他:共有51篇,约占总数的9.98%。

(三)《新农村商报》报道主题分析

第一,新闻版块:共有264篇,约占总数的51.66%。第二,民生版块:共有50篇,约占总数的9.78%。第三,农业版块:共有161篇,约占总数的31.51%。第四,其他(文摘、生活、广告等):共有36篇,约占总数的7.05%。

(四)《新农村商报》报道立场分析

第一,正面报道:共有253篇,约占总数的49.51%。第二,负面报道:共有34篇,约占总数的6.65%。第三,中性报道:共有224篇,约占总数的43.84%。

二、内容分析与总结

(一)特点

1.搭桥供求双方,反映“三农”实际。作为发行量最大的农业类报纸,它以各类新闻形式沟通商务信息、报道流通现状,同时配合一些商业前沿消息、农商人物专访,为农民生产思路灌输新鲜血液,带动生产新方法,避免了跟其他农报进行同质化竞争,利用自己的理念和平台支持,构建了《新农村商报》的特色,切实服务于“三农”。

2.报道形式创新,内容详实。从之前的统计内容可以看出,《新农村商报》体裁不拘一格,一直尝试其他的报道形式。例如,2015年11月18日B5版“商务文摘”板块中的《山坳里升起绿色的梦想》,记者深入探访高原特色农业现状,真实记录所见所闻,以说故事的方式传递了高原农业发展的特色、现状和经验。在普通的新闻报道中,除常规的形式外,自行制作数据图,配合文字或不配合文字使用,视觉上都有较好的冲击效果,让人看起来也简洁明了。同时,采用微博形式的语言来记录各家对一个新闻事件探讨的声音,这是符合时代趋势,也是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体现;善用漫画,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趣味性。

3.为农发声,深入个例,颇具人文关怀。《新农村商报》的专题版块大多关注农业现状,为民发声,是其对农报道的一个特色。它一般分析现状、指出问题、挖掘原因、提供对策。再如,2015年11月11日的《扫除农村心病“阴霾”》,直指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通过个例分析和专家解读,其给出建议:委托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完成摸底建档;利用关工委“五老”队伍,有序组织“五老”中坚力量,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爱模式,同时要加强观念的引导,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等。此外,《新农村商报》的对农报道时常会出现一些故事化报道,如11月25日民生民情版块中《被城镇化落下的老人》,以罗家窑村为典型代表,选取了夏传杰、汪荣清等个例进行深入描写剖析、解读,用词亲切可感,以故事化的叙述,让人反思城镇化的弊端,既通俗易懂,又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可改进的方面

1.板块内容可改进,版面划分不明确,关注点还可以更全面。受众需要的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评论在报纸中是分散零散的,评论部分可以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农业政策解读、农业发展评点的方面上,更贴合受众需求。《新农村商报》板块划分有时候等于形同虚设,文章的排版设置常常比较混乱。这对读者查找相关讯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应该反思版面设置的问题或者是供稿问题,是否稿件数量不够才会出现这样“拼版之嫌”的版面。此外,《新农村商报》在关注农村问题的时候,对“三农”问题如农村中的农村医疗问题、农民工问题等基本是没有涉及的,而这个正是与农村民生也息息相关的。

2.与读者的联系和互动有待加强。在分析《新农村商报》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发现报纸有跟读者互动的痕迹,这样在了解读者需求,形成良性互动方面就大打折扣。基于此,《新农村商报》最好是开设专栏,鼓励读者将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电话或信件反映,列出读者反映的问题后,报纸上登出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的反馈与答复,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3.加强渠道建设。渠道服务能力逐渐弱化,受众开发、维持难度加大。《新农村商报》主要受众群是面向农村的,除了邮递外,很少有其他渠道。因此,应加强渠道建设,促使线上线下的渠道更多元化,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三、结语

对农报道是涉农媒体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新农村商报》的粗略研究,旨在寻求更好的报道策略和方式,使对农报道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由于时间和人力问题,本文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在优缺点、所提建议方面概括不够完整,还需要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对《新农村商报》的研究,还不能以此来推论中国其他媒体的对农报道现状,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 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08):4-7.

[2] 刘雪萍.“三农”综合保险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福建龙岩“三农”综合保险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4(03):46-51.

作者简介:黄子苓(1994—),女,广东广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054-01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引文分析与内容分析的专利计量与评价的理论探索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