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02-23杨亚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静脉麻醉临床应用

杨亚忠

【摘要】 目的 研究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30例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 63例表面麻醉后采用常规内镜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67例静脉麻醉后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诉、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主诉良好率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疗效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静脉麻醉;临床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41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1]。临床上消化科常见的消化道息肉、早期癌症以及黏膜下肿瘤等均可采用消化内镜进行微创治疗[2]。为了研究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疗效, 本院选取130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130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63例采用常规内镜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5例, 女28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38.42±10.53)岁;体质量45~82 kg, 平均体质量(61.38±7.73)kg。67例静脉麻醉后行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7例, 女30例;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38.44±10.52)岁;体质量46~84 kg, 平均体质量(61.53±7.86)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表面麻醉后采用常规内镜治疗。治疗前嘱患者禁食8 h进行肠道准备。之后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 胃镜治疗患者的麻醉剂多选用利多卡因胶浆, 肠镜治疗患者多选用卡丁因胶浆, 麻醉成功后对患者行插镜治疗。

观察组:静脉麻醉后行内镜微创治疗。治疗前同样对患者禁食8 h准备肠道。首先给予患者麻黄素5 mg静脉推注, 之后再将丙泊酚1~2 mg/kg和芬太尼0.05 mg对患者进行缓慢的静脉推注, 其中丙泊酚静脉推注的速度是40~60 mg/min, 待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后对患者进行插镜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适量追加丙泊酚20~30 mg/次。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诉、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躯体反应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价[3]: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安静, 没有出现呻吟和肢体的活动;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呻吟和肢体活动, 但并没有影响检查和治疗;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出现呻吟和肢体活动, 而且影响检查和治疗, 需要医护人员固定其体位才能完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躯体反应的优良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主诉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1693,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中的躯体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躯体反应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12,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头晕6例, 腹胀4例, 恶心呕吐5例, 憋气1例, 胸痛1例, 咽喉不适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头晕2例, 腹胀1例,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163, P<0.05)。

3 讨论

消化内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 在胃肠镜下直视病灶区, 取病灶区的组织进行活检, 确诊后可直接钳除或摘除病变组织, 若患者存在消化道的梗阻, 还可进行扩张术或植入支架, 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但消化内镜治疗的时间比较长, 且治疗本身对患者的咽喉部和胃肠道的刺激较强, 会对患者带来很强的不适感,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影响治疗效果[5]。静脉麻醉中用的麻醉剂是丙泊酚和芬太尼, 起效快、效能强, 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不会影响治疗, 且两种药物对呼吸道的刺激较轻, 停药后患者很快就会苏醒[6]。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主诉的良好率和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疗效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关婉霞.消化内镜诊疗使用中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护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34(1):148-149.

[2] 雷巧玲,郎红娟,赵保民, 等.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并发出血的特点及护理.护理研究, 2015,29(21):2655-2656.

[3] 朱碧辉.对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3,11(8):142-143.

[4] 王少林.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5,21(24):94-95.

[5] 刘昱辰,王普杰,谷中红, 等.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四川医学, 2012,33(4):697-698.

[6] 宋杰,王黎洲,李兴, 等.静脉麻醉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24):6158-6160.

[收稿日期:2015-10-29]

猜你喜欢

静脉麻醉临床应用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分析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喉部手术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