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江苏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2-23曹小芹贲培娣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曹小芹 贲培娣

摘要:中国出入境旅游的迅猛发展对于国际化导游人才需求迫切,高职院校涉外旅游类专业如何有效培养行业所需的国际化导游人才成为热点问题。依据行业调研,本文尝试构建国际化导游人才职业能力内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进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等的探索,以期为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能力;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51-02

国家旅游局在本世纪初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在出境游中也将成为全球第四位。2014年江苏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江苏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97.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0.3亿美元。据江苏旅游政务网统计,仅2014年2~11月江苏省出境旅游达到138.1万人次。江苏旅游的稳步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语导游及海外领队人才,我们将此类人才统称为国际化导游人才。高职院校的涉外旅游类专业的毕业生是此类人才的主力军,但目前而言,不少学校的涉外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纵观我国导游人才市场趋势,会普通话及英语的一般导游人员已经过剩,而小语种导游和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导游人才非常奇缺。要突破这个问题,必须坚持战略引领,以国际化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涉外旅游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努力培养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导游人才。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探索

(一)调研行业需求,构建国际化导游人才职业能力内涵

自2010以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展开了大量江苏旅游业问卷调查及访谈工作,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力求做到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

行业调研分析首先确定了国际化导游人才职业能力内涵。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三大要素。经调研发现,国际化导游人才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出入境服务、导游讲解、接团送团服务、境内外旅行生活服务、与旅行社的联系和沟通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以上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能力包括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出入境旅游业务流程掌握能力、旅游团队管理能力、安排协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这些核心能力均包含于国际导游职业能力三要素中。行业调研还分析了当前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实践基地未受重视等方面。

(二)呼应区域旅游需求,重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调研旨在构建符合区域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需求,涉外旅游类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导游专业知识、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涉外导游服务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具备国际化视野、英语及导游专业知识、问题解决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专业服务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从而胜任英文导游、海外领队、景区英文讲解员等旅游行业的工作。以此目标为导向,涉外旅游类专业可构建“三位一体”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三位一体”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案主张“英语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新型培养模式。

(三)围绕“职业能力”内涵,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涉外旅游类课程体系坚持“宽基础、活模块”,承载三大模块课程,内嵌两大主线,突出培养职业能力的三要素,成为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载体。

三大模块课程分别为职业品质模块课程、职业知识模块课程和职业技能模块课程。职业品质模块课程立足通用素质,培养作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包括基本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文化素质三类课程。职业知识模块课程包含英语知识和旅游知识两类课程,立足岗位迁移,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涉外旅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职业技能模块课程立足岗位核心技能,培养初次入职所需的技能,注重课证融通,含语言技能、带团服务技能及技能训练三类课程。

两大主线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知识学习→仿真训练→行业实践”的“三段式”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涉外导游类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技能类课程和导游带团服务技能类课程,而且包含以实践为主的技能训练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职业所需技能。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途径,融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打通课内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增强素养、提高技能、突出职业品质的养成。

(四)实施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改革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教最新的,学有用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原则。涉外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立并试行“交际型”任务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设置“交际型”任务,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通过完成任务达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学习目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法,课堂上,该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访谈、演讲、辩论,甚至学生转变角色自己授课,等等。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实训基地、实训师资团队、实训课程以及课程考核方法四方面得到了综合开发。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导游资格证及领队证考试鉴定基地。在实训师资建设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与江苏省中旅入境部和江苏省国旅合作组建了一支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实训类课程如南京模拟导游则以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考核方法上,以结构式评价方式为基础,实行专业课程考核与英语技能证书及导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教师评价与企业专家评价、平时学习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探索主要成效

(一)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2010—2014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6%,毕业生遍及省内外国际旅行社和高等级景区景点。每年均有不少学生获得英语技能证书和导游资格证书。133级涉外旅游类专业94人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81人通过,通过率为86.2%。同时,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高职)导游服务(英文)大赛、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演讲比赛、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形成了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成果

2011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完成了《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实践》项目并获得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完成“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职导游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2—2014年重构旅游英语专业及英语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二部,为《导游英语实务》和《江苏导游英语》。5年来完成纵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14篇。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国际旅游系涉外旅游类专业教师100%为双师型,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其中5人拥有英文导游资格,1人拥有海外领队资格,4人为国家导游员考评组成员,1人具有国家导游员考试出卷资格,3人为江苏省领队资格证考试领队英语口试考官;4人为江苏省职业院校应用外语研究会会员;1人长期担任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演讲比赛评委。团队成员多次指导选手参加全国旅游院校(高职)导游服务(英文)大赛、全国导游大赛、全国职业院校(高职)导游服务(英文)大赛,并屡获佳绩;承接牛首山旅游风景区英语讲解员培训项目;参与南京市承办的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外语导游服务接待工作;与江苏省中国旅行社入境部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

当前,在江苏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国际化导游人才,是旅游院校不可逃避的责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的战略定位,需要广大教师的大胆探索与创新,需要加强学校与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能为江苏旅游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国际化导游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奇.提升江苏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2]刘英.涉外导游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3]张跃西.浙江国际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N].中国旅游报,2011-11-16(10).

[4]陈欣.高职英语导游专业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17):30-31.

[5]李勇,陶暹光.江西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20):63-65.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