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焕林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2016-02-21吴瑜邱思婕吴焕林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教授血压

吴瑜,邱思婕,吴焕林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吴焕林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吴瑜,邱思婕,吴焕林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滋肾平肝;中医疗法

吴焕林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风格。现将吴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明辨虚实,滋肾平肝,涤痰通络

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在头部,可为头胀、头部昏沉感及头痛,中医古籍中论述的眩晕及头痛两病,部分可与现代医学所言高血压病相对应。《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高血压病病位在髓海,肝肾阴虚、血虚、气虚等诸虚均会导致髓海不足,痰浊、瘀血等外邪乘肝风上扰导致清窍失用,发为巅顶之患。其中有虚实两端,补虚太过会留邪,祛邪太过会伤正,需明辩施治。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巅顶之患多与肝经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气郁结,化火生风,扰动清窍,发为血压升高,治疗上应滋养肾水,降上炎之肝火,滋补肾阴,制约上亢之肝阳。吴教授最喜用方出《杂病证治新义》的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原方中天麻为君,《本草纲目》云天麻:“入肝经气分”,同钩藤、石决明共奏平肝熄风之效;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养心血、安心神;益母草、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吴教授临床所诊患者以肝阳上亢为主者最多,但肝经确有实火者少,故常常去栀子以防苦寒太过,高血压患者若伴见便秘,会影响气机调畅,可将石决明改为草决明,既避免金石之质重伤脾胃,又能润肠通便。

《丹溪心法》云:“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若见素体肥胖,嗜食肥甘,舌质口唇紫暗、舌苔厚腻,面色浊而有油光,血压升高时表现以胸闷、心悸为主的一类患者,吴教授辨证为脾气亏虚,痰瘀互结。患者脾气不健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痰气不消,挟火邪上逆,发为血压增高,此型患者,吴教授多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温胆汤出自《外台秘要》,原方为半夏、橘皮、竹茹、茯苓、枳实、生姜、甘草,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岭南邓氏流派结合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患者易患痰湿的特点,创新性地使用了岭南药材,并加强健脾理气化痰之力。此方以治心胸为要义,故将枳实改为枳壳理心胸之气,王好古云:“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药品化义》曰:“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故改橘皮为橘红。健脾益气用南芪,活血通络用豨签草,去生姜以防温燥过度。

对于高血压病病程长,血压增高时表现为头晕,伴有腰膝酸软,舌暗红、苔少,脉细的一类患者,吴教授辨证为肾阴不足,阴虚风动,治疗多用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为熟地黄、山萸肉、淮山、泽泻、牡丹皮、茯苓。方中熟地黄滋养肾阴,填精生髓为君;山萸肉肝肾双补,淮山脾肾双补,共为臣药;此三补之药兼顾肝脾肾,健脾则生化有源,益肾固先天之本,养肝则肝气舒畅,阴虚则火旺,故配牡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共奏滋养肾阴,泻火泻湿之效,补而不腻,泻而不伤。临床应用时视患者虚实孰轻孰重,虚重则三补之药加重,实邪重则三泻药物分量加重。

2 上病下取,平衡阴阳

高血压病病位在上,血压突然升高时,逆乱之气血上冲于脑,多见头晕头痛,此时用简便的外治法,上病下取,平衡逆乱之阴阳,收效甚佳。吴教授常用邓铁涛沐足方沐足。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都循行于脚部,药物作用于足部,可以通过经络的作用平肝滋肾健脾。沐足方中天麻、钩藤为平肝熄风之药,夏枯草味辛寒,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能直折上亢之肝火,川芎为血中气药,味香能引诸药入头目,牛膝配伍肉桂引火归原。李晓庆等[1]发现邓氏浴足微粉浴足,对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的良好作用,疗效同普通饮片相比具有非劣性。张广清等[2]观察了120例高血压患者认为,邓铁涛浴足方降压效果确切,对最常见的气虚痰瘀型、痰湿壅盛型疗效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另外一法为针刺太冲透涌泉。太冲为厥阴肝经之原穴,针之有平肝潜阳,熄风降逆之效,涌泉为少阴肾经之要穴,有滋肾阴、泻肾火之功。太冲透刺涌泉,可以滋水涵木,平上亢之肝阳。王侠等[3]认为,通过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若在家庭中出现血压增高而眩晕的症状,无法针刺,按摩太冲穴及涌泉穴也能起到泻肝降压的作用。

3 起居有常,身心和谐

肝为风木之脏,性刚劲,喜条达,恶抑郁。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情志急躁易怒,或有郁闷不能排解,或工作紧张,种种情志刺激均可以造成肝失条达,郁而生风,发为巅顶之疾。现代医学认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抑郁都可能造成血压增高。吴教授对于此类患者,多劝慰其宽容以解郁,清心逸志以安神,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调七情,和喜怒,去悲忧,节思虑,防惊恐。正确对待利益得失,面对现实,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方能达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境界。起居方面,不熬夜,不妄作过劳,都是保持血压平稳的诀窍。如遇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吴教授会转介给本院高血压慢病门诊中的专职心理科医师处理,实践证明,抑郁症状减轻以后,对血压的下降也大有裨益。王桂贤认为,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的患者,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降压效果[4]。

[1]李晓庆,王云飞,吴焕林.邓氏浴足微粉治疗阳亢型高血压的非劣性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09(6):671-672,696.

[2]张广清,邱定荣.邓铁涛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5,46(11):826-828.

[3]王侠,邹旭,李琼,等.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5):565-566.

[4]王桂贤,王琳,王淑杰,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综合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9):4548-4549.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544.1

A

0256-7415(2016)08-0240-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107

2016-03-28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指令性课题项目(C2014040);广东省中医院科研专项项目(中医二院[2013]233号);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吴瑜(1981-),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高血压病中西结合慢病管理。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教授血压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