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地区“去极端化”的对策探究*

2016-02-25龙群,王立娟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对策



和田地区“去极端化”的对策探究*

龙群王立娟

摘要进一步改善民生,铲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展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加大对宗教极端主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少数民族精英群体的作用,为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奠定群众基础;以讲经解经为抓手,正本清源还宗教以本来面目;开展国际合作,挤压宗教极端主义的生存空间。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强和创新和田地区的“去极端化”工作,使该地区的“去极端化”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从而为全疆其他地区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新疆的“去极端化”工作开启新篇章。

关键词和田地区“去极端化”对策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是当前和今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紧接着在随后召开的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同志又强调指出: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要把“去极端化”作为宗教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落实好自治区党委精神和部署,出重拳、下狠手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①另外,在自治区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同志又指出要运用好“五把钥匙”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可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自治区层面,“去极端化”都已经成为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和田地区宗教极端化的主要表现

新疆和田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根据新疆人口数据统计:2012年末,和田地区总人口212.34万人,其中维吾尔族204.42万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96.3%。②由于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这使得该地区伊斯兰教信仰比较广泛且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特别是乌鲁木齐“7·5”事件以来,随着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加剧,和田地区的伊斯兰教面临着日益保守化和极端化的挑战。基于这种严峻态势,必须厘清和田地区极端化的主要表现:

(一)宗教极端势力胁迫广大信教群众放弃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蒙古、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他们个个都能歌善舞。因而,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每逢节日、婚礼等喜庆日子,各民族同胞欢聚一堂,以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蹈一起欢庆幸福美好的时刻。然而自从宗教极端思想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传播以来,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就日趋减少了,原因在于宗教极端势力常常打着“宗教”的幌子不断蛊惑信教群众走向保守甚至极端。他们主张排斥一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抵制一切优秀现代文明成果,不允许广大信教群众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唱歌跳舞,甚至不允许他们在婚礼上笑、葬礼上哭。除此之外,宗教极端势力还极力鼓吹宗教至上原则,严格要求广大信教群众按照伊斯兰教法行事等。在这样的胁迫下,和田地区的广大信教群众承受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同时严重破坏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和田地区必须运用文化的方式解决文化的问题,为该地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公然抵制国家法律法规,干涉婚姻、教育自由

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广大信教群众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大肆灌输歪曲、篡改的教义、教规,宣扬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阿拉木”③的言论,企图煽动信教群众公然对抗政府。在他们的不断煽动下,和田部分地区出现信教群众公然抵制国家法律法规,损毁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驾驶证等各种国家法定证件的现象。除此之外,和田部分地区还存在宗教极端势力干涉婚姻、教育自由的现象。例如在干涉婚姻自由方面,宗教极端势力主张少数民族同胞结婚时,不需要去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只需要宗教人士念“尼卡”④就予以证明其婚姻的合理性。少数民族同胞离婚也是如此,他们也无须去婚姻登记机关解除婚约,只需丈夫对妻子说三个“塔拉克”⑤就算离婚了。由此可见,这些主张不仅严重干涉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婚姻自由,而且也严重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在干涉教育自由方面,宗教极端势力不仅宣扬“不会念经的穆斯林不是真正穆斯林”的言论,迫使信教群众送孩子去学经,放弃正常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而且禁止信教群众送孩子去政府创办的学校尤其是双语学校接受教育。可见,宗教极端势力公然抵制国家法律法规,干涉婚姻、教育自由的种种恶劣行径已严重影响到和田地区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清真”泛化现象凸显

