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以《仿生工程学报》为例

2016-02-28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专刊专辑科技期刊

丁 筠

(吉林大学《仿生工程学报》编辑部,长春130022)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部委联合出台了第一阶段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简称提升计划),对全国125种英文科技期刊进行了不同力度的资助。获得资助的期刊都积极行动,将推动各自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作为主要任务[1-5]。《仿生工程学报》(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JBE)获得了提升计划的B类项目资助后,也在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包括:积极邀请高水平综述文章、进一步完善编委会组成、与汤森路透合作推广期刊、组织召开编委座谈会、评选和奖励高引用论文作者等,以期提高期刊的质量及品牌形象。在第一阶段“提升计划”结束、第二阶段“提升计划”刚刚启动之际,本文根据刚刚结束不久的JBE国际编委会上的编委提出的意见,从组织出版专辑论文、增加封面论文、缩短审稿周期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有效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

1 组织策划出版专题、专刊

组织策划出版专辑、专刊论文可以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的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国际上许多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在组织出版专辑、专刊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6]。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的系列杂志等国内一流期刊也越来越重视专辑、专刊的出版,成功地运作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专辑、专刊,吸引了很多优质的稿件和高影响力的作者[7-10]。JBE也曾三次组织出版专辑、专刊论文,但其中只有一期专辑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其他刊物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想要成功运作专辑、专刊,应从专辑的选题、出版、及宣传推广三个方面下功夫。

1.1 专辑的选题

专辑、专刊的选题一般包括会议选题和编辑选题两种。其中,会议选题组稿相对容易,目前国内英文科技期刊采用的较多。国际会议上的稿源丰富且集中,会务组通常也很愿意与期刊编辑部合作出版专辑、专刊,因此借助国际会议来组稿可以大大缩短组稿时间,减少编辑部的人力、物力投入。但是会议选题的一大弊端是国际会议的征稿范围广,论文的研究方向千差万别,论文的学术质量良莠不齐,进行文章质量控制的难度大。相反,编辑选题的针对性强,一般邀请领域内较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来稿,汇编成辑。因此能够很好地保证专辑论文的学术质量。JBE最成功的一期专辑论文就采用了这种选题方式,这期专辑论文选题范围窄,论文水平高,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该专辑所出版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远远超过JBE的平均引用水平。而JBE与国际仿生大会(ICBE)合作出版的两次专辑的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均低于JBE同年正刊论文的平均引用水平。这两期专刊论文均是从众多的会议论文中挑选出的质量较好的文章汇集成册,各个研究方向的论文都有,且数量较多,出版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拉低了当年的影响因子。因此,建议编辑部在采用会议选题时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研究范围太广不利于专辑的宣传推广,也很难在业内产生一定的影响。编辑在国际会议组稿时,要抓住会议议题中的讨论热点问题组稿,稿件要精不要多。稿件数量太多,一方面难以保证论文质量,另一方面在当年计算影响因子时分母太大会拖后腿。

一些高质量的专辑、专刊,多出自编辑选题。编辑选题首先需要编辑部和主编沟通确定一个比较热的研究方向,再由主编向该方向的专家发出邀请,邀请其作为该期专辑的客座编辑,即该专刊的“首席执行官”。这位客座编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专刊的成败。编辑部应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对该领域的几位候选专家进行学术影响力的评估,同时该客座编辑的组织沟通能力及对该项工作的热心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客座编辑确定后,编辑部要在邀稿、送审稿件、返回作者修改等方面为其提供协助,双方通力合作才是专刊成功的有效保证。

1.2 专辑的出版

首先,专辑的出版时间应尽量选在年初(第一期)。专辑论文经过了精心组织安排,凝聚了客座编辑、主编和编辑们的集体智慧,一般来说学术水平会高于正刊论文。将其放在年初第一期出版,该专刊就有整整2年的被引用时间,有利于提高专刊论文的被引次数。为了保证专刊能够在第一期准时出版,需要至少提前6-8个月发出组稿邀请。在此之前,编辑部应确定选题和客座编辑。

收集的专刊文章,也要严格执行同行评议,建议同行评议过程交由客座编辑负责,编辑部配合。文章录用后,由编辑部负责编辑校对、出版等工作。专辑的出版重在准时、高效,同时不要影响正刊的出版。

1.3 专辑的推广

好的专刊出版后需要大力的推广[11]。专辑的出版时间定在年初有利于专辑以赠送样刊的方式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宣传推广。此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专刊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更多的途径。除了传统的利用大众媒体、邮件、网页等推广方式外,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大众社交网络平台以及ResearchGate、Academia等科研社交网络进行推广[12]。

2 增加封面论文

英文科技期刊刊登封面文章(Cover paper)不仅有利于增强学术报道的直观性,还有利于调动作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稿件,扩大英文科技期刊的传播影响力[13]。更有学者将科技期刊的封面形容为科技期刊的脸面,而科技期刊的封面文章则是科技期刊的灵魂[14]。根据Web of Science关于文章被引次数的统计,Nature、Science、Cell三大英文科技期刊封面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次数皆高于其他文章[15]。封面文章对于科研成果的传播作用不言而喻。

