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初探

2016-02-29刘鲁萌

记者摇篮 2016年2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利弊

刘鲁萌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正如一切文明社会的产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将一些自身无法克制或人为的弊端带给我们。我国媒体市场化竞争导致媒体追求收视率是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原因之一,受众生活压力大,需要新闻节目娱乐化来缓解压力也是原因。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有利也有弊,要辩证看待,正确把握和引导。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娱乐化 追求收视率 利弊

在八小时之外,工作之余,普通民众打开电视机,无非就两个目的:获取信息和娱乐。人们看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但是,很多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栏目也将娱乐功能发挥出来,我们在下文中探讨一下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已经成为现今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亮点,但是正如一切文明社会的产物一样,这也具有两面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将一些自身无法克制或人为的弊端带给我们。

一、造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原因

1.我国媒体市场化竞争导致媒体追求收视率是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发展,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相继展开,由最开始的抢线索、抢新闻,到现在以各种娱乐化方式吸引受众眼球,收视率已经成为了衡量媒体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

所以,要把新闻娱乐化,要演绎新闻、要戏说新闻、要拍新闻剧——来拼命吸引眼球。

2.受众生活压力大,需要新闻节目娱乐化来缓解压力

媒介向来是传播的主动者,决定公众选择新闻的范围,但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在受众的约束下,媒介在传播中主动影响受众,不能不以信息的质量使受众满意为前提。信息传播的大众化的具体表现,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泛娱乐化”。那么,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受众对于信息的取舍直接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在纷繁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受众更多地会去选择一些有助于轻松接受信息的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鲜的信息。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便随之产生了。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利

1.对于电视业本身带来的好处

我国电视媒介一直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在改革之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对大众说话的“指导者”、“教育者”,严格划分着传者与受者角色关系。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向娱乐化、大众化趋势的发展,改变了电视新闻媒介一贯在受众心中沉重、保守、古板的形象,使其变得更加清新、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拉近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传播效果上看,电视民生新闻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使得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其传播的内容,容易得到良好的口碑,从而提升在观众心中的公众形象。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还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娱乐化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极大限度地贴近大众,捕捉大众的需求,使得受众更乐于接受,赢得较高的收视率自然不在话下。在电视逐步向企业化过渡的今天,收视率无疑是电视台、电视节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标杆。因为高收视就代表着高额的广告收入,电视台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才能有效地回笼资金,投入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实现良性循环。

2.为受众带去欢乐

现今,大众化、娱乐化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向的就是广大的、普通的电视观众,它们让观众平等地参与,真实地感受,面对面地聆听。节目追求过程的真诚和生动,把判断权交给老百姓。这既符合电视纪实美学的要求,也是现代传播的理念。

三、电视节目娱乐化带来的弊

1.从电视节目角度分析

(1)节目品位不高,缺乏深度。过分追求娱乐化,容易造成节目肤浅、粗制滥造。当今受众对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一个普遍反映就是:品位低下,没有深度。某些民生新闻节目,两个人站在一起说相声,还有的说评书,还有的把新闻事件变成小品,主持人奇装异服,怪腔怪调,引起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的异议。在他们看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走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向没错,但若流于庸俗,过于泛滥就将适得其反。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也容易使新闻事件失实,产生变形。

通过小品、评书、相声以及各种音效和特技编排出来的电视民生新闻,会让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对新闻事实产生不同理解,进而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

2.从受众角度分析

(1)如果过分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大众化,容易使节目趋于流俗、庸俗,单纯地为了娱乐而娱乐,忘记了大众媒介的引导作用,对于受众而言无疑是危害巨大的。文化素质不高的观众在这种新闻播出形式的引导下,本来就很低下的文化积累更加低下。

(2)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青少年的思想还没有成型,电视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对其健康的思想意识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威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表现出的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会让青少年在面对严肃新闻话题时,不能严肃深入思考,反而也带着游戏态度看问题。

四、如何应对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媒体泛娱乐化倾向

1.坚守品位内涵,提升节目质量

电视民生新闻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的另一极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我们现在的电视新闻人,就要抓住这个有利的传播媒介,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从改善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开始,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环境,而不是纷纷追逐娱乐化,而忽视了对受众的积极娱乐引导,做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良好契合点,从根本上解决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泛娱乐化”趋势。

2.实现受众本位,丰富节目内涵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曾一度“目中无人”、“自娱自乐”,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和任何大众传播一样,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必须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在节目中“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受众,为受众着想,致力于满足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五、总结

通过上述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浅显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节目一味地追求娱乐化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过分的娱乐化对电视新闻行业本身良性发展和对受众思想的健康引导均无益处。我觉得,电视新闻节目应向健康的方向引导,提高知识含量,提高文化品位,将是今后担负在电视人身上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李希光

[2] 《新闻理论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保军

[3]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华夏出版社 喻国明

[4] 《当代新闻理论》 新华出版社 郑保卫

[5]时统宇 吕强:《抵制电视节目低俗化的道德哲学》《现代传播》2013.11P1

[6](美)尼尔 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版P121

[7] 《网络为王》 胡泳 范海燕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利弊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
电子产品利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