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储安平在《观察》中的政论特点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政论观察

郝 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浅论储安平在《观察》中的政论特点

郝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储安平,现代新闻史上出色的民主报人、编辑家、时评家,他所创办的《观察》周刊在新中国成立前期的新闻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储安平一生希望靠言论的力量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写下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政论文章,这些文章普遍具有逻辑缜密、客观理性、辛辣果敢等特点。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二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政”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储安平在《观察》时期发表的部分政论文章,分析其政论写作特点,试图对储安平在中国新闻评论史上的贡献做出公允的判断。

关键词:储安平;政论;《观察》

一、引言

《观察》作为中国最后的同人刊物,它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刊物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强烈愿望。《观察》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刊,16开本,每期6万字,最高发行量达到了105000份,据估计它的实际读者约在百万人以上。储安平认为中国极需要这样一个能够鼓励自由知识分子出面说话的刊物。由于《观察》是储安平以超然态度主办的,因而这样一份集时事政论与新闻报道于一体的刊物,能够在具体政治和具体态势中保持独立、客观、理性的立场,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进行随心所欲的评说。本文主要通过《观察》周刊(1946.9~1948.11)来探究储安平政论文章的写作特点,以期对中国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特色

“写评论时如要出色动人,必须要有惊人的佳句,不能平淡无奇,不能用人家用滥了的意思和文句来写评论”。储安平在《评蒲立特的偏私的、不健康的访华报告》一文中写道:“老实说,美国和苏联没有一个好东西,大家都想牺牲他人,替自己打算,使中国成为他们的卫星,成为他们的附庸。”

储安平在《一场烂污》中写道:“许多良善的小市民,都听从政府的话,把黄金白银美钞兑给了政府,可是曾几何时,现在的金圆券已经比八一九时期打了个对折的对折了!惨啊!惨啊!冤啊冤啊!一个只要稍微有点良心的政治家,对此能熟视无睹,无疚于中吗?70天是一场小烂污,20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20年来拆足!烂污!”

储安平在批评国民党昏庸统治的这部分时评中,言语之辛辣,态度之超然独立,像一剂剂猛药直插国民党当局的心脏。他的政论文章之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研究价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没有顾忌,完全自由的独立思维。

三、严密谨慎的逻辑思维

储安平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他政论写作的一大特点,在《读孙科谈话》《评出版法修正草案》《评翁文灏内阁》等政论文章中,储安平皆以“一、二、三…”的写作形式,逐条逐句将其疑惑、意见、评论表述清楚,其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无懈可击的推理过程,让其意见条条中靶,掷地有声,使对方毫无还击之力。

四、公正理性的评论态度

储安平关心政治,但他始终希望能够以超然的姿态,以理性公平的立场对国事发表意见,他在《观察》的发刊词中明确宣布:“这个刊物确是一份发表议论的刊物,然而绝不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刊物。”在《我们对美国的感觉》一文中,对于美国在抗战中对中国人的帮助,储安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在战争时期,中国人对于美国都怀有一种广泛的好感,这种感情,包含着感激和敬佩两种成分。”不得不说,储安平对于美国的认识是理性且公正的。

学潮事件爆发,针对《大公报》漠然置之的态度,储安平提出了激烈的批评:“5月20日南京发生了这样壮烈的惨案,这样震动全国而有了强烈政治意义的新闻,大公报还不肯编在第二版要闻中,这是什么编辑态度?像南京5·20惨案这样一个严重的新闻,大公报竟用”首都一不幸事件“这样一个轻描淡写的标题,这是什么编辑技术?”但储安平对于《大公报》在上海、南京两地对同人的采访,给予了肯定,“都甚忠实、热忱、前进,此可由他们的报道中见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公报》撰稿人中有6位都是储安平的朋友。而在《文汇报》等三报被查封时,力挺徐铸成的储安平却在私下对徐的评价是“为人傲慢”。

储安平公正理性的论政风格与其一直以来保持独立发言精神的追求分不开。他的论政文章,严格以理性为判断事物的出发点,以公平为尺度,凡事都要分清是非而不计利害,这或许是其时评文章在今日仍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原因之一。

五、无畏果敢的铮铮傲骨

《观察》1948年12月25日被迫停刊,据《观察》杂志社的林元回忆,1947年10月25日出版的第3卷第9期刊载了储安平写的专论《评蒲立特的偏私的、不健康的访华报告》,这篇文章由于批评了美国前驻苏驻法大使蒲立特的对华政策,并激烈地批评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为此,中统特务还光顾了储安平的寓所。但储安平并没有被吓住,他在7月17日出版的《观察》的头条位置上发表了文章《政府利刃指向〈观察〉》,整篇文章据理力争,言辞激烈。“但是我们的政府,一看见有人批评它,便面红耳赤,度量既小,疑心又重,总以为人家要‘颠覆’它,殊不知政府人物固无不可替换者,政府制度尤无不可更改者。”在文章的结尾,储安平这样写道:“朋友们,我们应当挺起胸膛来,面对现实,面对迫害,奋不顾身,为国效忠,要是今天这个方式行不通,明天可以用另一个方式继续效力,方式尽管不同,但我们对于国家的忠贞是永远不变的!”

《观察》的成功与主办人储安平这种不畏强权、据理力争的铮铮傲骨分不开,他凭借着手中的笔和傲气与国民党的昏庸统治针锋相对,与污浊的社会风气奋力厮杀,他一直以一种抗争的姿态印刻在中国新闻史的页面里。

参考文献:

[1] 谢泳.储安平与《观察》[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2-43.

[2]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7-82.

[3] 冯英子.风雨故人来[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26-75.

[4] 谢泳.追寻储安平[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0:16-68.

[5] 戴晴.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111-238.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86-01

猜你喜欢

政论观察
融媒体时代做好党报新闻评论的策略研究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政论翻译研究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探索政论传播新形态——从人民日报“任仲平”推出微视频说起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体风格与教师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