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战略

2016-02-14郑国姣杨来科

中国流通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郑国姣,杨来科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市20024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战略

郑国姣,杨来科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市200241)

摘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它适应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发展问题凸显的现实,以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要素自由化等国际合作的新潮流,可为沿线经济体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将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当前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国主动权竞争与政策协调技术风险等方面挑战,确保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推动亚欧非各国互利合作迈上新台阶,我们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稳妥化危为安,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一要尊重差异,建立多元化复合型合作机制;二要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方面提高公共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大国影响力,积极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三要制定丝绸之路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积极打造核心重点区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化区域合作;和平发展;战略对策

一、引言

2100多年前,以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文明的贸易通道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誉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我国走向西方世界的桥梁,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开辟丝绸之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传承丝绸之路显得更加迫切和珍贵。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及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期间,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受到了国际各方的广泛关注。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力地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与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事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各国发展战略的联系与对接。如何共建丝绸之路,保障其建设成效,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推动亚欧非各国互利合作迈上新台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背景与合作基础

在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发展问题凸显的现实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与合作基础。

(一)美国实施的TPP、TTIP等相关中亚战略

21世纪以来,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级格局解体,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格局演进。在多极化格局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塑造决定着多极化地缘政治格局的基本走向。中国无疑是新兴经济体的中坚力量,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据世界银行估计,2014年底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必然会使我国遭到以美国为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战略的挤压。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于2013年6月着手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而这两项协议均绕开了中国。该贸易自由化网络以市场自由化为名,推动高标准、高质量的贸易投资条件约束,组建有利于发达经济体的全球贸易规则。[ 1 ]TPP和TTIP打造的高度自由化的屏障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阻隔在外,将让我们处于被动境地。TPP和TTIP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抓手,具有明显超越经济意义的战略意图,是倡导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全面巨变的号角。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新的增长预期,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并参与制定世界经济新规则,加快构建中国版本的贸易网络,只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能够共享和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且能够重塑南南合作的政治路线,有利于我国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和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二)我国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将继续积极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丝绸之路建设是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沿边发展和边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沿边城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努力将边境经济打造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事实上,近年来沿边7省区经济增速较快,2013年新疆、云南、西藏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3.39%、13.69%和14.41%。[ 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明显拓展我国向西发展的战略空间,拉动西部经济增长,打造西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同时,丝绸之路也是推动我国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需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理念的重要体现,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坚持打造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的经济合作架构,使之成为沿线各国互信、共赢、互鉴的大平台,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着力点。[3]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沿线各国各地区的根本利益,是促进沿线各国合作发展、实现共赢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勇敢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正能量。

(三)坚实的国际经济合作基础

国际经济合作是国家和地区间在一定的背景下,利用某些国际平台进行的合作。经济合作的核心是获取利益,但由于合作主体在外部性、平台与制度、历史和地理临近性等诸多因素上存在差异,经济外部性会不断发生变化。[ 4 ]互补性是合作的必要条件,外部性影响经济合作的动力。经济互补性包括资源、资本、劳动、市场、技术的互补性等,[ 5-6 ]正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资源的互补性,才导致了区域间的贸易投资与合作。在国际合作理论中,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资源禀赋,还是现代经济学的雁行模式、钻石模型等,无一不在强调地理资源和技术的互补性作用,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经济外部性可表现为金钱和技术的外部性,经济合作需要尽量减少负外部性即合作成本,只有持续增加合作收益才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具体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其为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共享市场和获得金钱与技术外部性的机会,同时沿线各国各地区能源种类丰富,贸易互补性较强,亟需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在各自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区域合作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丝绸之路将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加强我国与亚欧非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为国际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丝绸之路在无关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重点向西发展,避免了与美国重返太平洋的战略发生正面冲突,逐渐与沿线国家实现共赢包容发展,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体的发展机遇与意义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要素自由化等国际新背景下区域合作的新潮流,将为沿线经济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生产网络的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方面,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13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了4436亿美元,2013年中非双边贸易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丝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有助于形成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并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市场、获得经济正外部性创造重要机遇。“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这样的外交宣誓直接触及并融入了现实世界经济生活之中。[ 7 ]另一方面,全球市场导致了以产业和技术分工深化为标志的全球生产网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内部产业链的水平发展与南北国家之间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并存。发达国家处在生产网络的顶端,属于创新型经济体,获取最大的贸易附加值利益;发展中国家处在产业链的下游,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升级受到发达国家的约束。中国居于南北国家之间并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需要进一步与北方国家进行垂直整合,与南方国家进行水平整合,才能逐步向高端生产链迈进。同时,中亚各国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巨大需求,中国应当成为南北国家之间的中转站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强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链的水平整合,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体工业化的发展。