清真(英语:Halaal,hal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作为汉语,原用来形容各种宗教场合、幽静场所,从明代开始,为中国伊斯兰教徒所广泛使用,谓“纯洁无杂谓之清,真诚不仁谓之真”,认为“清真”一词符合安拉“清高至上”和“独一无二”的属性,故以此来形容伊斯兰教。⑥作为中文词汇,“清真”仅仅针对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饮食而言。然而宗教极端势力却罔顾“清真”的特定范畴,大肆歪曲“清真”的真正内涵,泛化“清真”的特定范围,将食品、药品、生活用品、房子等都打上“清真”标签,宣称“凡是非穆斯林栽种的蔬菜;内地企业生产的药品、生活用品;政府资助盖的房子等统统不能使用”,因为它们都不是清真的。在他们歪理邪说的蛊惑下,和田部分地区出现信教群众狂热追求“清真”,乱用、滥用清真戒律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信教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还使他们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宗教极端势力在要求广大信教群众接受极端清真戒律思想时,倘若遇到不顺从他们意愿的信教群众,他们不仅会对其伺机报复,而且还鼓动其他信教群众排挤和孤立他们。正因为如此,和田地区“清真”泛化现象才愈加凸显。

(四)私办地下讲经点,抢占讲经坛

信教群众对宗教的感情和需求,是私办经文班(点)持续不衰的最重要原因。⑦然而同时私办经文班(点)又是非法宗教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及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重要渠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私办经文班(点)在南疆地区存在的现象就已十分普遍。⑧探讨私办地下讲经点的问题之前,必须明确“非法教经活动是什么”的问题。通常所说的非法教经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纯粹传授宗教知识,组织者、教经者的目的或为营利,或为传播宗教教义;另一类则以传授宗教知识为由,传授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甚至进行暴力恐怖培训,组织者、教经者的目的是为分裂破坏活动打基础、做准备。⑨本文中涉及的非法教经活动主要倾向于第二类。自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以来,和田地区私办地下讲经点(班),抢占讲经坛的现象日渐呈现频繁多发态势。一些宗教极端分子打着“弘扬伊斯兰教”的旗号,私办地下讲经点(班),大肆向和田地区的广大信教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思想,极力同爱国宗教人士争夺讲经坛。可见,宗教极端势力妄图以私办地下讲经点(班)的方式争夺信教群众和青少年的行为已经昭然若揭。

(五)妇女穿戴蒙面罩袍,中青年男子留大胡须的现象屡禁不止

自宗教极端思想在和田地区传播以来,该地区妇女穿戴蒙面罩袍,中青年男子留大胡须现象日渐增多。宗教极端势力利用扭曲的伊斯兰教教义,宣称“蒙面”自始至终就是伊斯兰教教义中明确规定的,作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必须要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教义的规定。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穿戴蒙面罩袍、留大胡须是虔诚穆斯林的表现。在他们反复歪理邪说的煽动下,和田部分地区妇女穿戴蒙面罩袍,中青年男子留大胡须的现象屡禁不止。和田地区妇女蒙面现象屡禁不止还受以下因素影响:(1)年轻女子结婚时,男女双方父母约定蒙面出嫁,这也使得妇女蒙面现象加重;(2)妇女结婚后,受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的强迫,许多妇女被迫蒙面;(3)部分“虔诚”的教徒朝觐回国后,将在沙特阿拉伯看到、听到的一些“皮毛”贩运回来,她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循、身体力行,而且还影响、教唆他人蒙面,这也导致妇女蒙面现象加重;(4)部分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效仿心理,看别人蒙面,她们也就跟着蒙面;(5)在揭面纱工作中,由于部分单位协调配合力度不够,致使揭面纱工作无法做到常态化、经常化,使得妇女蒙面现象出现反弹,这也是妇女蒙面现象增多的原因之一⑩等等。由此可见,妇女蒙面现象屡禁不止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产物。妇女穿戴蒙面罩袍,中青年男子留大胡须的现象不仅给广大信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和田地区的整体形象。

