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能力提升手段研究

2016-02-17邹斯彧

职教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院校素养

□邹斯彧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能力提升手段研究

□邹斯彧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整体上虽然数量多,但存在着经验不足,职业认同感不高,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科研素养,教学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全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未来10年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容忽视。众所周知,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幅扩张,教师数量也急剧增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之中,由于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因此,带来了许多对青年教师能力问题的反思。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教师能力是教师水平质量的根本,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是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既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适应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与其他高等院校教师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笔者主要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力现状入手,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能力的手段和措施,借此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1]。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突出现状

(一)数量多,经验相对少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日俱增,已经由2005年的1091所的660万学生发展到了2015年的1147的800万人[2]。学生大军陡增,教师的队伍也势必在大规模扩军。但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如此大规模的扩军必然导致其新进教师质量难以得到保证[3]。一般来说,其新进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应届毕业生,中学或中专等同行转入,以及部分行业人员转行进入教师行业。大量无相关教学经验的人员,特别是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从某种成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造成了高职高专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不强,不能较好地胜任教学工作。这些新进人员职称结构上,基本以讲师为主,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经验培训,教学经验少,教龄基本为零,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是约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

(二)职业认同感不强

很多新进的青年教师并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相对于师范生来说,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认同感不是特别强烈。在他们最初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并没有把老师这一行业作为其首先考虑的职业。很多毕业生毕业的时候选择从事教师行业,只是出于安稳、舒适等简单目的。即便有些师范生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但其对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并不知晓,也不清楚高职院校教师与其他高等院校教师之间的区别,他们不知道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不知道高职院校专业的市场需求、不知道学徒制、不知道校企合作等教育理念。他们进入学校的首要目的仅仅是解决了自己的就业,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这一职业认同感并不是特别强烈,总是把自己当做学校实践教学中的配角。

(三)社会服务意识薄弱

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新进员工,因此,在整个学校中的地位不是特别高,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中,他们没有职称,或职称比较低,科研项目比较少,学术论文水平不是特别高,在年终的考核或职称评定等项目的测评中,一般都是处于底层。因此,他们的收入不是特别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不是特别强,这就使得他们对于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的项目热衷度不够,无法真正融入到高职院校所合作的企业一线,很难负担起高职院校所应承担的特殊的社会责任。一些青年教师可能会因此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专心于自己的教学事业。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主要原因分析

在现阶段,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整体待遇低下,职业认同感不强,社会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整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一)青年教师自身原因

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来说,这些青年教师刚刚从高校毕业,虽然学历层次都比较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教育,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理论水平,较新的学术观念,较强的创新意识等优点,在社会上认可度也非常高。但一旦他们走出象牙塔,走进高职院校的教学岗位,短板也会显露出来,他们工作时间较短,对于整个教育体制中的诸多方面都知之甚少。例如,他们缺乏高职院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关背景,缺乏相应的实际操作经验,教学技能相对缺乏,因此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些青年教师均为接受传统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而非职业技术教育,对于职业类教育的特点比较模糊,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对于这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对于培养定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等等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都会导致这些青年教师忽视学生的职业类教育特点,而一味想到自己教育过程中的学历、学位或学术水平,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广大青年教师难于短时间内实现由掌握理论教学动态向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顺利转换。这种转换要从理论教学转向面向市场的的导向型教学,需要更加侧重以实验室或实践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学,需要更加侧重实践教学中的理论渗透。青年教师到了高职院校以后,要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作模式,尽快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零距离”的上岗素质。科研方面,还要尽快实现从纯学术研究到实际应用技术服务于开发方面的转换。

(二)学校方面原因

学校作为青年教师的管理者,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如果一些方面没有做好的话,也会限制到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机制的不健全。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或中职类院校升格或成人高校改制而来,也一直在按照原有体制运行,忽视了青年教师的特殊性,因此也就一直未形成完整配套的青年教师师资培养规划与成长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全方位成长与素质提升没有专门的激励措施,而是顺其自然,听之任之的自然发展过程,因此也就使得广大青年教师后面自我成长发展动力不足,甚至有时候也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影响了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其次,学校相关政策引导不够。在这些青年教师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处于人生当中的一个迷茫期,不知道从学生身份如何向教师身份转换,也正是尚不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候,需要学校的相关政策或制度引导。青年教师教龄不长,经验缺乏,教学方法与方式等也需要得到学院的相关帮助与引导。此外,鉴于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青年教师需要完成由传统的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类教育的角色转换,需要完成由纯理论型教学向行动导向型教学转换,这些都不能离开学校相关部门的引导与帮助。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政策实施方面,仍然显得力度不够,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引导性不够强。