(二)国际市场扩展下的生产要素自由化流动

国际消费市场的扩展推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获取经济利益外部性的基础和载体。结构性短缺是国际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入手进行深度改革和调整,丝绸之路沿线的南方各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由于历史原因,中亚各国工业体系较为薄弱,大部分消费品依赖进口,我国向中亚国家出口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60%。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需要加强生产要素的自由化流动,加强资本、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可以转变我国的比较优势,而且能够提升沿线各国各地区就业与制造业水平。通过同步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模式,促进商品、服务、人员在两者间流动,开展广泛的劳务合作,争取更高水平开放,进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共赢。

(三)世界多极化格局下海洋战略的多国博弈

21世纪以来,国际治理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各国各地区都在强化海洋战略,现代人类的进步和大国的发展兴衰无不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以来,8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上航运完成的,海运承担了我国近90%的货物贸易运输量以及95%~99%的能源贸易运输量。[ 8 ]因此,现代强国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为海洋的竞争,海洋合作治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建设环节。比如,美国出台的《21世纪海洋蓝图》报告以及为落实该报告而出台的《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等均显示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9 ]欧盟正在大力推动“海上高速公路”的大发展,[ 10 ]日本向来高度重视海上航行安全。海洋战略的多国竞争实质上就是对全球市场的占有竞争。丝绸之路的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上崛起的突破口。海洋强国是丝绸之路的基础,丝绸之路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手段和条件,两者互为补充。我国积极参与海洋合作治理是丝绸之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借助建设丝绸之路的契机,构建海洋资源共同开发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海洋秩序。我国的总体实力和地缘政治特点,决定了我国只有成为陆海复合型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需要通过对外战略来实现陆地和海洋的平衡。[ 11 ]

(四)基于社会信息化与世界能源差异性的我国能源安全

21世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加速了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用与配置。能源是现代经济发展重

要的投入要素,能源分布与能源需求消费的差异性导致能源利益始终是国际合作争夺的中心。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但在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上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和42%。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消费了全球近90%的能源净增加量,能源需求与我国自身生产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缺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哈萨克斯坦钨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塔吉克斯坦水利资源丰富,而享有“世界油库”之称的中东更是举足轻重的石油产地。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大量待开发的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核电能等清洁资源。中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而工业化水平较低,与我国能源欠缺而工业体系发达的状况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加快丝绸之路能源的开发利用,打造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能够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促进中亚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为国家协调内外资源、维护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涉及区域广、跨度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突出、政治体制多元化、宗教文化丰富等特点,其建设过程中必将面临以下诸多挑战:

(一)政局的稳定性

政局稳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总体来看,主要受到以下政治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亚洲方面,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治体制的多元化、宗教文化的汇集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都影响着主要的大国关系。中日韩自贸区因成员国谈判立场无法调和而导致其前景逐渐暗淡。南中国海域的政治环境动荡不安,无疑也会给丝绸之路建设带来重大的威胁与挑战。

其次,中东政治版图碎片化程度较高,其政局变动、恐怖袭击或武装冲突使贸易投资活动面临安全性风险。中亚和中东地区是恐怖主义的发源地,极端宗教势力和恐怖势力猖獗,严重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治安。中亚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积极争取的重点区域,其中大国利益的博弈不容忽视。

最后,非洲地区部族主义盛行,严重影响市场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非洲近750个部族分别嵌于50多个国家,部族冲突、部族矛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地区稳定和市场交易效率。

(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丝绸之路的合作机制必须多元化,这源于丝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首先,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世界各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不仅会影响合作动机与利益分配机制的平衡,而且会影响区域合作的质量与发展前景。国际经济合作的外部性理论认为,在获取正外部性上,如果合作主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就会在产品和要素分配上产生较大分歧,不利于共同市场的实现。

其次,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内部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差异显著。中亚国家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制造业比重低,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此外,货币金融环境不稳定,通货膨胀率较高,大多在6%以上,巴基斯坦2013年的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了8.6%。币值不稳定给各国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后,国际债务沉重,用于经济持续发展的基金严重不足。2013年,塔吉克斯坦的外债占到了其全年GDP的28.9%,如此高的债务将用于国家投资和发展的资金压榨得所剩无几。

