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与防控建议

2016-02-20陈德霞

乡村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典型性猪群病猪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与防控建议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为特征,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委员会法定的15种A类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猪瘟在我国呈现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的现象,并在某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给猪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1.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圆环病毒2型及蓝耳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器官的器质性损伤及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抑制。

2.传播途径。经消毒不彻底的人员、车辆、饲料、药品、器械等媒介将病毒带入猪场。

3.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间、次数、接种技术不规范等。

4.猪舍环境。猪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养管理差、饲料霉变等均可诱发该病发生。

5.生物安全不完善。病死猪及生物制品使用之后的无害化处理不落实,造成病原传播流行。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1.急性型猪瘟。急性型猪瘟的特征一为病猪体温升高到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睡;病初便秘,随后出现糊状或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大便恶臭;结膜炎、口腔黏膜不洁、齿龈或唇内以及舌体上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脚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2.慢性型猪瘟。慢性型猪瘟的特征为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1个月;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坏死或脱落。该类型猪瘟耐过猪严重发育不良,成为僵猪,已失去养殖价值。该类型猪瘟常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多见。

3.非典型性猪瘟。非典型性猪瘟又称亚临床型猪瘟,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新生仔猪感染该类型猪瘟时,死亡率较高,大猪一般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后出现流产,或出现胎儿干尸、死胎、畸胎等。

4.迟发型猪瘟。迟发型猪瘟是先天感染的后遗症。感染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数月后出现轻度厌食,并伴有结膜炎和后躯麻痹发生。患该类型猪瘟的病猪体温正常,可存活半年左右。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群发性流产、死胎、胎儿干尸化、畸形胎、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实际已感染猪瘟的仔猪。

临床上,猪瘟的常见剖检变化有喉头、膀胱、胆囊出血,胃出血有溃疡灶,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肾脏有出血点,胸腔出血,脾有梗死灶。

三、防制措施

选择合适的疫苗,通过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并认真执行,是控制猪瘟的有效措施。无论是细胞苗还是组织苗,都有很好的保护效果。近年来,某些厂家生产的脾苗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在紧急接种时,具有较高的保护率。脾苗在接种后72小时就有保护作用,11天即可检测到抗体。除用于正常免疫以外,在猪群发生猪瘟的早期,可以做早期的紧急接种(剂量加倍)。

要根据各地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一般来说,猪群每年普免3~4次,后备种猪种用前做2次免疫。仔猪建议根据母源抗体情况,首次接种一般在25~35天,免疫剂量1头份;首免后的4~5周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剂量1头份。

免疫操作时,要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有效免疫和免疫有效。免疫前给猪群做保健,以减少应激、改善机体的免疫应答。常规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时,不建议和蓝耳病同时免疫,种猪在发病时可以紧急接种。疫苗使用后,疫苗瓶不能乱扔乱放,需要专人集中送达指定销毁场所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生产管理中,猪场要做好分阶段饲养、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对出入场的人员、车辆、器械等要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做细饲养管理工作,减少诱发性因素;对猪群进行检测及监测,完善猪群的免疫程序。一旦发现该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发病早期可使用猪瘟脾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提高猪只的成活率;同时添加药物进行抗菌治疗,建议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防止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同时配合使用维生素C、黄芪多糖及电解多维等,从而缓解猪群的应激。

陈德霞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兽医站276300

猜你喜欢

典型性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