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描述

2016-02-2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

陈 蓓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描述

陈蓓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交际语言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做事的能力。作为语言教学和评估的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从交际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者应具备的知识和发展的技能作了全面、系统、详尽的描述。与此前研究相比较,CEFR交际语言能力体系的构成更为全面,组成成分的界定更为清晰,内涵定义更为科学;至关重要的是,CEFR确立了对交际语言能力进行评估的标准,为语言学习、教学和评估提供了规范、目标和导向。

[关键词]《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语言能力;交际语言能力

为了促进和帮助不同国家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提供语言证书相互认可的可靠依据,在1991年瑞士拉齐利康市举办的政府间会议上,瑞士联邦政府发出了以“欧洲语言学习的透明度与连贯性:目标、评价、证书”为主题的倡议。在此背景下,欧洲委员会着手研制并于2001年颁布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1]。它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测评》(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的简称,是一个关于语言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提供一个对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的共同基准,CEFR旨在提高欧洲各国语言课程、大纲以及证书的透明度,从而促进现代语言领域的国际合作。自2001年正式公布至今,CEFR所定义的三层六级语言能力量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语言教学者、学习者和评估者的广泛认可。

CEFR认为人类的所有能力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交际能力发生作用,这些能力都可以被看作交际能力的组成方面。进而,其以能力与语言的关系密切程度为标准,更严密地将使用者能力分为一般能力(general competence)和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并对交际语言能力作了全面、系统、详尽的描述。

一、交际语言能力

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要略》中首次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的概念。前者指理想化的听/说者潜在内化的语言知识,后者指具体情况下语言的实际运用。[2]

乔氏的语言能力观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学者们对这一理论也有质疑。1972年,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对乔氏的观点进行评论,认为乔氏的观点过于理想化,忽略了语言应用的社会文化因素。海姆斯进而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知识(形式上可能)、心理语言知识(操作上可行)、社会文化知识(语境中合适)和实际存在的知识(实际运用)四部分组成。[3]

继海姆斯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交际能力的内涵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如Labov的语言变化内在和外在制约论、Gleason的适应理论以及Canale & Swain的交际能力理论 。20世纪9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在借鉴和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的概念, 建立了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4]

Bachman认为交际语言能力既包括知识(或者说是能力),也包括在适当的、语境化交际语言运用中实施这项技能的能力,它由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部分组成。语言能力主要由一系列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专门知识构成,它与语言使用的情境以及使用者的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策略能力特指在语境化交际语言应用中实施各项语言能力的心智能力;生理心理机制提供了将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的情境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知识结构(社会语言知识、常识)相关联的手段。

Bachman进而对交际语言能力各组成部分的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图1)。

图1 语言能力的构成

但Bachman同时指出,虽然如图1使得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但它并不是一个理论模式。在直观展示语言能力各组成部分之间等级关系的同时,这种说明方式的代价是各部分看起来似乎彼此分开、各自独立。然而,在语言应用中,这些成分彼此之间以及与语言使用情境的特征之间都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正是多种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语言使用的情境构成了交际语言应用的特色。

虽然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仍不完善,但这一理论不仅在能力构成成分方面比前人的研究成果更全面、更系统,而且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二、CEFR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

作为语言学习、教学和测评的纲领性文件,CEFR也提出了相应的语言能力框架。根据CEFR的界定,学习者能力涉及一般能力和交际语言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包括语言活动在内的所有行为都应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技能和应对(Skills and know-how)、个性能力(Existential competence)以及学习能力(Ability to learn)。交际语言能力则指人们运用语言手段做事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s)、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s)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s)。

图2 CEFR交际语言能力构成

如图2所示,在构成交际语言能力的三个子能力中,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法、语义、语音以及语言系统其他方面的能力,与语言变化的社会语言学价值和所实现的交际功能无关;社会语言能力涉及社会关系的语言标记、礼貌规约等方面的能力,这些社会语言因素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间人们的一切语言交流,即便使用者通常并未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语用能力涉及基于互动交际情景的语言资源的功能性应用,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掌握,以及对文本类型和形式的确定等。

CEFR对交际语言能力理论的促进不仅在于对语言能力的构成成分进行界定并定义其内涵,而且在于提供了与整体能力分级相匹配的各单项能力的等级描述。并且,为了满足语言教学、学习、评估等不同的要求,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共同参考值。比如,为了让非专业人士更容易理解这一系统,同时给语言教学者和课程设计者提供导向,CEFR提供了A1至C2每个级别的整体描述;为了适应师生更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要求,CEFR提供了语言运用各主要范畴的详细概述,如以学生为导向的听、说、读、写等级自我评价表格;此外,为了对使用者的交际语言能力进行评估,CEFR还提供了语言运用的定性描述(表1)。

表1 语言使用者词汇广度评价等级表

对比CEFR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与此前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我们可以看到CEFR交际语言能力的构成更为全面,组成成分的界定更为严密,内涵定义更为科学,并且确立了交际语言能力标准。

CEFR的交际语言能力构成更为全面。仅就语言能力这一项而言,CEFR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子能力。与Bachman的语法能力构成相比较,增加了语义能力、正确拼写和标准发音的能力。CEFR取得的另一进展是对组成成分的界定,它对成分的界定更为严密。在Bachman的理论中,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都属于交际语言能力的范畴。而CEFR以能力与语言的关系密切程度为标准,将这些能力归入一般能力,因为它们是包括语言活动在内所有行为都应具备的能力,而非语言所特有。此外,CEFR对能力的内涵定义更加科学,特别是它对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定义。前者指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环境,后者则指语言资源的功能性应用,二者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

与此前研究相比较,CEFR在交际语言能力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是标准的建设。在三层六级的整体能力分级框架内,CEFR提供了服务于不同对象的三种类型标准:面向学习者的、面向评估者的和面向考试设计者的。面向学习者的标准倾向于描述“学习者能做什么”,并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表述,哪怕是针对低的级别;面向评估者的标准则注重“学习者的表现有多好”,通常用消极的词汇来进行表述,即使是针对高的级别;面向考试设计者的标准则从受试者需完成的交际任务的角度来表述“学习者能做什么”。标准首先是规范,它的建设为交际语言能力的教学、学习和评估提供了参照的基准;标准也是目标和导向,它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交际语言能力的要求。

三、结论

CEFR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描述以及交际语言能力标准的建设毫无疑问将对语言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对语言教学者来说,首先要了解国际先进理论,更新理念,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把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探索发展学习者交际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以CEFR语言能力标准为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参照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真正实现教学与研究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Council of Europe.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Z].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101-130.

[2]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65:4.

[3]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J. B. Pride & J. Holmes.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269-293.

[4]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82-110.

[作者简介]陈蓓(1972- ),女,讲师,硕士,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09-03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
创设多种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