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教学浅析

2016-02-22罗基萍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问题英语

罗基萍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英语翻译教学浅析

罗基萍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摘要: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的问题。可以通过翻译训练外语教学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正确认识母语负迁移的正面作用,翻译训练灵活多样,有效利用母语负迁移来促进翻译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翻译教学;英语;问题;策略

1翻译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1.2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

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 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 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 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怎么译词、译句。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 片面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而教师眼中的“大词”又通常限于翻译材料的关键词和学生不太认识的词(尤其是结构复杂词); 至于“大句子”,则通常被教师用来指代那些词汇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地训练,翻译大词、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小词(如关联词)、小句子翻译方面却很生疏。于是,就会不时地犯这样的毛病:汉语译成外语时,译文是一种汉语式的外语;外语译成汉语时, 却是一种外语式的汉语。

1.3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

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行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学翻译的人常说:“原文我懂,但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这就反映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目的语的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们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某教材的具体内容, 通过译例来阐述翻译理论,解说某一技巧,然后根据该理论或技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入门阶段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 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体各式各样,内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样单一,所以有的学习者译文的质量不高,很难胜任翻译工作。

2翻译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策略

2.1翻译训练外语教学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

大学外语教学中翻译作为一项培养技能被放在次要的地位,我们认为这也是将翻译训练同外语的其它能力训练分割开来的作法。如果将这两个方面分割开来,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求教师将翻译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统一考虑。翻译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从口头交流的顺利进行到能够积极有效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的实践标准是把握翻译教学成功的尺度。基于翻译可以作为翻译能力培养也可以转化成语言其它能力的手段这一认识,我们应思考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实践标准。我们认为外语教学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通过翻译建立学生的语言能力机制,以语言的运用能力为验证语言能力的标准,因此翻译实践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的验证标准。同时,它本身又是教学目的,相比而言后者的重要性是处于第二位的。

2.2正确认识母语负迁移的正面作用

一般认为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 ransfer) 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语言知识并且出现了错误。这一观点将负迁移定性为“错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积极的划分应该是自我意识迁移和非自我意识迁移。还可以分为有控制的迁移和无控制的迁移。所谓自我意识的迁移是能够有意识地评价审视自己的语言输出。所谓负迁移实际是学生在缺少自我评判标准和意识情况下创造性融合的进步阶梯。教师从这个进步阶梯开始为下一步指导学生的起点阐发、启示、改造形成新的融合。我们并不应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所谓负迁移,我们宁愿称这种负迁移为“创造性融合”成无控制的迁移。减少翻译训练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翻译会加剧母语的负迁移。但是“迁移”暗含着一个不当的比喻,即语言学习是“运动”。这种比喻不利于语言教学。迁移意味着带着母语的习惯旅行,有些教学方法(如自然法、听说法以及全面交际法等) 都力图割掉学习者与母语的联系。实际上语言学习是融合过程,在融合中提升的过程。

2.3翻译训练灵活多样,有效利用母语负迁移

比较教学法认为,翻译训练活动可以是一种自觉地防止母语负迁移作用的活动。但是防范的心态是增强学习者焦虑的根源,不利于学习。学习者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实际上越是大胆实践的人、越是敢于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创造性地融合的人,外语的进步就越快。越是将外语夸大为一种完全与母语不同的人就形成一种暗示,即学习时充满错误的过程。虽然正视了错误,但并不是完全积极的。

综上所述,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的问题。可以通过翻译训练外语教学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正确认识母语负迁移的正面作用,翻译训练灵活多样,有效利用母语负迁移来促进翻译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穆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蒋招凤. 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 , (3) .

中图分类号:O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257-01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问题英语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读英语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