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峡部裂研究现状
——基于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创伤预防与康复的研究

2016-02-27吴永钧余梦晴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峡部体操节段

吴永钧 余梦晴

腰椎峡部裂研究现状
——基于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创伤预防与康复的研究

吴永钧 余梦晴

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承担该省重大竞赛任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2015年调查的9名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中有3名患峡部裂症。通过查阅文献表明:(1)峡部裂是运动员的流行病;(2)峡部裂导致上位脊柱不稳定;(3)普遍认为局部过度负荷是峡部裂的致因,尤其是过伸与过伸加侧弯;(4)保守治疗与节段内固定术分别是第一与第二选择。基于此提出,如何或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完善与体能提高的手段避免峡部裂需要进一步研究,术后再次系统训练对峡部裂的影响仍存在疑虑的疑问。

体操;峡部裂;研究现状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137

1. 前言

广东省体操队承担着省内专业体操运动员的培养、全国运动会与全国体操单项赛事的参赛、以及向国家队输送尖子运动员的重任。2015—2017年是大赛周期,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全运会将逐年接连举办。为不断提高竞赛实力,争取国际赛事的参赛权与夺取各比赛优异成绩,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必须要坚持长期的系统训练以保持或者提高竞技能力。

运动损伤是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生涯“刽子手”。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曾用“长远性、根本性”来形容竞技体育中的伤残保障问题。[1]可见损伤对于运动员与竞技体育的同存性与重大影响。

患腰椎峡部裂的运动员在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中的人数不少,所调查的9名运动员中就有3名运动员患此症,并在训练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困扰。那么,现阶段医学在腰椎峡部裂中研究到什么程度?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问题。

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全面了解腰椎峡部裂的研究进展,为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的主要伤病提供最新相关科研信息。

表1 广东省体操队重点队员慢性损伤表

注:表中信息于2015年6月初收集完毕。

2.2 研究方法

2.2.1 专家访谈 对广东省体操队教练员、科医人员、运动员进行访谈,确定研究对象。

2.2.2 问卷调查 与课题团队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开展创伤状况的调查工作。

2.2.3 逻辑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调研结果,发现腰椎峡部裂是困扰运动员训练的主要伤病之一。

2.2.4 文献资料 以腰椎峡部裂为主题,对其概况、生物力学、病理学、治疗等有关方面进行文献搜索与研读。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研讨,本次研究以5名男子队员、4名女子队员为研究对象,并对最困扰他们正常训练的三个损伤进行了调查(为保证个人隐私权,本文不公开运动员姓名)。调查结果表明,所有重点队员均没有同时患三个慢性损伤,最多为两个,具体情况见表1。

3.1 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峡部裂现状

据调查表显示,峡部裂是广东省重点队员最常见的创伤,具有流行性特征。LQH、ZSX与XCJ都患有峡部裂。峡部裂导致的脊柱滑脱在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中常被发现,[6]在其它项目运动员中也常见。[3]在专业训练中通常会因为腰部运动增加而引发炎症导致不适,甚至停止训练。

3.2 腰椎峡部裂概述

腰椎椎弓峡部是腰椎上下关节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构成脊柱三关节复合体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构成脊柱后柱的重要结构之一,在维持脊柱三关节复合体稳定及整个脊柱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侧或两侧峡部骨质不连续称为腰椎峡部裂,又称为脊椎峡部不连,椎弓崩裂。[4]

3.3 峡部裂是运动员的流行病

“峡部裂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5%,运动员高达20%。该疾以腰椎部的一侧或两侧断裂为主要病理特征,好发于腰5(L5)和腰4(L4),L5尤为多见,约占85%。严重时患腰椎滑脱症(spondylolisthesis)。因而使马尾和(或)神经根受压迫,表现为下腰痛和臀部痛,还可出现坐骨神经痛以及跛行等症状。”[3]

3.4 峡部裂导致上位脊柱不稳定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峡部裂会使上位脊柱的稳定性减弱。L5双侧椎弓下部断裂与正常脊柱相比,上位脊柱(L4)的前屈、后伸、旋转活动范围ROM(range of motion)分别增加了22.1%、29.4%、33.8%,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侧屈则无显著性差异。同序脊柱(L5)的峡部裂脊柱的前屈、后伸、旋转的活动范围比非峡部裂脊柱分别增加了25.4%、44.%、36.4%,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侧屈也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由此可见,峡部裂会对上位脊柱在进行前屈、后伸、旋转动作时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2]

