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品管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6-02-21徐晶晶蔡永雪祝君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二科安徽230011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产后

徐晶晶,蔡永雪,祝君(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二科,安徽230011)

应用品管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徐晶晶,蔡永雪,祝君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二科,安徽2300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主题,随机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该科539名孕产妇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订相应可行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该科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由原来的2.69%(7/260)下降至0.36%(1/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产后出血;医院管理;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质管理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QCC起始于1950年Deming(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及1954年Juran(裘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日本石川馨博士创办QCC活动,同年在仙台举办了第一届QCC发表大会。我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医疗系统引入QCC活动。现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1]。QCC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是成本降低、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产后出血是由于胎盘剥离面的大量出血或产道损伤所导致的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我国临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45.6%[2]。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科于2014年3月成立了QCC,开展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8月入本科待产539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41岁,平均(27.54±4.21)岁;孕周35~42周,平均(38.92±1.20)周。将产后出血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以2014年5~6月住院的26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其中发生产后出血6例。开展QCC活动后,以2014年9~10月住院的279名孕妇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并发症、胎次等方面经均衡性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产后诊断及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以《妇产科学》中产后出血的诊断为标准[3]。胎儿分娩出24 h内阴道总失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的测量采用在产妇臀下放置吸水棉垫,对产妇更换下的吸水棉垫称质量,然后将质量转换为体积,计算出产妇24 h内的出血量,超过500mL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

1.2.2QCC方法

1.2.2.1QCC成员组成本科QCC成立于2013年,通过集思广益和投票结合的方式最终确定圈名为“心护圈”。本次为本科第5期QCC活动,圈员共10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3名;本科8名,大专2名;年龄24~36岁,平均(31.25±2.47)岁。每周活动1次。

1.2.2.2选题和确定主题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4],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5]。问题提出后按照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打分,每个方面按照3个不同的等级打1、3、5分,最终得出平均分,分数最高的为最终选定的主题。本次最终选定主题确定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1.2.2.3调查方法由专人进行数据的收集及出血量的计算和评估。为避免由于计算和评估错误造成的偏倚,另选一名圈员进行数据的核对。

1.2.2.4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2.69%-(2.69%×83.30% ×80.00%)=0.90%。因此,目标是将产后出血发生率降至0.90%,改善幅度为1.79%。

1.2.2.5原因分析全体圈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集体讨论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6个方面的原因,然后按照80/20原则确定引起产妇出血的主要原因为:(1)产妇膀胱过度充盈;(2)护士宣教不到位;(3)护士经验不足;(4)护士责任心不强;(5)护士交接班不严格。

1.2.2.6制订对策并实施(1)鼓励产妇克服疼痛,早期下床,多饮水,争取产后4~6 h自解小便。排便困难者可行下腹部热敷,如厕时开水龙头听流水声,必要时遵医嘱导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以防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2)加强产后宣教,定期举办“预防产后出血”知识讲座,让产妇明确产后子宫收缩的重要性。鼓励产妇克服疼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按压宫底;鼓励产妇早接触,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告知产妇保持心情愉悦、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免激动引起产后大出血。(3)加强新护士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定期举办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定期进行提问和考核,低年资护士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高年资护士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工作。(4)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士责任心。对护士进行责任心教育,并与科室绩效相挂钩,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定时按摩子宫,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严密观察产后出血量,正确称质量,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给予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和进行相关处理。(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者书写交班报告并重点突出,接班者仔细阅读交班报告,认真进行床边交接班。交接班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共发生产后出血7例,发生率为2.69%,其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5例)和胎盘因素(2例);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发生率为0.36%,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作为产科分娩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进展迅速,若不及时纠正,血容量迅速下降而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失血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席汉综合征等),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威胁产妇生命[6]。QCC活动的基本概念包括5大方面:群众性、目的性、自主性、民主性、科学性。因此,QCC能充分利用全体圈员的经验和智慧,群策群力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本研究发现,开展QCC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QCC活动,提高了QCC小组成员及全科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个人能力和沟通能力,掌握了QCC工具运用技巧,提高了探索能力,也加深了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感及荣誉感,并且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QCC对于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和患者需求的热点问题,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改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88-90.

[2]胡春霞,陈蔚,凌奕,等.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292-1294.

[3]乐杰.妇产科[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1-22.

[5]黄守春,黎艳.品质圈活动在提高烧伤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A):64-65.

[6]鲍优兰.浅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1351-135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8.063

C

1009-5519(2016)08-1273-02

(2015-12-07)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产后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