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背山》上映十周年纪念

2016-02-19陈令孤

世界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希斯李安奥斯卡

陈令孤

十年前的今天《断背山》在北美小范围上映,题材敏感的它竟最终在全球收获1.78亿美元的票房。岁月流转,如今美国已通过同性婚姻合法的法案,《断背山》亦成为影史同性电影的不朽名作。

正文:

电影史上的佳作不少,但要成为传奇,往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外在的舆论传播交相作用的。《断背山》细腻克制的叙事手法、利落洒脱的节奏推进和唯美诗意的镜头运用,奠定了它成为经典的基础,而它在片外所遭遇的各种悲情,又加深了其传奇性。彼时的2005年,同性恋话题还是一个禁忌,人们对同志电影的印象也停留在肉体猎奇上,而《断背山》突破常规,从人性深处最本真的情感出发,构建出主人公超越性别的爱恋,具有了普世价值的表达。但同时,它也遭到许多保守国家和宗教团体的抵制,在奥斯卡最佳影片评选中意外败给了《撞车》,引起一片哗然。

三年后,影片主演希斯·莱杰突然去世,年仅28岁,对应于片中离世的爱人杰克,仿若是一次隔世的赴约,让人唏嘘不已。

拍摄《断背山》时的李安正处在事业低谷期,他没有预料到影片会如此走红;两位主演杰克·吉伦哈尔和希斯·莱杰抛弃之前的明朗形象,甘愿投身到这个危险的项目中;艳丽甜美的安妮·海瑟薇凭借本片,改变了花瓶形象……当我们回顾影片创作历程,细数那些机缘巧合的台前幕后故事,会发现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已经注定。正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诞生了这部合适的电影,改变了一个时代,也引领了一个时代。《断背山》是一个起点,未来的时光越长,这个起点的意义便越重。

从获奖小说到电影剧本

《断背山》原著《断背山》原著作者安妮·普鲁是一位颇具传奇性的女作家,她大学时学习历史,后来从事新闻业,做过多年的记者,50岁后开始创作小说,凭借着丰富的经历写出了各种人物的生活困境,迅速成名,是各大文学奖项的常客。

普鲁对美国西部的乡村生活很有感情,尤其是沉醉于怀俄明州那山脉、草原和湖泊交织的自然环境中,其创作《断背山》的初衷是为了研究西部牛仔中存在的“同性恋恐惧症”问题。作品发表在1997年10月的《纽约客》杂志后,她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纷纷表达他们的感动,第二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好莱坞女编剧黛安娜·奥萨纳看到这个小说后也很震惊,连读两遍,并推荐给了搭档拉里·麦克默特里,后者曾经创作过西部片《原野铁汉》的剧本,看完后只叹自己为何没有想到这个故事。他们立即给普鲁写信,询问改编电影事宜。普鲁自己不觉得能拍成电影,但让他们试试。三个月后,剧本完成,传到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手上,他当时正在经营一家名叫Good Machine的电影公司,这个公司以出品李安的处女作《推手》起家,之后便包办了他的所有作品,但届时规模还比较小。

沙姆斯开始寻找投资,却四处碰壁,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你是在开玩笑吗?”与此同时,在确定导演方面也遇到阻碍。著名独立片导演格斯·范·桑特本来要拍,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而作罢。之后又找了几位文艺片导演,都觉得剧本不错,但就是没有勇气签约,足见同性恋题材在当时的敏感性。2002年底,沙姆斯把剧本给李安看,李安也为故事所感动,但他之前因为《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名声大噪,此时正在筹备更大投资规模的《绿巨人》,便没有考虑。

《断背山》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与导演李安几年后,Good Machine已成长为Focus Features(焦点电影公司),出品过《美丽心灵》、《缺席的人》等文艺片,有“新米拉麦克斯”之称(米拉麦克斯是九十年代最炙手可热的独立电影公司)。沙姆斯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拍这部片了,于是这个项目重新上马。而此时的李安正处于创作事业低谷期,《绿巨人》的反响平平让他极为失落。五年下来,高强度的工作也使他疲惫不堪,甚至有了想退休的冲动。这时,老东家找他商谈《断背山》,他也想通过创作重新振作情绪,于是便走马上任。

之后,李安还特意前往怀俄明州呆了两天,拜见作者安妮·普鲁,就小说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沟通。普鲁原作的风格比较粗硬直白,李安用自己向来的细腻手法赋予了故事更加温和伤感的味道。在选演员方面,他设想了几对组合,都是绑定在一起的,其中有马克·沃尔伯格和杰昆·菲尼克斯,但是他们拒绝了,直到最后确定为杰克·吉伦哈尔和希斯·莱杰。

“断背山”真的存在吗?

影片除了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外,其浓厚的感染力还体现在那美到让人窒息的西部景致。如棉花糖般的白云飘荡在天际,挺拔壮丽的山头直插云霄,夕阳下的火烧云点燃原野……如此迷人的画面,我们在李安之前执导的《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中都曾见识过。可以说,李安对如何展现自然美景已经驾轻就熟。

电影拍摄时,李安选择在最好的时节进行拍摄,他对于色彩和构图的理解,更得到了剧组专业摄影师的敬服。《断背山》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怀俄明州,但那里并没有“断背山”,只是原著作者安妮·普鲁虚构的。

影片的实际外景地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这里西靠落基山脉,湖泊纵横,植被茂密。也许,我们更愿意相信“断背山”是无迹可寻的,它清冷幽寂、不知所终,只存在于两位男主角的内心深处。谦逊儒雅的李安,并不知道他自己敏感的内心情感和天才般的艺术思维交相辉映,造就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当年他只是把它定位成一部面对小众的文艺片,当看到电影在影院里宣传时,他甚至为这个题材的公诸于世而感到紧张,更没有想到会获得成功。

