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久安视阈下新疆高职院校民汉混合住宿探究*

2016-02-25杨俊英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汉住宿民族团结



长治久安视阈下新疆高职院校民汉混合住宿探究*

杨俊英

摘要在新疆高校积极推行民汉混合住宿,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平安校园,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疆高职学生民汉混合住宿长治久安

在新疆高校积极推行民汉混合住宿,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平安校园,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民汉混合住宿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①自治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推进有条件的中小学实行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统筹推动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兵团和地方、各民族之间的人员交流。

在开展新疆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强调,“要把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首先要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要把民族团结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从小培养珍惜爱护民族团结的感情,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②在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又提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主题,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地走动互动,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新疆高职院校民汉混合住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质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新教高〔2014〕13号《关于进一步深化自治区本科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积极倡导民汉学生混合住宿。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民汉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着力营造民汉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鼓励民汉学生混合住宿,通过混合住宿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对混合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促进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积极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宿舍、优秀班级,建设团结和谐校园”。

二、民汉混合住宿的重要意义

(一)民汉混合住宿有利于“双语”人才培养

随着新疆改革开放步伐日益加快,让各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母语,培养“民汉兼通”人才,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使用的主要语言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双语”是各民族干部群众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根据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民汉学生合住,便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在语言学习中增进情感交流,增进文化认同。

(二)民汉混合住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多宗教共同存在的地区,宗教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非常广泛深远。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尽快摆脱家庭信教成员的影响,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由于语言交流的不畅,生活习俗的不同, 使民汉学生之间对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相当敏感, 同学间避而不谈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怕产生矛盾冲突。民汉学生合住恰巧为解决这个问题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各民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了解,在相互尊重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慢慢从心沟通,彼此认同,逐步交融。这样有利于疏解学生易出现的孤独、压抑、不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以积极、健康的心理迎接学习就业的压力与挑战。

(三)民汉混合住宿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新形势下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通过鼓励民汉同学、舍友敞开心扉,共解热点、难点问题,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把疑惑讲出来、化解掉,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互信和互助,通过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先进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班级,关心同学,尊敬师长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民汉混合住宿的主要模式

(一)同班级民汉学生合住

目前,新疆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教学工作已从中学阶段下移到小学和学前阶段,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课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教学的新模式。随着新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新录取的学生中,有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经过预科阶段进入专业学习,随着双语学生比例逐步增加,有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上的就是双语学校、双语班,或者汉语学校。这些学生可以直接和汉族学生一样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因此,为同班级学生实行民汉合住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合住便于进一步相互学习各民族语言文字,加深情感交流,共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相同专业民汉学生合住

相同专业民汉学生合住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合住;一种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合住。无论哪种形式,都便于学生相互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汉族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实训车间的技术操作难题;对于汉族学生而言,便于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扩大知识面,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少数民族同志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民汉学生合住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新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就是预就业。因此,在顶岗实习时期,实行民汉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合住,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思想感情交流,同吃、同住、同劳动,语言、技术上相互学习,人格上相互尊重,通过企业文化熏陶,共同养成员工意识,自我管理意识,从而圆满完成“跟班、轮岗、顶岗”的生产性实训过程,缩短就业过程中的岗位适应性,为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培养“双语”技术人才,培养少数民族能工巧匠。

(四)民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合住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民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合住,有四种模式:一是不同分院的民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合住;二是同一分院的民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合住;三是将汉族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分配到少数民族学生宿舍合住,四是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分配到汉族学生宿舍合住。这样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干部的成长,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能力。

(五)民汉学生自愿合住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为了给自己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的环境,自愿要求住到汉族学生宿舍,对于汉族学生来讲,主动尊重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民汉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相互尊重、信任、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进步了,我也成长了,但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各民族学生共同进步成长,从而实现了民族间的交融。

四、推进民汉混合住宿工作的建议

(一)自治区层面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

虽然在新疆高校实行民汉混合住宿工作已经多年,各高校也积累了符合本校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是就全区而言,尚未出台关于民汉学生合住社区建设的专门指导文件。例如,实施民汉合住社区建设的内容、模式、原则、及考核奖励办法等等,在高位推动,整体推进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面向南疆四地州培养的技术技能学生人数增加幅度比较大,如何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使他们靠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是摆在学院党委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民汉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机制,尤其建立健全民汉学生合住社区建设的考核奖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考核奖励,进一步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现行试点,逐步推广,全面展开,整体推进,从而建立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民汉混合住宿社区建设,目的是解决民汉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情感上的距离,心理上的隔阂,交往上的疏离等现象。这就要求学管人员做好日常思想教育,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情感需求和实际生活困难,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认真解决。切不可隐瞒不报,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对合住宿舍不适应的学生及时调整,促进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积极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宿舍、优秀班级,建设团结和谐校园。

(四)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高职学生有其发育成长的特殊规律,由于在高中时期大都学习能力较弱,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尤其从农村入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情感比较脆弱,有可能很小的生活琐事,就会带来民汉学生之间感情的伤害。面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执行《学生社区(公寓)管理规定》和《民汉学生合住社区建设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避免民汉学生之间因生活小事引发的矛盾,上升到民汉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29/c_126564529.htm。

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材料》[M],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宣传部编,第 29页。

参考文献:

[1]杨发仁,徐玉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M].新疆: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郭嘉〕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G647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1-0064-03

[作者简介]杨俊英,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分院党总支书记 ,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2015年度科研规划项目“在新疆高职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01432Y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汉住宿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新疆民汉合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新疆高校“民汉合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宿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P大的住宿学院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酒店住宿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