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传播在媒介恐慌中的角色探析
——以湖北荆州电梯事故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恐慌踏板电梯

谢 耘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网络传播在媒介恐慌中的角色探析
——以湖北荆州电梯事故为例

谢耘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恐惧是人们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恐惧正在被贩卖。在信息过度饱和的今天,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网络上耸人听闻的事实所瓜分。针对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导致的群体性恐慌现象,本文采用媒介恐慌论的视角来分析网络传播在媒介恐慌中扮演的角色,发现网络传播在自媒体传播、大规模传播和网络群体互动等层面上加剧了媒介恐慌现象。

媒介恐慌;道德恐慌;网络传播

2015年7月26日上午10时许,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6楼至7楼上行手的扶电梯上,母亲向柳娟将身旁的儿子递上高处,自己被电梯“吞没”。监控画面拍下了这悲情的一幕,借助现场视频的震撼效果,网络上关于“母亲”“幼子”“扶梯”以及“身亡”的关键词迅速发酵,27日14点30分“女子被卷入扶梯身亡”已登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第3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7月网络舆论共识度研究报告》中指出,2015年7月前50热点事件中政府认同度最低的十大事件中,湖北荆州女子被卷入商场扶梯身亡事件排在第7位。这一事件一经媒体报道,牵引出了更多的电梯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恐慌。本文的研究从这一事件切入,重点探析网络传播在媒介恐慌中扮演的角色,即媒介恐慌是什么?网络传播是通过什么形式在散布恐慌中起作用的?

一、媒介恐慌的概念

媒介恐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在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突发性的社会公共事件让人们必须借助媒体来消除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而媒体戏剧性、冲突性以及大规模的报道又让人们陷入恐慌。

媒介恐慌也叫道德恐慌,是指媒介在对社会恐慌事件进行大规模报道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更多的恐慌现象或恐慌心理的媒介理论或受众理论。[1]回顾中外传播史,因媒介本身或媒介传播内容而引发的恐慌我们并不陌生。《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由于逼真的传播效果,曾使100万听众仓皇出逃,造成民众恐慌症瞬间爆发;1768年的清朝,由剪人发辫而引发的“叫魂”的妖术大恐慌在中华大地上蔓延,街头的人群常因恐惧而将形迹可疑的游僧、方士、乞丐和外乡人殴打致死。[2]

尽管如今的传播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观念却没有跟上,大规模的媒体报道逐渐成为恐慌的“源头”,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确实起到了消除不确定因素和“吸引眼球”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大量的恐慌,就是普遍的不安,甚至有引发集体行动的可能。

二、网络传播与媒介恐慌

网络传播时代,身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将信息发布出去,并借助网络传播点对多、多对多的传播特性使之迅速在网络上变成焦点话题,引发公众热议和传统媒体的跟风报道。

(一)自媒体的现身说法

电梯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每个人的安危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这种工具随处可见,所以让每个人都很容易对电梯安全事件产生代入感。2015年7月26日上午10时许,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6楼至7楼上行的手扶电梯上,母亲向柳娟将身旁的儿子递上高处,自己却被电梯“吞没”。而后,在26日13点32分,自称是受害者家属的新浪网友“kkcake”发布微博:“澄清!我是受害者的家属,她是我嫂子。事情经过是她抱着宝宝踏上最后一块踏板的时候,踏板松了,被卷进去,孩子被举出来没受伤,但是已经4个小时了,还在救援。至今下落不明,我们仍在等待。”经知微软件分析,该条微博消息曝光量达771712,超过73%的微博。7月27日,经过一天的舆情发酵,“女子被卷入扶梯身亡”的话题以39万的讨论量登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第三位。截至8月4日,网友“kkcake”共发布事件相关微博11条,继续以亲历者亲属身份现身说法,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传统媒体随之跟进。

可以看出,自媒体时代下人人皆有麦克风,这给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亲历者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媒介恐慌的前期,这种现身说法制造了强烈的冲击现场感,使人们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其中,却因为信息发布者的匿名性、一定程度上的夸大等原因渲染了焦虑和恐慌的气氛,致使恐慌情绪在网络空间悄然滋长。

(二)恐惧的大规模传播

在湖北荆州电梯事故中,网络媒体最先利用监控视频的震撼画面吸引眼球,视频中母亲在被电梯吞没的瞬间将孩子托举而出的戏剧化一幕,令不少网友为之惋惜和动容。但是,由于视频画面太过震撼,不少网友表示每次自己踏上自动扶梯时脑海中都会想象自己遭遇类似情况的场景,并由此感到十分恐惧。据媒体报道,在湖北电梯“吃人”事故之后,行人乘坐自动扶梯时,大多目光紧盯第二块踏板,有的刻意跨过,有的试探着慢慢踩上去。面对人们对电梯踏板的恐惧有的商家不得不在电梯踏板上张贴“帮您踩过”的标语,甚至还有的商家利用人们对电梯踏板的恐惧在电梯踏板上张贴自家的产品宣传广告。“电梯恐慌”在现实生活和注意力营销中进一步被放大。