二、和田地区“去极端化”的具体举措

(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自2010年5月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党委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新疆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科学论断后,新疆各地区就陆续开展了各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活动。尤其是自治区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运用好“五把钥匙”深入推进新疆地区“去极端化”工作之后,新疆各地区更加注重运用“文化的问题用文化方式去解决”的理念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和田作为新疆的前沿阵地之一,理应在引领现代文化方面做出表率。例如和田地区举办的女性“靓丽工程”就是一个“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鲜活写照。在和田各级妇联组织的宣传引导下,该地区举办了女性“靓丽工程”骨干培训班,培训人员1000余名;举办了以“感受现代时尚潮流”为主题的演唱会、展示女性风采专题文艺晚会、时装展示大赛、集体婚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300多场次,使女性靓丽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除此之外,和田地区还举办了“去极端化”农民小品大赛、农民画大赛、民间才艺大赛、“和田好声音”、“百姓大舞台”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唤起他们能歌善舞的本性,引导他们向世俗化、现代化靠近,迫使宗教极端思想在现代文化的强力攻势下逃之夭夭。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效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而且还向和田地区注入了文明、开放的现代元素,同时也向广大信教群众展示了美好、健康、先进的生活理念,使他们感受到现代文化的魅力。

(二)坚持“疏”“堵”结合,抑制“清真”泛化现象

面对“清真”泛化问题,和田地区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加以解决。在运用“疏”“堵”结合方式时,首先要明确何为“疏”“堵” 。所谓“疏”就是疏导、引导的意思,它主要强调通过编印一些宗教类书籍、举办宗教知识和礼仪学习班,满足广大信教群众学习基本宗教知识和礼仪的需求,使其明确“清真”的真正内涵,领会正确的清真戒律,从思想上根除宗教极端势力的歪理邪说。所谓“堵”就是遏制、抑制的意思,它主张坚决抵制那些假借宣传清真戒律为名,乱用、滥用清真戒律,胁迫广大信教群众严格遵循他们宣扬的“清真戒律”,破坏民族团结,离间民族感情的恶劣行径。只有长期坚持“疏”“堵”结合的方式抑制“清真”泛化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为广大信教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发挥基层组织严打地下讲经点的积极作用

基于我国宗教任务工作量从中央到基层呈正三角形分布,而宗教工作力量呈倒三角形分布,基层宗教工作力量与工作任务量无法匹配的不协调状况,我国必须要在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使其积极发挥严打地下讲经点的作用。在严打地下讲经点的工作中,和田地区以贯彻落实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发挥乡镇、街办以及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向广大信教群众宣传巴楚县“4·23”、鄯善县“6·26”、和田县“6·28”等事件,使他们从身边的事件和案例中深刻认识到非法学经活动的严重危害性,彻底拆穿宗教极端势力的阴谋。此外,和田地区还组织基层组织入户访查,通过入户访查及时发现地下讲经点,从源头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和蔓延,不给宗教极端思想提供生存空间。

(四)综合施策、齐抓共管,解决妇女穿戴蒙面罩袍问题

随着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加剧,和田地区妇女穿戴蒙面罩袍的现象呈现反弹趋势。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和田地区采取先行先试、多举措并重的方式对穿戴蒙面罩袍人员加强专项治理。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和田地区主要从以下二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该地区各乡镇通过现代文明风尚培训中心,广泛开展“党政干部讲政策、政法部门讲法制、卫生部门讲健康、宗教人士讲教义、群团组织讲风尚、严格进行考核”的“五讲一考核”工作机制对蒙面妇女进行教育转化,促使蒙面妇女主动摘掉面纱,露出美丽的长发和漂亮的脸蛋。2013年以来,洛浦县累计举办现代文明风尚培训班350余期,培训人员达到2万人次,共教育引导135万余人次揭掉了面纱。其次,该地区采取综合施策方法,从制作、销售、穿戴等环节着手,在单位、车站、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全面限制穿戴蒙面罩袍人员出入,彻底清除公共场所出现穿戴蒙面罩袍,为和田地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加强和创新和田地区“去极端化”的对策探究