2.1 封面论文的选取

被选定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封面文章对作者来说是一种荣誉,因此编辑部在进行封面文章的选取过程中应做到严谨、公平。封面文章的选取过程,也是对当期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估过程,选取出的封面文章应是当期学术影响力最高、最具宣传推广价值的文章,因此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主编、副主编或者骨干编委按照规范的评审程序评审选出。如果一期中文章篇数量较多,编辑部可对文章进行初筛,再交由评审编委。

2.2 封面图片的获取

英文科技期刊的封面图片应是封面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插图。封面文章确定后,编辑部需要与作者联系,共同商讨确定封面图片。作者对文章理解深入,可以灵活掌握其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而且掌握的相关资料多,因此应由作者来推荐相应的图片作为封面图片,编辑部可以提出参考意见。封面图片应最大限度地凝练封面文章的研究成果,最好还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编辑部还应考虑封面整体色彩设计、版面编排设计等因素。应注意:①封面文章图片的基调氛围需要与英文科技期刊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能够很好地突出封面文章的学术价值,能够吸引读者注意;②封面设计模式、整体风格、版面布局,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封面的形象设计是英文科技期刊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使读者对期刊形成权威、经典的印象。

3 缩短审稿周期

英文科技期刊的审稿周期是作者在选择期刊投稿时最看重的要素之一。审稿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英文科技期刊的发表周期的长短,从而影响科研成果的传播速度[16]。缩短审稿周期是有效提高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单纯地缩短审稿人的审稿时间,则可能会出现审稿质量下降、审稿专家拒审等情况。因此,缩短审稿周期应首先从编辑部内部工作做起。

JBE为了缩短审稿周期,采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降低初审的通过率。降低初审的通过率可以缓解专家审稿的压力,提高送审论文的质量,有利于保证审稿意见按时返回。JBE的初审环节分为责任编辑初审和常务执行副主编初审两个环节。JBE的编辑初审环节会借助CrossCheck、Scopus、Google Scholar等网络工具,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创新性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在这三方面不合格的文章可直接拒稿;在常务执行副主编初审环节会对文章的学术水平进行把握,明显低于JBE所发表的文章的研究水平的也会直接拒稿。

除了降低初审的通过率,准确地选择审稿专家也是缩短审稿周期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定程度上,审稿专家对稿件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其审稿的速度和质量。如今网络资源丰富,编辑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文献数据库等)更多地了解审稿专家的研究领域,也可以让作者推荐5位审稿专家供参考。同时,应注意选择年轻的、正处于科研上升期的科学家审稿,邀请这类科学家审稿时,可以适当地要求其缩短审稿时间。

除此之外,责任编辑也应提高稿件的处理速度。JBE要求初审和审稿专家审回的稿件编辑应严格保证在5天内处理完成,返回作者修改或者退稿。同时监控专家的审稿进度,没有按时返回审稿意见的文章应及时加送其他审稿人。

4 结 束 语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出台对于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应以此为发展契机,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本文介绍的三个方面是在JBE刚刚结束的编委会上国际编委给本刊提出的进一步改善的建议,也是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相比国际高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所欠缺的。本文结合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组织策划出版专辑、专刊论文,增加封面论文,以及缩短出版周期三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供广大期刊工作者参考。

[1]姚志昌,骆振福,靳晓燕,等.新起点·新任务·新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的分析与展望[J].编辑学报,2014,26(4):342-346.

[2]沈爱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的“辽宁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4.

[3] 贾非,刘静,田宏,等.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初探——以《应用天然产物》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328-1331.

[4]张欣欣,张月红,缪弈洲,等.创新与“棒”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5,28(4):28-33.

[5]冯庆彩,毛振钢,刘素琴,等.以品牌为核心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浅谈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国际化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18-222.

[6]徐书令.科技期刊加大专刊出版力度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J].编辑学报,2014,26(6):593-595.

[7]徐敏,瞿麟平,吴洋,等.策划出版纪念专刊对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和编辑部工作能力的意义[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20-724.

[8]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等.论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J].编辑学报,2009,21(4):283-284.

[9]潘伟,石朝云,游苏宁.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06-108.

[10] 袁桂清,潘旸,刘培一,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期刊品牌影响力和品牌状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0(6):1037-1042.

[11] 陈宏宇,郝丽芳.中文科技期刊专刊的策划与出版实践——《以生物工程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659-663.

[12] 丁筠.移动互联网时代英文科技期刊的宣传推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904-909.

[13] 刘岩,陈雯兰.论封面文章在科技期刊封面中的价值体现——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封面改革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5):470-473.

[14] 张飞燕.基于符号学导向的民国时尚画报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15] 王国燕,程曦,姚雨婷.Nature、Science、Cell封面故事的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81-1185.

[16] 龙静,孙云志.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363-368.

猜你喜欢

专刊专辑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专刊
专刊
亚运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