紧接着,大量电梯安全同类事件被传统媒体接连报道,这些报道在标题和内容中描绘的惊悚、血腥的画面让恐慌情绪进一步弥漫开来。例如,7月30日上午10点30分,杭州新华坊18幢发生的一起电梯事故中,媒体报道当时停靠在17层的电梯突然急速下坠,电梯内一名20多岁的女孩被夹住头部死亡;8月18日下午,上海地铁虹口足球场站3号线、8号线换乘通道处的自动扶梯踏板突然翘起,造成现场不小的混乱,所幸无人受伤;8月28日零点30分左右,海口金盘金马大厦的一名18岁男孩晚班结束乘坐电梯时,电梯门突然打开,男孩踩空从6楼坠入1楼,最终不治身亡。

事实上,据权威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共发生49起电梯事故,死亡37人,而相对于事故数字,2013年我国的电梯保有量就已超过300万台。从概率上看,我国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极低,且在已经发生的电梯事故中,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当媒体将“电梯安全”置于危险与防范的报道框架下,人们的恐惧开始走向极端。面对越是离谱的潜在威胁,人们越是愿意用极端的方式去回避它,即使这样的做法明显破坏了社会文化。这种不理智情绪一旦通过网络在群体中扩散,极有可能成为集体行动的导火索。

(三)网络群体互动加剧恐慌

勒庞说,群体中存在传染的现象,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并且这种传染性带来的后果就是使个人更易于接受暗示。网络群体处在网络这样一个环境中,交流情境有所改变,这种变化可能进一步强化群体心理。湖北荆州电梯事故发生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舆论场,而群体间的恐慌也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进一步凸显。除了在转发“乘坐电梯的安全守则”等信息时互相扩散,提醒亲朋好友注意安全外,网友还通过发布“受到惊吓的网友们,是这样乘坐电梯的”等搞笑视频或图片进行互动交流。而网友在湖北荆州电梯事故发生后,也更倾向于分享自己乘坐电梯时的经历和体会,如某次乘坐电梯突然发出巨响使自己受到惊吓等,与他人交流恐慌情绪以获得共鸣。网友@米粒的小豆8月18日就发布微博说:“虹口3转8,无征兆,在尖叫,有的哭,有的吓得乱跑,一声巨响!还能不能好好上自动扶梯!”可见,网络群体互动所带来的相互传染和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媒介恐慌,并且这种恐慌所带来的群体记忆很大程度上无法完全消除。

三、结语

媒介恐慌是网络传播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虽然它早已出现在人类传播史中,但网络传播无疑在媒介恐慌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就湖北荆州电梯安全事故这个案例而言,它由

偶然突发的社会突发事件所引发,经网络的传播和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其实,这种恐慌是对现实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电梯安全问题、公共设施维护问题和质量监管问题的一种情绪爆发。要消弭这种恐慌情绪,需要社会公众自我修复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知识储备;需要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去安抚可能产生的恐慌情绪,及时疏导、传播正能量;政府及有关责任部门应及时澄清,回应公众的质疑,尽可能地安抚受惊的群众。

[1] 邵培仁,邵静.媒介恐慌论:媒介作为恐慌心理生成与终止机制的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 2009:13.

[2] 孔飞力(美).叫魂:1768年妖术大恐慌[M] .上海三联书店,1999:32.

[3] 罗里顺.中国大陆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4] 王欢.群体恐慌心理的成因及其消弥——从“非典”流行事件解读群体心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4.

[5] 王殿英.社会道德恐慌中的媒介角色研究[J].当代传播,2014(05):18-21.

[6] 余芬芬,张萌.新媒介环境下媒介恐慌的形成机制探讨[J].新闻世界,2012(06):255-256.

[7] 何镇飚.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恐慌[J].文化纵横,2012(5):74-77.

[8] 行人“恐惧”自动扶梯踏板 商家温馨提示化险为“益”[N].重庆商报,2015-08-12.

[9] “女子被卷入商场扶梯身亡”事件舆情分析[DB/OL] . http://news.163.com/15/0806/16/B0BMF99J00014JB6.html,2015-09-07.

G206

A

1674-8883(2016)13-0087-02

谢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恐慌踏板电梯
单踏板不可取
Cartoons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被困电梯以后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