(一)进一步改善民生,铲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必然会对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为了彻底铲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和田地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改善民生。在进一步改善民生方面,和田地区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该地区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抓住西部大开发赋予的机遇更好更快地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经济支持。其次,该地区要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开展工作。这要求和田地区要在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积极引进支援项目,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广大信教群众的生活水平。最后,改善民生的关键还是在于要充分调动广大信教群众致富创新的积极性。鉴于此,和田地区需要多举办一些汽修、刺绣、糕点制作等的培训班,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参加培训,促使其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调动其致富创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广大信教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可以为铲除宗教极端思想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展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新形势下新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展活动首先要明确“现代文化是什么”的问题。“现代文化”是自治区第八届党代会提出的,指的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由此可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设计对新疆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识、时代眼光、全球视野的明智选择。因此,在新疆开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活动势在必行。和田地区作为新疆的前沿阵地之一,它更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首先,和田地区的文化工作者们要勇于站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前线,要敢于带领艺术团到和田各地区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巡回演出,向广大信教群众传播具有文明、开放元素的现代文化,使其切身感受现代文化的魅力,从思想上彻底排斥宗教极端思想。其次,和田地区要善于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新媒体向广大信教群众传播具有现代文化元素的音频、视频节目,引导其在精神和情趣上向世俗化、现代化靠近,使其树立健康、美好、先进的生活理念,不给宗教极端思想提供生存空间。最后,和田地区要多举办像和田版的《小苹果》广场舞比赛、“去极端化”农牧民画展、各种体育比赛、民间艺人会演、群众性的歌舞擂台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广大信教群众参与“去极端化”的积极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现代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个群众心中,彻底清除宗教极端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

这里所要讨论的“系统”,不单纯指大坝工程实体及其辅助服务系统,还应当把应对溃坝事件的指挥组织管理机构及其所制定的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实施方案等包括在内;前者主要是硬设施部分,后者主要是软件部分,这种硬软兼有的人、事、物交融组合而成的系统,才是溃坝系统的真实写照,才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溃坝全过程。

(三)加大对宗教极端主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管理制度

基于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毒瘤的严峻态势,和田地区要加大对宗教极端主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管理制度。首先,和田地区必须要加大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含义、特征、其在新疆的特殊表现以及其危害性等方面的研究,引导广大人民信教群众分清正道伊斯兰教思想与宗教极端思想之间的区别,明确打击对象;引导广大信教群众认清同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敌我斗争。其次,和田地区要组织政法等相关部门系统学习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理论,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使该地区“去极端化”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为坚持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解决暴力恐怖问题提供法律保障。最后,在明确和田地区宗教极端主义的一些特殊表现后,该地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司法、公安、安全、检察、法院等部门协同办案的沟通联动机制,为形成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最强合力提供司法执法绿色通道,坚决从重从严从快给予宗教极端主义以最有力的打击。

(四)积极发挥少数民族精英群体的作用,为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奠定群众基础

我国要打赢同宗教极端势力的这场敌我斗争需要争取更多民心、获得更多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精英群体(包括少数民族干部、维吾尔族大学生、海外留学生、社科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的支持。基于此,和田地区必须要广泛调动少数民族精英群体的积极作用,为该地区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奠定群众基础。首先,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主动站出来发声。面对宗教极端势力的种种恶劣行径,少数民族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摆明态度,给宗教极端势力最有力的回击。其次,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精英群体要以实际行动同宗教极端势力展开殊死斗争。因为少数民族精英群体在群众心中是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首先有着自觉性,有着引导自身所在群体的社会责任和能力。因此,他们以身作则同宗教极端势力展开斗争的实际行动必然会赢得广大信教群众的响应,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去极端化”氛围。在少数民族精英群体的示范带头作用下,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站出来同宗教极端势力做斗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为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例如2014年8月13日,新疆著名舞蹈家迪丽娜尔·阿不都拉、高空王子阿迪力·吾守尔等32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向全疆维吾尔族同胞发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公开信,号召大家不要再迷信那些鼓吹者而丢失民族文化,迷失自己;要与限制民族发展、拘禁人们躯体、腐化人们心魂、想把人们引向万劫不复的任何一个企图做坚决的斗争。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精英群体已经觉醒,不再沉默。

