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气候大会后我国污水处理应该用创新技术发起“三大战役”

2016-02-16陈根长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大战役创新技术气候

摘 要 污水放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是污染大气的一个重要碳源,过去我们的企业花费了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元,国家花费了几万亿修建了不少治理污水的工程,在净化地面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用细菌把污水中的污物分解,变成温室气体排入空中去的工艺与世界气候大会要求不符,会给人类、国家和企业的未来制造更大的危机,将会长期加重企业资金和国家财政、居民的负担。

【关键词】气候;污水处理;创新技术

为了保护地球,停止国家、企业资金的浪费,保卫人民的财产,在世界气候大会后,应放弃这种落后工艺,转而开展用已经成熟的新技术治理污水的“三大战役”,把污水处理释放的温室气体减下来。

1 第一战役,向环保受困的企业进行紧急的新技术援助

修正的《环保法》的实行对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印染、化工医药等产生污染物较多行业的企业冲击很大,一部分被迫停产了,正在慢慢死去或准备改行;一部分企业把污水关在厂内,不作处理或简单处理,带着大量污染物回用,产品降等降级降价,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们欠下的银行贷款将要变为坏账。这样的企业有上万家。

面对上述情况,已经出现拥有新技术的企业发起以只净化污水,不产生温室气体,以分散、快速为主要特征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向这些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处理和回用污水的技术援助,帮助他们简化处理设施,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社会和企业污水处理费用和能耗。这是一场及时雨,该技术的核心是发明了一种有普适性的天然高分子提取剂。它以水溶性高聚合度阳离子高聚物作为主体成分,再根据不同成分污水复配一定的其它化学品,形成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天然高分子提取剂,让提取剂与污水中的污物发生电中和、桥连、浮聚作用,在污水发生地就地迅速地(几分鈡)对污水进行处理(或预处理),提取的污染物用作农家肥或纸浆、绿色建材的原料,塑料加工助剂,水和有用物质就地回收、循环重复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污水的控源,减排问题。也为农村等分散的,离污水处理厂远的单位提供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治污技术。这一新技术适用于处理一切含有机物的污水处理,可解绝大多数受困企业的环保之困,而且不向空中排放温室气体(见www.hbjy119.com紧急环保达标技术援助网)。

2 第二战役,发起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技改升级

权威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3年全国设市的城镇的污水处理率已从55.7%上升到99.1%,市政污水处理已近饱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展,国家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是有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这些污水处理厂大多是以生物处理为主的设施,既是净化污水的枢纽又是大型温室气体发生器,在一定程度上是净化了污水,转移污染了大气,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二是把不同单位,不同来源,不同成分的污水集中在一起,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污水的复合、重叠、交叉、反应,处理难,回用难,污泥多。三是处理速度慢,设施多,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大。2015年11月19日我国公布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准则”,明确规定了污水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要纳入核算。所以无论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还是企业自身生存考虑,都还要对这些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变成既是污水处理的枢纽,也是温室气体的吸收器。

改造的办法就是按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10月下展示的污水分散快速处理法的技术,在污水进入处理厂时先用有机高分子提取剂进行一次预处理。把污水中大部分有机污物提取出来,用作有机肥或绿色建材、人造板、纸浆原料,再让污水进入现在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这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产生的温室气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其污水处理速度和能力,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轻人民负担。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7月27日公布的数据,到2015年6月底全国设市的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02座,污水处理能力1.61亿吨/日。一座污水处理厂的技改大约200万,全国需76亿元。花这么些钱就把这么多温室气体发生器器变成吸收器,应该是很划算的。

3 第三战役,用新技术进行农村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率已达99.1%,接近饱的现状相比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才7%,巨大的落差不解决,很难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十三五”开始污水治理的重点应该转向农村。农村的污水处理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模式,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认真阅读环保部2013年11月发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会发现该《指南》虽然也提到了多种处理模式,但基本模式还是市政污水处理的那种把分散的污水集中起来,建大型污水处理设施,以生化方法为主,依靠细菌分解污物变成温室气体排放的落后方式,还是要把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建成温室气体发生器,这样做当然不合时宜。

这么做在理论、政策和道义上的问题且不论,只用《指南》的数据把这种模式和分散快速处理的技术模式在建设和运行费用上做一个对比,就可看出它们在经济上有多大差距。我国在农村生活的人口按6亿计算,每人每日产生污水100升,共产生污水0.6亿吨,第一方案,采用把污水集中起来,建大型设施,用生物处理为主的方式处理,《指南》给出的是每吨处理能力设施建设费用5000元,共需3000亿元,管道建设费用是其2.5倍需7500亿元,建设费用10500亿,假设可运行50年,每年需另外支出的运行费用约300亿元,50年需1.5万亿,合计2.55万亿。这个数字还是偏低的。建设投资和大部分运营费用对财政将是长期负担。

第二方案,采用分散快速处理法的方式,根本不建集中的污水处理厂,也不铺设管道。在农户习惯的基础上把解决用水和治污水同时进行,做到每户有井水或自来水可用,有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收集污水,每个乡配3-5辆污水处理车,采用快速处理法流动作业,把水中污物提取出来,农民要留作农家肥,就给其留下,农民不要就集中做人造板,纸浆和绿色建材的原料。处理后的水就地放出回用。全国4万个乡,每乡平均4辆车就足够了,共需16万辆,每辆处理车20万,共需320亿,50年更新3次,共需960亿,建设投资只是前一模式建设费用的9.1%。如果也算运行费用,每年大约98亿元,50年共4900亿元,再拿1000亿支持社会办配套加工和农民建“一水一池”,总投资也只是6860亿元,只是第一方案的27%,节省建污水处理厂的土地至少百万亩,最主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产生前一方案的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社会环境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更何况分散运营的费用政府最多只是补助一些。

污水分散快速处理法已经研发了十年,技术完全成熟,有机高分子提取剂也有了批量生产供应能力。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都有能力完成。如果用这种技术可为国家节省万亿以上投资,也不必提高居民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还可为世界污水处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榜样。

作者简介

陈根长,男,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高级工程师、兼职教授。曾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林业学术委员会常委、世界科学大同盟中国区负责人。沟通电话:13901060702。

作者单位

北京北计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猜你喜欢

三大战役创新技术气候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中小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及发展问题研究
论述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与创新技术的应用
打好健康贵州“三大战役”
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技术与园林施工的有效结合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