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的蜜蜂特色产业

2016-02-18洪云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5期
关键词:蜂业蜂产品黄山

文│洪云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畜牧兽医局)

徽州的蜜蜂特色产业

文│洪云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畜牧兽医局)

徽州区为安徽省黄山市市辖县级区,地处世界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南麓、皖南盆地中心,是古徽州域名惟一传承,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之称。全区辖4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48个行政村,总面积440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

徽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高林茂,叠峦起伏,盆谷相间,河溪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4.82%。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动物种类达280余种,植物种类达1104种,特别是枇杷、油菜、向日葵、春桂花、紫云英、板栗、乌桕、荆条、芝麻、山菊花、冬桂花等植物分布广、种类多,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蜜蜂,特别是中蜂养殖提供了天然的场所,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蜜蜂生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97年,徽州区西溪南镇被安徽省养蜂学会授予“安徽养蜂第一乡”称号。2014年,徽州区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国蜜蜂之乡”称号。到2015年,全区蜜蜂饲养已达11.9万群,占安徽省的四分之一、黄山市的三分之二,年实现蜂业产值1.8亿元以上;全区拥有养生源、宏星、绿康等省、市级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创立“徽黄”“宏星之光”“西溪南”“黄山天鸽”“黄山蜜源”“文峰塔”“绿绕园”品牌7个,组建西溪南、养生源、宏星、小蜜蜂等蜂业专业合作社9家,先后建成种蜂场、蜜蜂博物馆、养蜂人家、皖南中蜂保护等特色基地数个,全区蜂业已初步呈现由传统饲养型向“产加销、农文旅”一体化转变的发展格局。

一、确立发展目标,营造发展环境

徽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养蜂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坚持工业立区的同时,不放松“畜牧富民”工程建设。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畜牧业富民工程的意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徽州区蜂产业实施意见》《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徽州区扶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政办〔2016〕1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养蜂业发展贴息贷款。同时,开展产学研合作、新产品研发、品牌宣传等举措。对产值和效益明显提升的,给予每个项目补助5万元,每年择优扶持3个项目。区委、区政府年年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对做出贡献的蜂产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养蜂大户予以表彰奖励,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以黄山养生源蜂业公司和黄山绿康保健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入驻工业园,一个年加工蜂产品产值超亿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群已基本形成。

二、培植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徽州区在坚持工业立区的同时,为贯彻中国养蜂学会“小规模、大群体”的战略指导思想,使蜂业彻底摆脱“提价—降价”的恶性循环,始终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区委、区政府“五化”建设的重点,而蜂业已经列入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一是在资金、土地等方面重点扶持蜂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先后有黄山养生源、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宏星实业有限公司3家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二是在项目上扶持。徽州区先后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2010年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种蜂良种繁育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6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25万元。徽州中蜂种蜂场的建立,有效提高蜂种品质与技术水平,填补了安徽省没有中蜂种蜂场的空白,对帮助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实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产地品牌

近年来,徽州区农委、区科协和区养蜂协会通过年会及送科技下乡等各种形式向广大蜂农宣传蜂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指导蜂农严禁使用抗生素等违禁药品,将惯用抗生素改用中草药防治蜂病。在养蜂协会和蜂业合作社的指导和带领下,徽州区推广统一专用品种,统一技术规程和统一质量标准,实行专收、专储、专加工,实现良种、成套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发展“订单蜂业”和产销对接,把标准化蜂业示范基地建成优质、绿色安全基地。

徽州区蜂产品作为第四届徽商大会指定礼品,并授权对外宣传;获得第七届中国黄山名优农产品(上海)博览会“最佳品牌奖”、“安徽十佳名产”及“城运会指定营养补剂”等称号。多家蜂产品加工企业获国标委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和有机产品证书。随着蜂产品系列的积极开发和“安徽养蜂第一乡”“中国蜜蜂之乡”知名度的上升,徽州区蜂产品加工已逐渐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依靠科技进步,全力提升养蜂水平

近年来,徽州区认真组织实施了科技入户“583”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实用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积极参加蜂业技术的各项科研课题。先后参与了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委员会研究员冯峰主持的“蜜蜂传染病综合防治推广工程”、研究员周婷主持的“中蜂蜂螨防治和中蜂血液标本采集”项目、国家蜂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余林生教授主持的蜂产业体系建设和“黄山中蜂遗传基因研究”项目。

二是积极参加各种养蜂技术培训。先后派员参加了中国养蜂学会“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安全基地建设培训班”,并赴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蜜蜂育种和蜂产品加工技术。多名蜂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海峡两岸蜂业学术交流会。

三是亲聆养蜂专家教诲,领略科学技术真谛。中国养蜂学会原理事长张复兴,现任养蜂学会理事长吴杰、中国蜂学泰斗、福建农林大学龚一飞教授先后两次到徽州区考察传教,先进科学的养蜂技术,给徽州区养蜂生产注入了新鲜活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养蜂能手和蜂产品加工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徽州种蜂场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蜂业科研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承担安徽省科技厅“意大利蜜蜂蜜、浆双高产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主持制订了“皖南中蜂”地方标准(2014),并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皖南中蜂被农业部和安徽省列为第一批地方畜禽保护品种名录(2001),建立核心群,进行保种。

五、选好越冬场地,确保蜂群安全越冬

为保障蜂群安全越冬,延长工蜂寿命,降低死亡率,减少饲料消耗,给翌年春繁创造有利条件,徽州区政府和西溪南镇政府高度重视,在设计城乡建设规划时,专门规划地势高燥,避风安静向阳的丰乐河两岸为养蜂越冬场地,并拨专款400万元修缮堤坝,禁止采沙,减少噪音和污染,同时栽种了大量的杨树林保护环境。目前,该场地可承载5万群蜜蜂的越冬栖息能力,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蜜蜂越冬场地。

每到10~11月,徽州区蜂农饲养的大量蜂群从北方转回本地越冬,在半阳半阴的落叶树下,数万群蜂箱星罗棋布绵延数十里,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加强协会建设,增强协会凝聚力

黄山市徽州区蜂业协会成立于1987年,现有会员220人。三十年如一日,协会坚持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养蜂技术,为蜂农维权,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协会下设蜂种科技部、蜂产品市场部、网络信息部、会员服务中心等分支机构,并在外埠设立蜂业协会办事机构。二是推行蜂业标准化,实行绿色蜂产品生产。三是积极维护会员权益,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常年外出放蜂的蜂农是最易遭侵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常因转场交通事故等多种原因,遭遇各种风险,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协会领导多次陪同律师上门交涉并得到经济补偿,使孤单无援的蜂农感到协会是自己的靠山,坚定了产业化发展的决心。

到2015年底,徽州区拥有蜂业协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蜂业经销商近百人,养蜂户1268户,养蜂员2000多人,蜂农专业户平均年收入20多万元。

“十三五”期间,徽州区将继续普及科学养蜂技术,通过产学研和校地合作,把先进适用的养蜂科技推广到生产中去,不断开展科学试验、示范,挖掘养蜂业潜在生产力。通过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经营等新模式,发展蜜蜂家庭农场,创造条件向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发展一批具有集养殖加工、旅游观光、蜜蜂科技展示和休闲服务一体的农家乐“蜜蜂人家”。通过蜜蜂文化的展示,让人们对“小蜜蜂、大产业;小蜜蜂、大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欢

蜂业蜂产品黄山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黄山日落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登江阴黄山要塞》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