3.5 普遍认为局部过度负荷是峡部裂的致因

其成因至今仍有争议,但当前普遍被认同的主要有:(1)腰骶发育不良学说认为,峡部裂存在种族、性别、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方式,以及发育异常导致腰椎形态易使峡部断裂。而因发育早期的异常或不良致椎体滑脱使峡部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20岁以前,进展最快在10—15岁。(2)外伤性骨折学说认为,存在急性外伤导致峡部骨折的案例,且经治疗后可愈合。但绝大多数峡部裂都无明确外伤史,且很难愈合,临床与实验中一次急性暴力导致单纯峡部骨折也很少。因此否定这是峡部裂的主要致因。(3)疲劳或应力骨折学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年龄方面,峡部裂在20岁以前呈逐渐上升趋势,成年后有逐渐趋向平稳。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峡部裂者为3.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者为9.1%,优秀运动员为20%,且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与发病率成正比,发病年龄远早于非运动员,说明运动量与发病率有密切关系,提示脊柱在进行屈曲与伸展动作时,腰椎椎弓峡部的过度负荷使局部结构受到损伤是引起该症的重要原因,[3]过伸的压力是前屈与直立的2.5倍,过伸加侧弯的动作促进了应力的集中[8]

3.6 保守治疗与节段内固定术分别是第一与第二选择

峡部裂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对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与什么手术方式尚存在争议。部分腰椎峡部裂患者经保守治疗即可缓解或消除疼痛等症状,只有极少部分峡部缺损处经保守治疗可获得骨性融合。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及负重行走,同时需注意躯干稳定性锻炼,锻炼时避免过伸,加强腹部和腰部肌肉训练,同时也可配合使用药物、手法治疗和理疗、以及佩戴支具环节疼痛与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节段内固定与节段间融合。节段内固定通常适用于青少年,适应症包括出现腰痛症状或有神经受损表现,经正规保守治疗效果差或症状反复,峡部裂隙较大,裂椎不稳定且进行性加重者。节段内固定为单节段固定,手术创伤相对小,不破坏正常解剖关系,可保留腰椎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节段间融合通常适用于成人,适应症包括伴有I°以上腰椎滑脱、保守治疗不愈,伴有进行性腰椎滑脱或II°以上滑脱,以及腰椎滑脱并有神经根或马尾压迫症状,通过保守治疗3个月不能缓解者。节段间融合术后脊柱运动学及运动力学均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以致患者临近阶段发生蜕变或加剧术前存在的某些蜕变。因此今年临床上应用节段间融合术相对谨慎,一般仅用于成年患者,用于青少年患者须特别谨慎。[4]

4. 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员患峡部裂的现象非常普遍,并减弱脊柱的稳定性。通过统计结果表明,峡部裂可以被认定为运动员的流行病。峡部裂致因存在几种说法,但因疲劳或应力骨折是造成峡部裂的主要因素是普遍观点。但从竞技体操的运动形式与项目属性与当前普遍使用的动作技术来看,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腰部运动幅度与力度是几乎不可能被消除的。非医疗处理方式只能依靠动作技术的改良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技术手段、改善幅度与实践效果仍有待研究。在治疗方面,保守治疗本身的疗效局限性非常大,因此对需要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实施保守治疗使峡部裂愈合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手术治疗中,为了保留脊柱的正常活动度,节段内固定术更加适用于在役运动员。而节段间融合术则更适用于术后即退役的成年运动员。有学者研究认为,腰椎峡部裂患者中极少部分峡部缺损处经保守治疗可获得骨性融合,因此主张早期手术治疗。[5]但术后再次进行专项训练是否会引起复发或比术前进一步恶化仍有待研究。

[1] 新华网.刘鹏直言中国体育五大矛盾[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0-08/09/c_12423097.htm,2010-08-09.

[2] 刘晖,何明长,林斌等.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0):745-748.

[3] 燕好军.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3):215-218.

[4] 韩奇,劳立峰,刘祖德.腰椎峡部裂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11,33(6):368-371.

[5] Lundin DA , Wiseman D, Ellenbogen RG, et al. Direct repair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for spondylolysis and spondylolisthesis. Pediatr Neurosurg, 2003, 39(4):195-200.

[6] 张景,黄亚飞,王燕.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及规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1(40):78-81.

[7] Menga E N, Kebaish K M, Jain A, et al. Clinical Results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Direct Intralaminar Crew Repair of Spondylolysis [J]. Spine, 2014,1(39):104-110.

[8] Dai Liyang, Tu Kaiyuan, Xu Yinkan, et al. Stress Analysis of Etiology in Spondylolysis [J].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992,9(2):135-139.

广东省体育局2014年科研项目“广东省重点体操队员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康复研究”(项目编号:GDSS2014124)。

吴永钧,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余梦晴,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医务处。

猜你喜欢

峡部体操节段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体操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椎弓根钉钩对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功能影响
思维体操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