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23何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探索

何玲

摘要:新形势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学风建设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考助学;学风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147-02

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教育部多次发出通知,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性。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坚决反对不良学风,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高校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基地,则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自考生作为在高校学习生活的一个群体,他们可以使用高校的教学资源,比如任课老师、教学设施、社团活动等,并且配有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予以日常管理,可见加强和改进自考助学学风建设刻不容缓。

一、目前自考助学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自考生入学后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自身所学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态度不端正,来大学读书只为“捞张文凭”或者“享受几年”,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只是请学校“代管”。虽然也有学生因高考失利选择自考助学来完成自己的大学梦,这些学生目标普遍比较明确,但是总的看来学生被动应付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讲等现象时有发生。

2.学习能力差。很多自考生学习能力不强,这很大程度是受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学习主动性不强、知识面较窄所影响,自考生平时大都是被动听课,很少做笔记,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临近考试仅靠死记硬背,这些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对知识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考后就忘[1]。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累积,使得自身知识面得不到拓宽,最终也影响学习的主动性。

3.心理素质差。一部分自考生来校时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对自我的期望值较高,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学不下去就会打退堂鼓。另一部分自考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方法不到位等因素,成绩不尽人意产生挫败感。近年来自考生心理素质普遍下降,容易出现激动、自卑、忧虑等不良的情绪,耐挫折能力减弱,自我评价不够到位,在学习和娱乐之间不会很好的权衡,同时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2]。

二、自考助学学风建设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风建设中普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影响,有学校原因,也有学生内在素质差异化的因素。探究起来,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水平、学习主动性及自制力等方面的偏差是关键所在。

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自考生大多来自应届或往届高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制力差,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进入学校后,学习困难再加上学习方法不科学,功课跟不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且家境富裕,自制力、主动性、积极性、抗压性都明显不够。这些不良习惯无疑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社会环境影响。目前,学生生活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年代,加之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通过各种传媒渗透到高校中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冲击[3]。此外,社会上存在对自考生的偏见,学生就业时不被用人单位认可,而成绩不好的学生靠关系也能找到好工作,这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沾染强烈的功利和投机取巧的色彩。

3.教学方法欠缺。辅导员、班主任忙于琐碎的事务工作,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少,对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交流指导的不多。不少任课教师采用“填鸭式”教育,内容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少数教师责任心淡薄,上课只顾自己讲课,对课堂纪律管理不严,下课后就走人,导致学生和教师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也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三、新形势下自考助学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于如何加强学风建设,笔者认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是关键,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建立三项制度、狠抓三支队伍、围绕三个阵地、落实三项工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4]。

1.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以考察学生的上课情况为切入点,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切实抓好学生的出勤考核,并以事实为根据,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二是建立三挂钩制度。班级迟到、早退、旷课、宿舍卫生、晚归、夜不归宿、课程成绩等情况与各类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评奖和推优入党挂钩。三是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是通过对学生学业实施动态监控,针对旷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警示教育并责令改正;针对课程不及格门数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提出预警,并将学业警示书寄给家长,请家长配合并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2.狠抓三支队伍。①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学生干部既是学风建设的载体,又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主要桥梁,他们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示范作用。学生干部要协助老师创建良好的学风,维持班级秩序,及时了解旷课、迟到同学的情况,关注经常缺课的同学等。②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良好的师德示范和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管理人员要坚持育人工作和本职工作相结合,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后勤服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要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文明礼貌、优质服务。③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班级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对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把日常管理工作做细,包括学生上课情况的了解、寝室卫生的检查、行为规范的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犯错必谈话。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家长的配合下,共同督促学生进行学风班风建设。

3.围绕三个阵地。①课堂。我们注意到,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除了自身基础差外,主要原因是长期逃课、旷课,课堂不认真学习所导致。因此,应严把课堂考勤,杜绝学生迟到早退;严把课堂纪律,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做笔记。同时班主任做好学生每日课堂表现的记录,并将结果纳入学生考核体系,进行过程性评价探索。②宿舍。学生宿舍作为学生长期生活的地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学校在开展文明寝室评比中,要将宿舍的学风纳入到文明寝室的评比细则中,评选出各方面都出色的学生寝室,激励广大学生向榜样寝室靠拢。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制定寝室整体的发展目标及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以寝室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解决好寝室同学关系、学习困难、生活自理等问题。总之,各项措施的制定和班主任辅导员的管理,都需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③考场。考场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平台,也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场所。创造一个诚信、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必须做到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把学生作弊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以考风促学风。同时,针对平时学习不努力、经常旷课的学生,班主任需予以重点关注,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告诫学生平时抓好学习。

4.落实三项工作。①做好宣传和调研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利用班会和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开展学风状况的调研,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态,并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困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做好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每日的工作当中,严格考场纪律,在考前进行考风考纪教育,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把功夫用在平时,考前认真复习”的学习观念。针对上课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找学生谈话,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同时积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动态,并做好跟踪教育和帮扶工作。③做好学生教育和奖惩工作。加强课堂、宿舍和考场三个阵地的检查力度,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对违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依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规定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同时,为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定期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奖励和惩处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能起到一定作用,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但它又不会自发形成,而是需要自觉培养、提倡和教育。通过学风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让优良的学风影响学生[5],直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促进,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辉.自考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6,8(235):78-79.

[2]郭浙斌.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1):64-66.

[3]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163-168.

[4]刘杰,庞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91-94.

[5]尧义,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6-47.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探索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