(五)以讲经解经为抓手,正本清源还宗教以本来面目

正本清源是彻底铲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关键所在,对“去极端化”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和田地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和田地区应广泛组织政治上合格、宗教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爱国宗教人士组成宣讲团到和田各地区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展讲经解经活动,向广大信教群众传播伊斯兰教的和平、中正理念,大胆批驳宗教极端势力的歪理邪说,正本清源还宗教以本来面目。其次,和田地区应组织爱国宗教人士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基本理念,针对宗教极端势力散布的歪理邪说,编写《伊斯兰教倡导和平、宽容》等专题“卧尔兹”做好讲经解经工作。最后,在讲经解经过程中,爱国宗教人士要注重运用口语化、形象化、故事化的方式解读具有权威性、针对性、说服力的讲经稿,使广大信教群众喜欢听、听得懂、听了明白事理、听了明白是非、听了能够照着去做。基于此,和田地区要广泛调动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讲经解经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定期向广大信教群众宣讲教义教规。站稳讲经坛,牢牢地将宗教组织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六)开展国际合作,挤压宗教极端主义的生存空间

基于宗教极端势力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征,并且可以从不同国家敌对势力手中获取资金、物资、人员、武器等支持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要加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合作,努力形成合力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的氛围,共同挤压其生存空间。因此,我国必须要在情报共享、资金监控、警力协助、跨境打击等方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这方面,我国要充分借助“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除此之外,新疆要借助与中亚各国相毗邻的优势,积极开展与他们的友好合作。特别是我国军方要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军方进行反恐军事演习,为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我国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边境边防检查、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武器偷运、毒品走私、人员渗透及非法出入境等方面的合作。总之,我国要竭力争取更多国家参与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活动,从而形成合力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的强大阵容,共同挤压其生存空间。

四、结语

基于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必须要将“去极端化”作为当前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维护好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整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要维护好南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维护好南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要做好喀什、和田两地区的宗教工作。可见,做好和田地区“去极端化”工作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鉴于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强和创新和田地区的“去极端化”工作,使该地区的“去极端化”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从而为全疆其他地区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新疆的“去极端化”工作开启新篇章。

注释:

①《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张春贤发表重要讲话》[EB/OL],天山网,(2014-06-20),http://www.ts.cn.

③阿拉木:又译“哈拉木”,原意为“禁止”“被禁止的”,伊斯兰教教法专用词。转引自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295页。

④尼卡:维吾尔族证婚仪式。婚礼第一天早晨,在女方家举行“尼卡”(征婚)仪式,由阿訇诵经、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之后请新郎新娘吃盐水浸过的馕,寓意“同甘共苦,永结良缘”。转引自蒲开夫、朱一凡、李行力:《新疆百科知识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39页。

⑤塔拉克:又译“特拉格”“脱俩”,原意为“休妻”。伊斯兰教法上指“离婚”,由丈夫单方面宣布解除与妻子的婚姻关系;无须妻子同意,甚至还不通过法庭,为历史上广为流行的离异方式。转引自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782页。

⑥徐万邦、王齐国、宋全等,《民族知识辞典》[M],山东,济南出版社,1995年。

⑦《新疆宗教事务管理政策分析——以禁止私办经文班(点)为例(修订版)》[EB/OL],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2014-04-25),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50.

⑧⑨王磊:《新疆非法宗教活动的理论透视及其对策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第72页。

〔责任编辑:贺朝霞〕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D635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1-0014-06

[作者简介]龙群,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立娟,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强和创新新疆社会管理研究”(13AZDOOI),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民族地区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与实践研究”(13JD71005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育肥猪增重慢的原因与对策
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走,找对策去!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