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藏建设

2016-02-14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纸质图书

《2015全球电子图书报告》指出,美国2014年成人大众电子图书市场同比增长4.7%,英国2014年电子图书市场销量增加了15.3%。在新兴经济体中,电子图书市场也经历了较快增长,巴西大众电子图书的总收益在800万欧元左右,销售数量占总量的4%[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人均阅读电子图书3.22本,较2013年增加了0.74本[2]。

2005年Levine-Clark和Michael在丹佛大学图书馆进行的调查表明,多数受访者(60%)表示倾向于使用纸质书,但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可灵活使用这两种形态的图书。受访者普遍满意电子图书格式[3],这预示着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的使用将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指出,高校图书馆馆的电子资源采购费用自2006年后持续增高,且在2014年迅猛上升,约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49.7%(2013年约为45.2%)[4]。

1 用户对电子图书的需求

在电子图书的发展大潮中,专业电子图书的发展更为迅速。中国图书商报社和读吧网联合发布的第五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专业图书是电子图书市场的主角,2010年占电子图书市场的34.1%,比2009年(33.9%)有所提高[5]。

有学者对国立台湾大学的20名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科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调查发现,研究生使用电子图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研究,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电子图书的使用行为不同[6]。Pinto Maria等对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15个学科的745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法律学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纸质版图书,而实验科学、医疗卫生及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则更喜欢使用电子图书[7]。医学发展迅速且十分专业,医学高校图书馆是医学专业相关人员进行科研、临床及获取最新医疗文献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及其附属医院医疗工作者。从信息更新及获取的便利程度而言,电子资源更受医学专业人员的青睐。

2 医学高校读者使用电子图书的现状与特点

2.1 现状

Morgan通过研究医学图书馆电子图书对相同版本纸质图书使用的影响,发现纸质图书的使用在1998-2009年大幅锐减,而电子图书的使用在2003-2006年一直增加[8]。学者Ritchie和Ann等在2012-2014年通过研究Barwon医学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使用预测未来电子图书的发展,发现全球医学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比例正在发生变化:电子图书的使用在增加,纸质图书的使用则不变或减少,二者的使用比例在2014年达到了70%和30%[9]。由此可见,医学相关人员对电子图书的需求程度是较高的。医学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生、教师或医疗工作者,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其他图书馆略有不同。

2.2 特点

2.2.1 读者身份不同则电子图书的用途不同

Folb Barbara L等对使用医学图书馆系统电子图书的871位受访者进行调查,发现55.4%的受访者使用电子图书,其中21.3%的受访教师使用整本或部分电子图书作为课堂阅读,86%的受访实习生、住院医生和研究员使用电子图书支持临床治疗[10]。一般来说,本科生多将电子图书作为参考书或休闲阅读使用,教师将电子图书作为课堂教材补充或者科研学习材料使用,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则将电子图书作为临床治疗参考资料及科研学习材料使用。

2.2.2 读者学历不同则使用电子图书的频率不同

许多实证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学历的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需求是不同的。医学高校中的高学历人员对学术类的电子图书需求程度更高,如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学术专业类的电子图书;本科及其以下的学生则偏好休闲阅读的文学类图书,对专业学术类电子图书的需求较少。郝永丽对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包括 MBA)、博士研究生等高校学生群体的电子图书采纳行为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学历的提高,高校学生尤其是高年级、高学历的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程度会随之提高,同时对专著类电子图书的需求大于其他类型电子图书[11]。Lamothe等的调查也表明所有学生的学术水平与对电子图书的使用呈现正相关,如博士生与电子图书的使用呈现出最强的关系,而本科生最弱[12]。

高职学校学生对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较低。尹智慧等调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后发现,只有16.2%的学生曾经使用过图书馆的电子图书,6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有电子图书[13]。由此可见,医学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的学历层次都是大专水平,而且由于经费不充裕,他们在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并无查阅电子文献的要求,因此使用电子图书的意愿不高。

2.2.3 读者身份不同对电子图书的种类需求不同

有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使用最多的电子图书依次是研究专著、参考工具书、教材、与工作学习相关的非小说类图书,共占84%。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学生使用电子图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获得专业信息[14]。Wu Ming-der等也调查表明,专著是电子图书中学生最常使用的类型,其次是教科书和参考工具书。大学生喜欢电子图书的关键词搜索功能,研究生通常是浏览几个段落或网页然后将其打印出来进一步阅读,或者从图书馆借阅相应的纸质版图书,他们希望图书馆既能提供电子版本的图书,又能提供纸质版本的图书[6]。这就要求医学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藏建设要注意电子图书的采购种类,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发挥经济效益最大化。

3 医学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藏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电子图书利用率低

