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部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及从肠论治理论探讨

2016-02-21童晓萍王维亮何德平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表里外邪正气

童晓萍,王维亮,何德平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006

◆理论研究◆

肺部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及从肠论治理论探讨

童晓萍,王维亮,何德平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006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阐述了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的常见中医病因,指出肺失宣降是本病的病机基础,热毒、气闭、痰热、瘀血、水饮等为重要病理因素。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合理应用通利大肠之法,将有助于改善ALI/ARDS邪热壅肺、肺失宣降的病理状态,减轻ALI/ARDS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因病机;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肠论治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外、肺内(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ALI/ARDS属同种疾病的两个阶段,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窘迫及顽固性低氧血症,它是机体启动了急性过度炎症反应在肺内的表现。国外有学者报道,肺部感染是导致ALI/ARDS的最主要原因,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1],而在我国,以肺内生物性因素,感染所致重症肺炎也为ARDS的主要原因[2]。ALI/ARDS因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目前仍然居高不下,平均病死率高达50%以上[3]。有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所致ARDS患者院内病死率高达50.6%[4]。笔者探讨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以及治疗策略,以期对临床防治ARDS有所启迪。

1 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的中医病因特点

根据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临床表现分析,当属中医学暴喘、喘脱、温病等范畴,发生多因新感外邪(如外伤、邪毒、六淫、疠气等)所致,而邪毒伤肺,又有外邪直中于肺或它脏病邪传于肺两方面[5]。本病发病因素包含机体正气不足、病邪的强弱以及邪正相争等。

1.1 感受外邪感受外邪(主要是温邪)与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的发病直接相关。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于肺经。《温热论》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大凡吸入之邪,首先犯肺,发热咳喘”“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温病条辨》也提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本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因此,所感外邪多为致病性强,为病多严重者。具体包括温邪中炎热性质较盛者如暑热病邪、伏寒化温之温热病邪等;时行之邪如风热时邪、燥热时邪等;疫毒病邪如风热疫、暑热疫、燥热疫、暑湿疫、湿热疫等;或四时温邪侵袭后蕴郁成毒者[6]。这些病邪侵袭人体,在肺内邪正剧争,造成肺主气、司呼吸及宣降功能的失常,肺气郁闭,气机不畅,逆乱在内,发为本病。

1.2 它脏传变《素问·咳论》“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他脏病变可传于肺而致病。由于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并主通调水道,故他脏之邪可通过脉道传之于肺,使肺受到他脏病邪及病理因素之影响而引发疾病。犹如现代医学中的血源性感染播散和胃肠道细菌移位所致,各种感染如静脉导管感染、肠道感染等造成脓毒血症可形成继发性肺部感染合并ALI/ARDS的发生。

1.3 正气因素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邪气,即外因;而另一方面则是正虚,即内因。邪气侵犯人体,大多是因为正气不足以御邪所导致。而在机体正气不亏,但由于邪气过于强大,或邪气久羁,必然导致正气与之相搏,造成正气的亏损,仍可导致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这即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这两方面的诠释。所以,外邪侵袭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形式,取决于机体正气与所感邪气的力量对比,对于ALI/ARDS患者,因感染的病邪多强盛,如存正气不足或者正气尚可、但邪气太过强盛时都有可能导致邪气发挥致病的作用。