此外,学校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会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氛围,用一种健康的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既保证其心灵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也给其自身发展增加无穷的信心。

(三)社会方面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上的特定原因,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一直不高,对于广大青年更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些青年教师缺乏一种职业自豪感与认可度,打击了青年教师本应怀有的自信心。

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方面,社会现有评价体制也不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方面,仍然不太注重高职院校的特色,对于论文、科研课题等项目要求比较多,不太符合高职院校重实践、重应用、重技术的特色,客观地影响了青年教师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青年教师目前所碰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很多方面都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千方百计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全力保证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实践、以及科研任务的同时,促进青年教师激发内在潜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手段

(一)师德素养方面

师德是为师的根本,是青年教师需要具备的首要素养。高职院校由于与社会结合的独特方式,更要求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容忽视。在新进教师的选拔时,学校在考察应聘人员科研水平的同时,更应侧重对应聘人员的道德水平把关,对于道德败坏,价值观偏离,心理出现异常或无任何社会责任感的面试者都应“一票否决”。青年教师引进后,学校应该跟踪保障这些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继续提升,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师德师风评比等活动,继续强化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师德师风,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方法上继续提高思想,爱岗敬业。与此同时,学校要有完备的制度对于师德师风比较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奖励,通过这些优秀青年教师的榜样力量为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营造更好的师德师风优良环境,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教学能力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能力是从事教师行业的生命线,因此青年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锻炼与培养。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尽快实现从毕业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这些年轻老师到校报到开始,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了解学校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尽快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同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岗前培训,养成不断向优秀教师的良好习惯。在高职院校中,师徒制一直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学校应给每位新进教学安排一位指导老师,以师徒制形式或者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带业务、带师德、带教风”,通过跟班听课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尽快学到最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学校应对青年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例行督导,从监督环节上保证青年教师把学到的教学方法等用到实处。在提升了单个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后,应在青年教师中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讲课比赛或者公开说课的方式,让青年教师看到其他教师的优秀,也听到众多督导人员的指导性意见,激励青年教师继续提高自身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三)科研素养方面

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一般来说,是指青年教师在学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从事科研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科研修养,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内在发展的需求都给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院校重视科研的程度一直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4],因此,很多青年教师一直缺乏提高自身科研素养的良好环境。其实,青年教师应该意识到其科研素养的提高是其本人个人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青年教师一般学历都比较高,学校应完善相应科研奖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踊跃参与到学校的科研工作上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加大个人科研投入力度,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5]。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青年教师所面临的职称难题,改变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当中所处的尴尬局面。

(四)创新能力方面

青年教师思维开阔,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最大的优势。在更加注重市场应用的高职院校中,一定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方面的培训,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或专业中市场亟需的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创新。鼓励青年教师从其教学或科研需求入手,培养他们的超前创新意识,并通过学校搭建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引领青年教师紧跟国际科研脉搏,引导青年教师的创新方向[6]。同时,通过学校的激励机制,通过典型创新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创新思维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之,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教学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代表着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希望,因此,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意义非凡。作为社会层面,应为广大的青年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教学环境,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努力保证其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科研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有所突破,创新能力永不枯竭,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健康成长,安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7]。同时,广大的青年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安心教学,尽量排除外界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与时俱进,与社会一道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1]王征,李牧,翟明阳.高校教师水平提升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5):102-104.

[2][3]杨仁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10.

[4]岳贤田,杨继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253-254.

[5]黄颖.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转型的困境和出路[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5):112-118.

[6]刘发生,曾健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5(11):163-164.

[7]苗洪霞.新时期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4.

责任编辑秦红梅

邹斯彧(1983-),女,江西临川人,南昌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南昌工程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PBL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科技翻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5JG018),主持人:邹斯彧;南昌工程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麦可思就业报告的工程院校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4JG015),主持人:肖永贺。

G715

A

1001-7518(2016)20-0014-04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