当结果出现后,他把成绩归功于片中那深刻的、令人心酸的爱情。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片子不用预设一个立场,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你喜欢就拍就是了。”

奥斯卡史上最大冤案

2006年3月5日,洛杉矶的柯达剧院(现名杜比剧院)华灯流彩,众星云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正在举行。由于前一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主席进行了换届,面对颁奖礼收视率逐年下滑的趋势,锐意进行改革,让本届金像奖备受瞩目。《断背山》以8项提名领跑,而希斯·莱杰也以26岁的年龄刷新了奥斯卡影帝提名的最年轻纪录。

四位主演合影在此之前,《断背山》已经俘虏了全球观众的心,并得到影评界的高度称赞。影片也在2005年9月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之后又于2006年1月获得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可谓一路风顺,凯歌高奏。在这个颁奖季的最后一站,它同样获得了极高的呼声。

颁奖礼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氛围中向前推进,《断背山》相继获得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导演奖。此时,时间来到了颁奖礼的重头戏,老牌影帝杰克·尼科尔森走上舞台,准备颁发最佳影片奖。当他打开信封,看到名单时,表情似乎有些吃惊,以不可思议的语气宣布:获奖者是《撞车》。

接下来,《撞车》打败《断背山》的新闻几乎占据了所有媒体的头条,有不少人为此感到不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时代氛围和奥斯卡的评奖规则,这个结果似乎又在意料之中。在美国,同性恋和种族歧视一样都是敏感话题,同志片也常被视为洪水猛兽。《断背山》只在北美600多家影院上映,还受到一些宗教团体和反同性恋人群的抵制,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这部片,包括不少奥斯卡评委们,但惯性思维已经让他们把影片视为另类。

而奥斯卡金像奖本身也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撞车》团队更积极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压制了16万张《撞车》的DVD,派发给好莱坞的工作成员,包括5600多位评委,获得良好印象。同时,《撞车》的主题也更安全,因此在颁奖之前就有人预测它会成为最大黑马。

结果出来之后,《断背山》原著作者安妮·普鲁很是愤慨,她在英国的《卫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地毯上的鲜血》的文章,吐槽奥斯卡:“与改变中的大文化潮流和美国的社会动荡脱节。只是一个小城市的才艺展示晚会而已”。反倒是主创们情绪比较平和,李安当初拍片就没有报期望,也并未感到多大遗憾。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还把公司人员集合起来,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他为制作团队和李安感到骄傲。

颁奖毕竟只是某个时刻的荣誉,艺术口碑才是永恒的见证。十年过去,《断背山》的经典地位愈加稳固,而《撞车》虽也优秀,却已很少被人问津。即使《撞车》的导演保罗·哈吉斯也在受访中坦言,如果他是评委,也会把票投给《断背山》。而在今年年初,《好莱坞报道者》邀请数百位评委就奥斯卡历史上的几场著名冤案进行投票,《断背山》名列第一。可见,尽管事实无法改变,公道却自在人心。

《断背山》的幕后点滴

李安拜访原著作者安妮·普鲁,感觉她很严厉,有点怕她。共进晚餐时,李安点了一道名叫“落基山牡蛎”的菜,普鲁尝了一口后说:“女人们不应该吃这个。”说着露出了笑容,之后他们的交流就变得融洽了。

拍片中的情爱戏时,李安把整个戏拆解成13个部分,并写出每一个部分的要点,逐段进行拍摄,尽量考虑技术性的展现,避免让大家感到害羞。

拍吻戏时,希斯·莱杰有次几乎弄破了杰克·吉伦哈尔的鼻子。不仅如此,米歇尔·威廉姆斯觉得这段吻戏棒极了,还在一旁开玩笑说:“来啊,伙计们,为我再亲一次吧!”最终,两人的表演赢得了MTV电影奖的最佳吻戏。

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在海报设计上参考了50部史上最浪漫的电影,最终从《泰坦尼克号》中得到灵感。同时,《断背山》的票房走势也和《泰坦尼克号》相似,都是低开高走,逐步升温。

片中本来有一个场景,一群羊去溪边饮水,但这些绵羊除了池塘和水坝中的水以外,不饮用任何其他活水,李安拍了一天也未完成,最后只好放弃。

希斯·莱杰参加试戏时,李安花了45分钟观察他,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让莱杰说什么,但已经意识到他是最佳人选。拍戏过程中,李安为营造压抑氛围,故意把演员看成是道具,让缺乏自信的莱杰很孤独,倍感压力。

奥斯卡颁奖礼上,李安在获得最佳导演时,没有感谢演员,其实他想把把感谢演员的话放在获得最佳影片时再讲,可惜因为败给《撞车》而没有机会。希斯·莱杰还为此感到不满。

吉伦哈尔回忆说,在片场,有一次希斯·莱杰和米歇尔·威廉姆斯演一场对手戏,感觉他们看彼此的眼神有些神秘兮兮的。等到他离开两周后回来,发现两人已经在恋爱了。

李安当初没有想到《断背山》会引起轰动,当他的弟弟请求购买《断背山》在台湾的发行版权并在自己的电影院放映时,他害怕弟弟亏本,便拒绝了,结果《断背山》在台湾走红,使弟弟错失了一次赚钱良机。

片中,杰克有一段骑野牛的戏,非常危险,剧组特意安排了两个替身,并为吉伦哈尔制造了一头机械假牛,避免他受伤。

《断背山》的配乐由阿根廷音乐家古斯塔沃·桑托拉拉操刀,他根据原著小说的意象,创作出意蕴深长、简洁隽永的旋律。李安后来认为,配乐是他对这部影片最满意的部分。

猜你喜欢

希斯李安奥斯卡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英已故前首相遭40余起性侵男童指控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