虽然电子图书对医学专业读者而言非常必要,但从整体看,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并不高。Wilson等调查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224名学者对电子图书的使用结果发现,尽管新南威尔士大学图书馆拥有225 000册电子图书,但是使用率仍相对较低(38%),然而大多数医学学者(92%)预测,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使用电子图书[15]。杨翠萍对Springer电子图书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广东高校成员馆的资源利用存在着部分学科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但即使如此,成员馆还要为一些无用的图书或旧书买单[16]。由于版权限制,打包购买的国内多数电子图书数据库中新书比例较低,因此大学生抱怨图书馆购买或自建的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新书种类不多,电子图书更新慢,多数都是一些过时或不受欢迎的图书,尤其是高校用户需要的学术性电子图书、电子教参、考试辅导类电子图书非常缺乏[17]。

3.2 医学专业电子图书费用高

订单购买的模式是根据图书馆自身需要进行采购,但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价格偏高。目前电子图书供应商对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包库购买的销售模式,这样容易购买到不需要的图书,但平均单本图书的采购均价比订单购买的方式低。美国蒙哥马利的奥本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高校图书馆购买电子图书比购买相应的纸质版图书费用要昂贵得多。如在Barwon医学图书馆,下载电子图书的费用是借阅纸质图书的2倍。因此,图书馆经费有限,又面临馆内空间限制而希望尽可能多购买电子图书时,必须要认真调查,确认电子图书是否能收到合理的经济收益[18]。总之,医学专业电子图书的费用以及其他限制对医学图书馆而言是一个持续而巨大的挑战[9]。

3.3 电子图书选购困难

包库购买的形式使图书馆购入的电子图书会掺杂质量不高、利用率极低甚至为零的电子图书;订单订购的电子图书一般是由供应商提供电子图书单,由采选人员进行勾选,但是由于电子图书目录不提供文摘信息,采选馆员面对简单的题录信息无法足够了解电子图书的内容,容易导致电子图书的采购质量下降[19]。医学高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采购大多采取包库购买与订单购买相结合的方式,而医学专业人员需要专业程度较高的医学电子图书,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子图书而言价格都会偏高。机械地使用这两种方式购置电子图书经济效益是不高的,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3.4 电子图书版权及管理亟待完善

WaltersWilliam H.提出高校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的困难都是由于图书馆和出版商缺乏对电子图书使用时间的一致性协议导致访问限制,而且持续获得电子图书暂时受到物理介质、专有的文件格式和软件、限制性相关条款的约束[20]。

电子图书版权方面,相关的立法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同时在电子图书出版链条上,最重要的内容创造者收益却最少。这种扭曲的利益分配格局致使内容提供者与电子图书出版链条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版权纠纷频发[21]。我国电子图书盗版情况严重,有些公司未经出版社授权就扫描制作电子图书进行销售,不仅电子图书的质量和版权得不到保障,出版社的利益也受到损害[22]。另外,电子图书下载后读者的随意复制、打印、传播等都会带来版权上的纠纷,电子图书的版权问题几乎成为制约电子图书发展的最大阻碍。

电子图书管理方面,详细规范的国际性电子图书管理标准还未建立,加之现有的图书馆电子图书书目综合系统并未完善,使医学高校图书馆大多依赖电子图书供应商对购买的电子图书进行管理,这导致大批量的电子图书数据无法实现有序、统一地保存管理。另外,电子资源环境的快速变化也需要对电子图书进行多向性处理来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及一致性。

综上所述,只有在出版商、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达成一致的经济目标,以及相应的法律条款出台之后,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图书技术的潜在优势。

4 医学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藏建设的对策

4.1 改善检索界面,增强用户体验

电子图书的最大优势是检索、获取等比较便捷,容易吸引高校学生使用,但部分学生会由于对屏幕阅读的不适应,需借阅相应的纸质图书。所以舒适的显示技术、良好的读者体验将大大提高用户使用电子图书。例如西班牙高校中学术电子图书的使用仍然有限,这是由于需要花较长时间学习使用电子图书,适应界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增强型的电子图书便于增强读者体验。对于医学高校图书馆而言,增强型的电子图书应为教参、教辅这类专业性较强的电子课本或者电子图书包,如带3D效果的电子解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等图谱,有详细视频嵌入的免疫学、诊断学电子图书等。这种类型的增强型电子图书教学更象形,可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又能通过多重感官的体验,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此外,为了促进电子图书的使用,有医学图书馆将快速反应(QR)代码张贴在藏书上,一旦扫描,QR码直接导航至用户主题页面,链接访问相应的电子图书。虽然目前用代码进行扫描的读者不多,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较小,因此仍在推广[23]。有学者指出,对电子图书阅读体验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应整合认知过程和社会或文化干预因素后,对读者使用电子图书的影响进行研究。

4.2 加强对电子图书的宣传

在电子资源的宣传方面,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是图书馆直接面向读者进行宣传。调查发现,上海交通大学62%的学生是在浏览图书馆网站时得知此项服务[14],韩国大学图书馆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和学习使用电子图书的[24]。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多渠道宣传本馆馆藏的电子图书,如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用小礼品作为使用电子图书的奖励,促进读者对电子图书的体验和使用。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从积分悬赏规则、荣誉等级制度、团队组合形式三方面建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用户参与激励机制[25],以此鼓励读者使用电子图书资源。

