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6-03-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红人现象政治

谢 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红人”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深受“网络红人”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红人”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利用其机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应对其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和实效性。

一、“网络红人”现象的含义和影响

“网络红人”现象是指由网民直接参与并建构的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最直接的起因是“网络红人”事件。不论是大摆S身材的芙蓉姐姐,还是凤姐、马诺等,他们靠出格的言行、另类的作风、寡廉鲜耻的手段来吸引眼球,这些“网络红人”带来的浮躁、审丑、低俗的价值取向正在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1]

而“最美妈妈”吴菊萍、蔡子痞等积极健康的形象也赢得了网民的赞誉。“民间慈善家”阿里木、“最美教师”张丽莉以其真善美的品格,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社会树立了积极榜样。这一部分有真本事、真感情,[2]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网络红人”能对大学生起到思想上引领、精神上提升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正能量。[3]

二、“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青少年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4]“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污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生活在‘网络红人’现象充斥的环境中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本该是治学圣地、文化净土的校园,却被一波又一波急功近利、贪图享乐和追名逐利的低俗文化所侵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污染,不仅使大学生深受其害,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6]

2.误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第一,“网络红人”现象在高校中的蔓延,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某些“网络红人”无所不用其极,用诋毁他人甚至歪曲基本伦理道德的手段来吸引眼球。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络红人”以艺术为幌子,以“脱”为秘籍,用褪去衣衫的艳照,用低俗的暴露肉体行为,达到出名的目的。[7]第二,“网络红人”现象在高校的蔓延,不断强化了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意识。而传统价值观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金钱观,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强调人生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正确世界观却被忽略。[8]更为可怕的是,“网络红人”现象可能会让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才是人间正道。

三、应对“网络红人”现象的措施

“网络红人”现象在全方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全面剖析“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正确认知“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红人”现象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它虽污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误导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是也提供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而我们理应充分发挥“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尽量化解“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网络红人”现象首先要有的正确认知。任何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的看法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正确应对“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对这个问题有全面的观点,一些学校比较多地看到“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方面,而没有看到“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方面,这不利于学校对“网络红人”现象挑战的有效应对。

(二)发挥高校优势,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比大学生掌握和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信息优势,容易得到大学生的尊重,但是在网络时代,这一信息优势被极大地削弱。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搜集到自己想知道的大部分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同时也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学习电脑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德育方式,努力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现如今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甄别教育和答疑解惑;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红人”现象,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及时移植到网络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发挥高校优势,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教育工作又懂信息网络,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应变能力的高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才能解决“网络红人”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借力校园文化,利用“网络红人”育人

“网络红人”现象作为一种网络文化,其中一些“网络红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弘扬了传统美德,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设计以“网络红人”现象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例如高校“榜样之星”、“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等等,通过这些高校“网络红人”的评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身边的“榜样”,学习的典型。[9]如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的宿舍服务员“三嫂”袁苏妹,和被称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这些在校园中涌现出来的“网络红人”,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正面典型,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象教材。校园文化不仅能够通过传统的讲座、知识竞赛、社团、墙报等活动形式以“网络红人”现象为主题开展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络以校园网页、网络论坛、电子邮箱、热线服务等形式开展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异地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在线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网络红人”的育人作用。

[1]余霞.网络红人: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下的“草根偶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05-110.

[2]张晓捷.网络“红人”现象及其网络化生存分析:以“凤姐”为例[J].东南传播,2011(12):53-54.

[3]彭云峰.网络红人现象的本质与兴起原因探析——以“芙蓉姐姐”和“犀利哥”为中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82-86.

[4]姚慜.从传播学视角探析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红人”现象[J].铜陵学院学报,2014(4):87-89.

[5]孙海燕.“网络红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5):91-93.

[6]刘素芬.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策略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29-131.

[7]刘岚.网络条件下德育管理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3(1):24-27.

[8]刘晶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4(8):22-23.

[9]吴翼泽.网络法制环境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探究[J].新闻战线,2015(10):38-39.

猜你喜欢

网络红人现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网络红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自媒体平台上网络红人走红原因浅析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