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课程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策略研究
——以“西部教师研修网”为例

2016-02-15何志颖魏立鹏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研修远程培训

何志颖,王 蕊,魏立鹏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远程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时间、地域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校本培训已经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远程培训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教师远程培训逐渐成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主要培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示范、指导与反馈等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活动的能力。笔者以“西部教师研修网”为依托的网络课程在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从资源、教师、指导者、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现状

近年来,利用各种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和培训平台大量涌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整合和资源多样化的呈现奠定了基础。教师远程培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一线教师通过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学习和多人跨时空参与的教研活动,最终实现教师终身化学习,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践过程中,平台的搭建、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活动和过程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奥特尔卡斯(Otrel-Cass)在其研究中提出“网络环境中创建的混合空间更加有利于互动交流,以支持日益增长的责任对教师学习增加的新层次”[1]。在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相互借鉴教学经验,通过网络培训进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以及网络协同教研等。巴特·雷奥提斯(Bart Rienties)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给各种学习都带来了可能性,通过教师远程培训,大多数教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大大提高。网络培训具有对知识技能传输的优点”[2]。在其另一项研究中同样表明教师网络研修能够通过技术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

近几年,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政策文件,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国培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网络课程开展的教师学习的新方式,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落实。教育部组织并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级、示范性、针对一线教师的远程培训,四川省、河南省、甘肃省等各地纷纷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也纷纷在全国各地开展,并且规模逐年扩大,如西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2年、2013年、2014年参加教师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分别为1400名、1600名、15000名,可见教师远程培训逐渐被重视。教师远程培训一般在暑假或寒假开始,每年全国直接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总计超过几十万人,包括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等各个学科。

相比面对面的讲授式小规模培训,远程大规模培训更加有利于培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自主地进行网络研修活动,参与网络研讨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咨询在线指导专家实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习过程的监督、学习质量的保障与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笔者认为,在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中,资源、指导、评价等对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

三、基于网络课程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面临的挑战

在教师远程培训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西部教师研修网”也随之产生。“西部教师研修网”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其在教师的远程培训中以“专题导向、学科结合、研修实践”为宗旨,通过提供多层次、体系化服务的综合、专题、技术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等类型的结构化网络课程,对甘肃省不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远程培训,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运用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但是在基于“西部教师研修网”网络课程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

1.网络培训环境不稳定,影响培训效率和效果

教师远程培训是教师远程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支持教师远程培训的新技术也不断出现,资源开发者也不断尝试借用新技术提升教师远程培训的效果。在教师远程培训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有很多,但是在基于“西部教师研修网”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能够支持教师远程培训的基础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教师远程培训环境不稳定。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交互仅限于被培训者学习课程资源和发帖、回帖、跟帖以及作业提交等简单的互动过程,而且由于被培训教师和专家人数比例悬殊,专家和学习指导者不能实时、及时地解决远程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有些地区的网络质量差、带宽小,在组织研修活动时视音频质量受到限制,再加上远程学习的终端设备性能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远程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2.资源数量过多,忽略了内容的设计

资源是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的关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培训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能够开发大量的优质资源供学习者使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就“西部教师研修网”而言,课程资源数量过多,但是大多数课程以文本呈现为主、微视频为辅,主要形成“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系列的课程,前两个系列课程由综合课程、专题课程与技术素养课程构成,其中综合课程解决一般教学应用问题,专题课程解决重点突破与深化发展问题,技术素养课程解决基本技术应用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培训内容和资源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大多数资源和内容仅凭借培训者自身的理解和专长确定,情景性的视频资源较少,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生成性资源和内容缺乏分享,指导性资源和内容贫乏,不能完全满足受训教师的需求。就技术素养类课程来说,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仅适合于学习者初步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技术应用能力学习。

3.交互形式简单,缺乏及时高效的交流互动

被培训教师的发帖和作业大多数是文本内容,指导者要阅读这些内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也就是说,指导者要对内容做出准确的评判和有针对性的深度回复,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指导者就可能会用一些通用式词语,而不是与被培训教师展开学习内容和学习观点的碰撞,也不存在深度交互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被培训教师都认同被培训教师之间互动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远程培训过程中被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动较为缺乏,被培训教师之间的回帖较为淡漠。”[3]“线上研讨与交流缺乏深度交流是远程教师培训参培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的感受与困惑。”[4]在开展诸如小组视频研修活动时,又受到网络、带宽或者设备的限制,不能流畅有效地进行专家与被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由此可见,在远程教师培训过程中,及时高效的交流研讨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