2 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的中医病机特点

ALI/ARDS病机复杂,金星等[7]认为,肺失宣降是ALI的病机基础。外邪侵袭后,正邪剧争,气血运行壅盛化热,热毒蕴结于肺,肺气闭郁,治节失司,产生痰、饮、瘀等病理产物,而痰、饮、瘀与肺中邪热相互搏结,可进一步加重、促成肺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各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在这个过程中,外邪为主要致病因素,肺气失于宣降是该病的病机基础,热毒、气闭、痰热、瘀血、水饮等为重要病理因素。随着病程的进展,肺的气阴耗伤逐渐加重。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大量对中医来说属性阴寒的抗生素及液体的输注,控制不住病情,将加重耗伤气阳,严重者致肺不主气,全身气机失调,脏腑功能衰败,阴阳失衡,出现阴阳两虚或致内闭外脱,最终可发展为喘脱危症。刘伟胜教授[8]亦认为,ALI/ARDS初期以痰、热、瘀、毒为主,后期痰、热、毒之邪渐祛,气、阴均有不同程度的耗伤,正虚更甚,逐渐转为“虚喘”之证。针对ALI/ARDS的主要病机,早期应以攻邪为主,常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化痰三法联用,配合以通里攻下法清泻肺经邪热,使其从腑下泄,通过泻下可达到宣上的目的,后期虚喘因正气不足,以扶正为要,故治予肺肾并补,兼顾气阴,使肺气得充,肾气回纳,喘息自解。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ALI/ARDS从肠论治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来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提出了肺与大肠具有相关性。肺为清虚之脏,大肠为通降之腑,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肺气肃降,大肠得以正常传导糟粕;腑气通畅,肺才能更好地调节呼吸和全身气机。因此,《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云:“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同时肺与大肠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肺气肃降,向下输布水液,使大肠水分适中,燥化正常,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液使其形成粪便,参与体内水液代谢,而大肠吸收水液的功能又有赖于肺脏津液的输布。另外,两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机失调和水液代谢失常两方面。肺气的宣降功能失调,气机郁滞,可使大肠通降失常,腑气不通,浊气不降,致大便不畅;肺气亏虚,推动无力,则肺气肃降不能,可致大肠传导缓慢,排便困难。在调节水液方面,因肺主行水,若肺失布津,可致大肠失于濡润,燥化失常,可至大便干结。同样,若大肠腑气不降,传导功能失常,上壅至肺,也会影响肺气肃降,使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气喘等。如此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肺与大肠之间特殊联系,中医药采取“肺病治肠法”在肺炎、呼吸衰竭、ALI/ARDS等肺系急重症的防治中常取得出人意料的临床疗效[9~12]。有学者通过收集204例ALI/ARDS患者的四诊信息,来分析ALI/ARDS证候分布及肺与大肠证候关联特征的情况,结果发现ALI/ARDS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以肺系为主,有多脏腑累及的特征,其中以肺与大肠相关性最强[13]。ALI/ARDS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气促喘憋等肺气壅滞的症状为表现,同时可累及其它脏腑,其中以腹胀、便秘等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的病理变化较为明显,且腹胀、便秘多与ALI/ARDS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关。而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给予治疗,ALI/ARDS患者大便难改善的同时,呼吸困难亦随之改善,大便难改善与呼吸困难改善存在正相关[14]。从病理学角度来说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患者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脏不容邪则还之于腑,影响大肠传导,致使腑实热结,浊气填塞;反之,燥热内结大肠,浊气上逆于肺则肺气壅滞,表现出呼吸困难、气促喘憋等症状加剧。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早期“邪热壅肺,肺失宣降,热毒、气闭、痰热、瘀血、水饮相互搏结”的中医病机特点,以“实则泻之”为治疗原则,配合通利大肠之法从肠论治ALI/ARDS,使腑气通利,肺热随之下泄,而喘满自除,从而减轻ALI/ARDS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

当然,通利大肠并不等同于泻下通腑,其主要强调以保持大便通畅为治疗目的,所以用药上不局限于用大黄、芒硝等攻泻之品。随着病程的进展,ALI/ARDS患者肺气阴耗伤逐渐加重,肠道津亏便结,强攻则更伤津耗液,治疗上可合润肠通便之品,如:郁李仁、麻子仁、火麻仁等,此时通腑以“润”为主。同时如果因肺气虚无力推动肠道,而使糟粕集聚肠腑者,则需用益气通腑之法,如加用党参、白术、茯苓等,既可补充肺气,又能益气通便,使邪有出路。并且,在治疗ALI/ARDS的过程中,结合辨证,其他如宣肺、泻肺、清热、化痰、行气、活血等之属都可随证加减。

4 结语

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常见的病因及病机特点,同时基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临床辨治ALI/ARDS时,针对具体病机,合理运用通利大肠之法,有助于改善ALI/ARDS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突显了中医理论诊治疾病的优势。

[1]Agarwal R,Aggarwal AN,Gupta D,et al.Etiology and outcomes of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acute lung injury/ARDS in a respiratory ICU in North India[J]. Chest,2006,130(3):724-729.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1.

[3]金发光.急性肺损伤的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1):1-3.

[4]李影,叶树鸣,陈良安.肺部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5):458-460.

[5]丁慧芬.中医肺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关系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23-824.

[6]魏凯峰.感染性急性肺损伤辨治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5-6.

[7]金星,郑丰杰.急性肺损伤中医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1):76-77.

[8]韩云.刘伟胜教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整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21-22.

[9]陈华尧,吴同启,王克俭,等.通腑法治疗重症肺炎实热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 20(5):279-282.

[10]郭晋平,冯顺易.大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3-15.

[11]何庆勇.经方叠用从肠论治肺系重症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8):83-84.

[12]薛礼美,陶秋垚,王明武.中药肠肺清颗粒结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4):642-643.

[13]李建,刘恩顺,孙增涛,等.204例ALI/ARDS患者脏腑证候分布及肺肠相关特征的临床调查[J].世界中医药,2014,9(8):1008-1010.

[14]徐彩超,刘新桥,刘恩顺,等.“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治疗ALI/ARDS的临床疗效报告[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3):141-143.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63.9

A

0256-7415(2016)08-0001-03

10.13457/j.cnki.jncm.2016.08.001

2016-03-25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141096)

童晓萍(1981-),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道感染等肺部疾病的中医药诊疗工作。

猜你喜欢

表里外邪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正气方天祥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曹永华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清风正气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