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教灌”课堂
——致力于培养语文素养的尝试

2016-02-16顾荣华

中学语文 2016年15期
关键词:鲍叔排比句语言

顾荣华



回归“教灌”课堂
——致力于培养语文素养的尝试

顾荣华

我用“教灌”这个概念,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灌输课外阅读,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适当延伸,以阅读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非机械地讲解教材。笔者以我最近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说明。我们手中有一本苏教版的语文书,还有一本教研室统一发送的辅导书《语文同步练习》,这就是我“教灌”的基本素材。

一、用朗读来“教灌”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到位的朗读训练会使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写作上效仿的欲望。但是朗读一定要“教”。

第一课是谢大光先生的《鼎湖山听泉》,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给同学们介绍了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文白相杂,排比句长短交错,节奏感强。比如“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又如“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还如结尾“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都具有这个特点。我教学生在朗读上如何紧促、延宕、抬高、留空,使朗读训练到位,接着请大家回忆八上的一篇散文《阿里山纪行》。其中也有类似的语言,如“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再如“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还有“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再次阅读后,我又推出朱自清的《春》,文中这种语言上的例子俯拾皆是,我请学生找,自己读,取得了极佳的朗读效果。

最后,我出了一道题,“这是怎样一种静啊”,要求学生模仿之前学到的句式特点,写300字左右的片段,学生便有跃跃欲试的姿态了。

有这样一篇佳作,我举几个例句:“清澈的溪水轻柔地抚过河床,那是梦一般的演奏;嫩绿的树叶在风中互相摩挲,那是呼吸一般的低语;枝头的鸟儿细心地梳理羽毛,那是雨一般的乐章”;“似乎有一股宁静,如同藤蔓一般,一点一点爬上我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叶,直至浓重的繁茂”;“林间,静谧无声,心间,如水浸润”。这些充满音乐感的句子,便是充分汲取了这些句式上的精华。

这种语言形式的灌输,会给孩子一种审美的趋向,如果再多加接触不同的语言种类,便会丰富他们的表达,使他们最终找到自己的风格。

二、用比较来“教灌”

向学生介绍尽量多的文学作品,要有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从而启发学生理解的多面和深入。比如在《同步练习》上有一篇阅读选段,是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语言诚恳,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我就引入魏巍的《我的老师》和鲁迅的《藤野先生》,引导学生去探究“同种题材的不同写法”。首先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年龄层次来比较:小学,中学,大学;再从作者侧重的内容来比较:情感,学识,为人;还可以从情感的区别来比较:爱,畏,敬……区别之后,再回观:作者为了表达这些内容,选取了哪些材料。最后思考:如果我们要表达这样的主题,该如何从生活中选材。

教导方法后要用材料“沃灌”,“沃灌”之后千万别以为学生就真的懂了,还得回来再教,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形成体系。

三、用延伸来“教灌”

阅读教材的时候,做课外练习的时候,我总是抓紧一切机会进行文学的浸润。

这可以是方法的延伸。比如讲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三”规律,其实就是排比句的运用,我就给学生介绍《鲍叔牙荐管仲》,“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文言文精炼严密的语言会给学生很大的教益,对排比句的理解也因此更深刻。彼时再重温《白杨礼赞》结尾的一处排比句,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是题材的延伸。如讲到《桃花源记》,为了让学生明白这种世外桃源的理想古今中外皆有之,我向学生推荐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在这本书中,作者同样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而远离尘嚣,但文中体现的自给自足的满足感和与自然融合的乐趣,却更为具体和诗意。我把这本书中梭罗亲自动手建造家园的几个片段做了重点介绍,这时再回扣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诗,他们便不难发现,其实陶渊明虽不善生活,但他的诗意却一点都不逊色。学生的理解便在这样的“沃灌”中立体起来。

还可以是思想的延伸。比如学到季羡林的《成功》,便适时地引入老先生做学问、做人的思想,讲透知识点后,可回忆《幽径悲剧》,理解老人往往从自然而生发出万千思绪,还有他对于美的珍惜和坚守,明白他珍惜眼前的心境。为了夯实这个理解,我还要大量介绍老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马缨花》,《黄昏颂》等,都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多篇这种类型的文章,又何愁理解不透呢?

总而言之,“浇灌”并不是简单直接地灌输,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指导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体会读书有所得的成就感,产生模仿创作的冲动。我以为,这样,方为语文教学的长久之计。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

猜你喜欢

鲍叔排比句语言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从“四计歌”学排比
排比句
语言是刀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议如何借导读写美句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