4.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

在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对网络远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尤为重要,由于远程培训教师的跨地域性和工学矛盾,在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不能对被培训教师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作业提交情况、参与讨论次数以及发帖质量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被培训教师的自评、同伴之间的互评等评价的形式枯燥,且利用率低下。辅导员仅能通过批阅被培训教师提交的作业、查看发帖回帖情况对被培训教师做出评价和判断,而不能实时地对被培训教师提交的作业以及发帖、回帖做出判断和回复,从而引导被培训教师及时改正错误。因此,“国培计划”在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及时对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被培训教师满意率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督促助学辅导教师尽可能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从而提高被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培训进度和效果做出及时有效的安排和调整。

四、基于网络课程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有效策略

1.优化内容与资源,实现多样化和结构化的呈现方式

在教师远程培训的资源设计中,以分布式的资源为主,在提供课程学习主线的基础上,促进远程教师的条理化、有序性学习。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应该是具体、循序渐进且学习主线和重点明确的,是从单一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的基础操作到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的渐进式学习。特别是在中小学课程中信息技术学科工具的学习,更应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引导被培训教师在实践中完成作业并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在远程培训中,“学习活动要围绕学习主线和重点来进行,更重要的是这些学习活动的结果体现作业,要体现学习主线和重点,防止培训课程主线和重点虚化”[5]。基于远程教师培训的课程需要合理安排进度和时间、整合各种媒体去呈现培训内容、以案例为主导等,优化课程内容和资源,促进远程教师培训的顺利开展。

2.给予个别化指导,促进个性化发展

远程教师培训中的学习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指导者往往是兼职的学生或被培训教师,评判被培训教师的讨论发帖数、发帖质量以及作业,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评价,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解读,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也未能对被培训教师出现的错误或者学习误区做出及时更正,或者是没有完全解决。在“导学—自学—助学—督学”远程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指导者应该是教学功底深厚的学科教师,能够根据被培训教师发帖内容以及参与交互的频度与深度,为被培训教师提供个别化指导,促进教师在远程培训中取得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组织教师讨论,分享经验与技能

在远程教师培训过程中,被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是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提升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利的方式。“在线互动讨论是网络课程的主要学习形式,互动讨论的频次与质量直接反映了被培训教师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程度。”[6]教师在远程培训过程中,遇到学科知识方面的问题应该及时与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指导者引领每位教师在同步或异步研修中参与交流、分享经验、共享资源,通过相同或者相似话题的研讨交流,及时解决教师的问题,使教师在研讨交流过程中有所获得。“指导者在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调动学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重要,良好的互动氛围可以消除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同时有利于促进被培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指导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被培训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7]对于被培训教师结合培训内容发起的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题帖子,给予额外的加分奖励,因为被培训教师发起的讨论话题或者提出的教学问题往往更贴近教学实际,更有利于探讨交流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会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讨论价值的进一步提高。

4.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远程培训效果

在教师远程培训中,需要以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实施自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在教师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实行动态分层评价,尊重教师的发展差异性,对教师的差异个别诊断、及时辅导,达到全层推进的目的。在教师远程培训评价的过程中,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有助于发挥学习过程数据的价值,促进指导者、被培训教师的深度合作,优化培训效果,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结合作业、测验等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关注被培训教师的个性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师远程培训效果。同时,随着学科前沿知识、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重新寻找评价的要素,制订适合教师远程培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时高效地对教师的培训进行评价也是完善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结语

随着网络远程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网络远程培训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培训主要针对教师进行线上培训,经过长时间探索和大量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特征的培训模式得以构建。在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资源的合理性、指导的及时性、评价的多元化等对培训效果和质量有制约性的影响,根据教师培训的进程,及时应用相关对策进行问题解决,将会进一步促进教师远程培训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研修远程培训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远程诈骗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