4.3 优化电子图书的购买模式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办学基本条件中有关于图书“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的相关规定,国内电子资源占总资源建设经费的比重一直比国外低。目前医学高校图书馆图书馆藏仍是以购买纸质图书为主,图书类型以理工类特别是医学类图书为主。医学专业人员对专业的电子图书需求程度是较高的,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时,对专业的医学图书的购买应保留必要的纸本馆藏,减少一定的复本量,且增加相应电子图书的购买;对文学类休闲图书的购买则应保持纸本馆藏采购数量不变,在经费充裕的情况下增加电子图书的包库购买,这有助于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相互补充,优化馆藏结构。此外,还可加强纸质资源电子化建设,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电子图书的购买比例。如高职类的医学高校图书馆对电子图书的需求较小,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减少电子图书的采购比例。

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PDA模式是未来电子图书采购模式的发展方向。但笔者认为,PDA模式中点击阅读促进图书购买的方式过于简单,因为这种“先到先得”的点击行为不一定能代表读者的需求,而且由于大部分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必须购置有真正需要的电子图书。相比之下,UDA模式更适合有经费限制的图书馆。UDA模式即图书馆预付一定金额,在半年时间内读者可使用GVRL的所有电子图书,最后根据COUNTER的使用统计报告,将使用量最多且在预付金额购买力范围内的电子图书列入永久购买清单。医学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电子图书时,建议使用UDA模式集中经费,购买利用率较高的电子图书,如内容新颖、学术造诣较高的专业医学书籍,外文原版图书等。

4.4 重视电子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医学高校读者对教材、工具书、参考书、外文专著等类型的电子图书的需求程度最高。这些电子图书与读者的学习参考、科学研究有关,因此在图书馆采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优先购买,并由教研室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荐购。医学高校图书馆还可购买或自建电子教参数据库。数据库要界面友好,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电子图书应以医学教材、参考资料,专著为主。此外,推广和使用电子教参数据库时可由授课教师推荐相关的电子教材教参,并在课堂进行讨论。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可宣传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同时发挥图书馆对教学、科研的支持作用。

4.5 整合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数据库

面对读者阅读形式的多样化,单一的馆藏图书检索或逐个的数据库检索将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应整合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检索平台,使馆藏图书检索向纸质图书、实体电子图书和虚拟电子图书一体化检索的方向发展。统一的跨库检索平台必须无检索功能、传输速度等方面的障碍,而且需逐步建立统一的元数据规范,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都应赋予标准化的MARC编目,使读者通过一体化的检索功能,在图书馆检索界面同时查找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商业电子图书价格昂贵、借阅条件苛刻的情况下,开放免费的电子图书资源成为各图书馆扩大虚拟馆藏的选择。2011 年3 月,Open Library发起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计划(In-Library Lending Program), 提供约100万本全文电子图书免费借阅。其电子图书都是图书馆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或为特色馆藏,读者最多可借出5本电子图书,借阅时间为2 周[26]。参与的图书馆还可将Open Library的目录添加到本馆馆藏中,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电子图书获取机会。

4.6 拟定电子图书的国际化标准

由于各种电子图书的标准不一致,导致电子图书系统无法兼容,不能统一管理,这一问题从电子图书出现至今未得到解决。在美国,为了规范发展网络出版市场,美国商业部、标准技术院以及近百家公司机构推出了出版行业标准——OEB。OEB是统一的电子图书格式和制造标准,只要出版商依据OEB标准出版电子图书, 不同电子图书的系统兼容问题及统一使用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NISO也在电子图书领域发布了相关标准及开展系列工作,包括发布DAISY 新标准,修改SERU、KBART 标准,由IDPF发布电子图书新规范EPUB 3.0,BISG研制电子图书的ISBN等[27]。NISO 等组织对电子图书标准的研发预示未来电子图书的领域将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7 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在电子图书借阅及利用的问题上,图书馆的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图书馆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应得到维护和强化。国内图书馆可利用CALIS等机构的集团优势,建立以图书馆为主导的电子图书服务系统和销售模式。如DRAA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由代表馆与出版商进行统一谈判议价。

电子图书供应商对图书馆读者使用电子图书的种种限制,是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电子图书利用权益的侵害。为了保障读者的权益,图书馆专业组织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资源读者权益保护机制,以约束电子图书供应商滥用其控制电子图书和读者利用电子图书的权力[17]。同样图书馆对电子图书也具有版权保护的义务,图书馆应该对馆员和读者加强知识产权知识方面的培训,可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穿插版权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介绍;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发布电子图书的版权须知等,使读者明确电子图书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避免版权纠纷的发生。

5 结语

电子图书的发展势不可挡,但相关问题是各个图书馆必须直面的问题。由于医学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用户对电子图书的需求和馆藏建设与其他图书馆有所区别。只有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对各种类型的电子图书进行科学评价,才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使图书馆藏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纸质图书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馆电子图书需求与馆配商联盟服务转型探讨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