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导师制教学模式初探※

2016-02-14于晓飞董正平王科军王醊恩丁宝刚于东林林海燕王斌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学导师制

于晓飞 董正平 王科军 王醊恩 杨 毅 丁宝刚 于东林 林海燕 林 莺 王斌胜

(山东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264003)

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导师制教学模式初探※

于晓飞董正平王科军王醊恩杨毅丁宝刚于东林林海燕林莺王斌胜*

(山东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264003)

目前的师承教育以精英教育为主,对授业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高,较难广泛应用。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借鉴师承教育模式,经过多次调研、完善,最终形成了符合西医院校及综合院校中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方面均显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师制;中医学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种。建国以来,各级各类的院校教育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中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师承教育作为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最重要方式,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在中医学传承史上,家传师授方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及人才链。师承教育不仅使先辈的丰富临床经验不断得以继承和发扬,而且通过数代人一脉相承的努力,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1]。但是传统师承模式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人才培养效率低、数量少,难以形成规模;二是缺乏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合理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学生的培养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受授业老师知识结构与经验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往往比较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在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受严格的师徒关系的制约,使得学生表现出守业倾向明显,创新意识不足,创造能力较弱,虽然往往能早期适应临床,很快能应诊治病,但发展后劲却相对较差。

而我国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方式也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逐渐凸显不足,如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很多学校和中医学专家开始探索创新型的中医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很多中医人才培养的新观点。有些专家认为要体现中医的特色和精髓就要恢复师承教育模式。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辅以师承授受的教育方式,二者并存,互相补充是完善中医教育体系,发展中医事业的可行之路。

鉴于传统师承模式的缺陷,中医教育界尝试了一些现代高层次师承教育模式,如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以及广西中医学院的中医传统班、长春中医学院的研究生师承班、山东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传统班、解放军总医院中医师承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班等。其培养对象都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通过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参加临床实践和跟师学习等方式,整理、总结、继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临床诊疗技能,从而成长为中医药理论扎实、临床诊疗技术精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临床人才。

1 导师制教育模式

由于高层次师承教育模式对授业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高,主要以精英教育为主;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或各大型医疗机构的名老中医,师资数量相对偏少,在除主流中医药大学外的很多院校(如职业学院、专科院校、西医及综合院校中的中医学专业)及中医学本科教学中难以广泛、普及开展。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借鉴师承教育模式,经过多次调研、完善,最终形成了符合西医院校及综合院校中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一至三年级)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导师的资质: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且定期门诊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包括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医经典、中医临床)教师。

(2)师生关系确立:除第一学年随机分配外,每一学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次双向选择,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本校中医学专业每年招生名额150人左右,具有导师资质的教师共26人,每位教师指导4~6名学生。

(3)学习内容: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学习及跟师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围绕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的重点。第一学年,理论学习方面以培养中医思维为主,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有关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书籍、视频、音频等资料;本阶段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背诵相关古籍,如《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临床技能训练以耳穴点穴、针灸按摩手法,四诊资料采集等需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为主,在增加学生专业信心的同时,达到“练功夫”的目的。第二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学核心课程有中药学、方剂学等。在第一学年中医诊疗技能实训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中药辨药、识药、用药的实训,创立了中药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即本草园中药基源植物的药用部位识别、中药饮片标本室中药饮片识别、中药药理实验室动物实验。学院建有占地40余亩的中草药园(种植木本、藤本、草本等各类中药300余种)、中药饮片标本室、中药浸制标本室、中药蜡叶标本室、中药伪品标本室,使学生能够从活体植物-活体标本-蜡叶标本-饮片标本-伪品标本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充分认识中药,熟悉中药;并在学院内设走廊中药展览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看中药、闻中药、品尝中药。“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用药不识药的状况。同时,本阶段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课班主任,督促学生背诵中药、方歌等。本阶段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建立中医辨证、立法、选方、用药的思维体系。第三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以中医经典选读课为主。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约2周一次)进行原文背诵、经文研读,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具体病例讲解经文理法方药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经文理解及临床应用水平,知行合一。

2 “导师制”教学模式特点

相较于“师承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特点有以下五方面:(1)汲取了“师承教育”的内核及精华。早临床,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教学过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学做合一”[1];教学方式灵活,因材施教,重视个体化、实践教学,强调认知与个人能力的培养。(2)适当降低导师资质要求,受众面更广。“师承教育”对教师资质要求高,在除主流中医药大学外的很多院校中符合条件者甚少,较难实行推广。(3)教学内容围绕中医学核心课程开展,避免传统“师承教育”缺乏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合理的教学安排的弊端。(4)每年更换导师,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极大的调动了师生双方学习的积极性。(5)医药并重,注重学生认药、用药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从活体植物-活体标本-蜡叶标本-饮片标本-伪品标本全方面的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用药识药。

通过两个周期的建设,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方面均显现了良好的效果。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2016年《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践能力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资助,《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践能力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获得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在师资方面,先后选派两名教师参加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得了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优异成绩,在学校的微课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的好成绩。在学科建设方面,本校中医学专业获得了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的资助。在学生培养方面,学生的理论、实践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近3年平均考研率达60%以上。

3 “导师制”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1)缺乏激励与监督机制使“导师制”可持续发展受限。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个,导师们对学生的指导基本属于义务性质的劳动。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由于校院两级行政分家,致使教师的工作没有常规工作量的体现。付出和回报的失衡不仅不利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可持续发展,也使一些导师在工作中产生懈怠情绪。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导师制”推行完全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实施质量不平衡。(2)缺少领军人才,后续发展乏力。降低导师的遴选标准虽然保证了数量,但由于缺乏领军型学术带头人,致使导师组结构构成没有层次,缺乏发展的后劲。

未来发展的对策。从导师制在其他本科专业实施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①建立合理的考评与监督机制。综合考虑导师工作性质、投入的精力和导师在教学业绩、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外派进修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合理、全面、细致的激励政策的同时,建立包括校、院两级的涵盖主要方面的监督体系[2],以保障导师制的长远可持续发展。②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医院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和临床技能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的领军型人才,构建合理的教师结构。

4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1)重视导师的遴选。“导师制”实施的质量取决于指导老师的个人素质、临床经验、工作态度与投入等诸多方面。“导师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与老师沟通交流,导师通过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好的导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中医诊病实践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患者的责任心及医者的仁心,因此导师的遴选是保障导师制实施质量的重要基石。(2)行政及院办等部门的支持。何任教学改革的实施都需要行政自上而下的支持与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校、院两级的顶层构建,确保了导师制实施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师资培养、临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保障。

Discussion on the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Mode on Basic Course Stage in TCM Major of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YU Xiaofei,DONG Zhengping,WANG Kejun,WANG Zuien,YANG Yi,DING Baogang,YU Donglin,LIN Haiyan,LIN Ying,WANG Binsheng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3,China)

The current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background is given Priority to elite education,which requires high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s difficult to widely use.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ormed tutorial system educational model conforming to basic course stage of TCM major i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by learning from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which showed good effects on educational reform,teacher training,disciPline construction,cultivation of students,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effectively.

tutorial system;TCM major;teaching model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7.006

1672-2779(2016)-17-0014-03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徐文娟2016-05-05)

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5-269);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2015M028);滨州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No:BY2014KYQD14)

296240241@qq.com

[1]姜真,蒋丽娜,王庆国.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性分析[J].中医教育,2010,29(5):5-9.

[2]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51-54.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学导师制
师承授受经验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与独创之美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