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改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6-02-25常青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陕西岐山7224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创新能力

常青(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 陕西岐山 722400)



小学语文课改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常青(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 陕西岐山 722400)

摘 要: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以积累基础,让学生们读、写、记为主。事实上,语文的实践性是很强的,真正的语文素养是在实践中提高的。课程改革要认识到语文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科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学生的大脑思考,这样才能把语文学活。

关键词:语文课改;创新能力;综合素养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93

一、语文课改应把握三项原则

1.与时俱进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程改革就是在教学中要摒弃一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树立一种“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老师不仅要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待,除了课堂上允许学生积极发言,及时肯定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关心他的亲人。

笔者在一次语文研讨会中,通过一位专家和当地学生的互动,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把语文学活。此后,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主动学习的条件还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才能更好地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2.用活教材与其他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总是照本宣读,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标准,必然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封闭,甚至过时。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的主张是要活用教材,笔者根据教学的需求来对教材进行增减调节。当然,在一些经济、文化不是很发达的地区,更是把语文课本当做了唯一的资源。一些发达地方,有很多教材以外的资源出现,有的老师甩开教科书用课外辅导书,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现象。

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时时刻刻都出现在我们的身旁。于是,有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活力,在课堂上大量播放视频。有的老师在学生字还不认识,课文还没读通,就大量引进一些音像资料,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一定要适度、科学地运用其他资源。

3.不忽视课内外语文学习

以往的语文教学主要在课堂,把学生约束在一个小教室中,这样做显然是有局限的。语文学习的课堂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沸腾的现实社会都应该作为学习语文的课堂,语文在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不仅局限于读书、写字,而应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另外,也要拓展语文教学的形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二、坚持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掌握课程目标。第一,小学教师在课改中首先要转变引导思想,将内容导向转变为方向导向。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作为两项重要的能力并不能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直接给予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是教会他们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两项能力。目前的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视听说的能力,还要具备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语文教学中不知不觉的训练和提升这两项能力。

教师就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独立或者合作写出,共同或个人探讨写出研究课题。对要处理对象进行内在联系的处理,分清点与面,轻与重,缓与急。课堂上,笔者将一项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并且明确每一小步的意义。就关注的点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访问探查,小组间进行互相讨论。最后学生要求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的多样化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期间,查找资料和引用资料更是不能避免的,学生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这就是一项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就不同的需求情况对事物进行分析,取自己所需。作为阅读、写作、口语等项目的重点——综合性学习,为了体现培养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师还应该通过课堂学习之外,教会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语文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指导学生的视听说能力的结合,创造一个明确情景,提供一个固定的话题,进行综合性学习,而不是将视听说三者分开。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相关的,不可分割又息息相关的关系。

总之,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它不是仅仅完成课堂上的学习,还有课后多方面的巩固性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方面的学习都是体现和围绕一个中心的,教师应该注意根据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己开展的活动,选好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完成活动计划的制定,然后按照自己计划开展,教师不是安排下去就完事了,要时时刻刻跟踪计划的开展情况,及时的给予纠正意见,对完成的好的步骤进行圈点和表扬。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就在于教师也可以丰富学习的形式,比如叫学生通过制作小报,办展览,举办图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感觉这知识学习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就结束了,还有在生活中能得到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更加注重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所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从基本的阅读、识字、写字到口语交际锻炼、习作练习,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锻炼,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阅读,这样,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自然养成了。语文能力源于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重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联系想象力。在日常教学中,如在识字时,让同学们想象相关的字,可以是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可以是字形相近的,也可以是发音相近的,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联系能力,并激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名言,同时,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不人云亦云,培养和提倡个性化习作,放开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课程改革中综合性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时内容的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并且教会他们团体协作,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表白交流等综合能力。因此,课改中的语文学习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包括学习的丰富性、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这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更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关键核心。

参考文献

[1]游丽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3:184-185.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依托小精灵生物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