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2016-02-25陈天洁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南京210037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伦理农村

陈天洁(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江苏南京 210037)



浅析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陈天洁(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伦理是一种用来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为人类所特有的法则。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及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伦理问题,在推进江苏村域生态文明建设中也不例外。传统的伦理学只是研究人类社会内部之间的伦理关系,随着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人类社会内部拓展到人以外的自然界。这既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一种尊重自然的伦理态度。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伦理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10

在“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大前提,同时又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其他文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审视不仅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而且也是对这其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一些行为、思想的合理性进行反省。以伦理的视角来考量我国村域生态文明建设,它倡导的尊重人与自然、重视人类文化与自然生存、强调的“自然价值”的理念,为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界和生命系统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理论维度。

一、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有300多万个村庄,56万个行政村,农村户籍人口达9.8亿”[1]p38,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工作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战略层面;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生态环境建设也首次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这表明,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农村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乃至我国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地位。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不可缺失的诉求。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同样有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对农村环境的维护、乡风村貌的建设、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产方式的形成,都有着生态文明的特色和发展要求。

最后,在我国农村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与生态文明要求明显不符的行为和举措。这说明,“在推进我国广大农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不够、生态文明发展目标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内在基础严重缺乏的突出问题”[2]p27。因此,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成就

“生态”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字,指的是“住所”、“栖息地”。狭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的是对待自然的文明和理智态度;广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所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是一种新型的文明成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以生态文明为基本理念,合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3]p20

这几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下,虽然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农民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但是整体上仍然不乐观。探究其根本,就是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指导农民过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彻底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这是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有的题中之旨。

三、培育广大农民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伦理之维

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家罗尔斯顿指出:“人应该有一种伟大的情怀:对动物的关心,对生命的爱护,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种伟大的情感有助于稀释和冲淡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过分关注,有助于把人们从对人际利益的永无休止的算计的纠纷中解救出来”。应当明确,每个人不仅仅是自然状态意义上的人,更是道德层面的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多大程度地遵循自然,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环境,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以一种鉴赏力将环境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取决于我们离自然有多近。”[4]p47

人类是这个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我们人类不但要从道德的角度简单考虑人际关系问题,更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对自然的行为。在中国广大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决策者在对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广泛开发利用时,既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农村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我国村民应该成为生态道德的先行者和生态良知的体现者。只有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态觉悟,增强广大村民的生态行为自律意识,才能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要想构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维度,还要以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逻辑起点,以人对自然环境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为伦理基础,从而找到一个维持农村生态平衡的伦理支撑点,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保护屏障,更好地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四、农村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追求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甚嚣尘上,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正是在这种极端价值观的影响下,自然界被当成了人类可以征服的对象,人类可以向自然界恶意索取和掠夺,长期以往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产生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这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有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摆脱人类发展困境的、新的、价值观——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唤醒了人们的生态自觉意识,使人们逐步意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理所当然地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这不仅要求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目前与长远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和动态的平衡,而且要求人类面对自然时保持一种谦逊和敬畏的态度,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永远保留一种现实的可能性。”[5]p78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要求人类从过去的“战胜自然”转变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拓宽了伦理研究的范围,把单纯的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角色,并且将生态道德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条道德准则。

由此可见,生态价值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原则,如果为我们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时加以利用,可以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与伦理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1).

[2]张保伟.环境冲突的生态文明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

[3](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赵成.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生态价值观[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报,2008(4).

作者简介:

陈天洁(1992--)女,江苏盐城人,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伦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