(三)大国主动权竞争与政策协调的技术风险问题

丝绸之路涉及亚非拉三大洲。首先,我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起者,尽管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但还不是一个强国,自身仍然存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贸易结构优化的问题。我国能否发挥最大的主动权并真正主导丝绸之路建设尚是未知数。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慎重权衡和应对与南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博弈与大国竞争问题。如印度作为金砖国家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2013年GDP位居世界第八,对印度洋的控制权觊觎已久,意欲成为具有地区主导权的大国,这将对我国的主导权构成威胁和挑战。

其次,丝绸之路涉及国家和地区众多,目前尚

不存在一个能够涵盖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协调机制。比如,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属于双边协议,其效力比较有限。在贸易投资、劳动力自由流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壁垒与限制,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商业互联互通与贸易投资便利化,不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贸易投资治理制度规则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对策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当坚持合作理念下的增量创新,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稳妥化危为安,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尊重差异,建立多元化复合型的合作机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国际间合作需要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依赖于地理差异的农产品海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领域,建立合作经济体系要充分考虑经济的差异性。我们需要通过文化交融来化解政治差异性,通过加强互学互鉴来保持文化多样性。各国或地区应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丝绸之路是开放的、多元的,而非“核心与边缘”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反映了非排他性和非地缘政治倾向性。丝绸之路合作的多元性不仅应体现在合作国家或地区数量多和路线长上,更应体现在合作领域、合作制度、合作目标的多样性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合作平台的一个显著特征。首先,合作领域遍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合作与监管、产业链调整与治理、新产业园区形成、安全合作与治理以及人员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其次,从合作制度上讲,可将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相结合,如互联互通合作、经济走廊合作、双边或多边自贸区合作等,也可将丝绸之路与东盟“10+X”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自贸区等多边合作机制联系起来,[ 12 ]根据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符合需要的合作机制,使之成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合作平台。再次,在合作地位上,秉持集体行动共建和参与国权利平等的原则,将丝绸之路建设成各参与国利益共享的平台。丝绸之路是一条探索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途径,是提升我国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能力的重大战略。

(二)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方面提升公共服务意识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强调,合作双方应通过经济分工分享外部性收益继而进一步深化分工的途径,来实现市场和要素的互补、经济利益的双赢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丝绸之路,应当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以实现“五通”为目标的丝绸之路建设必然会涉及市场失灵领域的合作。我国应积极投入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勇于承担大国责任,提高国家软实力。一要积极进行国际水域灯塔航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海上交通、港口建设,提高多式联运的使用率与国际通关的便利性,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国际运输规则;二要积极与国际海洋法相关执行机构合作,熟悉国际海域规则与制度安排,共同打击海盗,加强海上救助和跨国执法,尽力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应对海洋安全威胁;三要安排人员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其发展的需求和意愿,宣扬我国“亲诚惠荣”的外交原则,促使各国或地区树立区域合作信心,通过自身持续努力,逐步建立起信任、合作、共赢的国家关系,最终促进国际政治合作与经济发展。

(三)制定丝绸之路整体规划,突出重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范围广,沿线国家和地区众多,需要首先做好区域合作的整体规划,建设初期适宜采取“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的方针,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所谓整体规划,就是全面加强务实合作,将地缘毗邻优势与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信合作的命运共同体。[ 13 ]根据丝绸之路的走向,依托陆上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加快建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促使投资贸易更加便利,互联互通达到新高度,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积极与毗邻国家签署备忘录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合作规划纲要。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和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积极通过国际峰会、论坛、研讨会等途

径加强对话。所谓突出重点,就是基于各国发展实际与差异,优先选择重点产业、重点地区开始合作,再逐步辐射至拓展区。[ 14 ]按照点、线、面的基本模式制定相关腹地城市和地区的规划,促进市场最大化,有利于空间安排和组织。自2002年我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各领域工作蓬勃有序开展,丝绸之路建设一定会将双方的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我国与东盟的合作模式为中东、拉美等地区树立了可借鉴的模式和典范。

六、结语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将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一起平等协商,在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的前提下,共同推动范围更大、水平更高、层次更深的交流与融合。[ 15 ]共建丝绸之路要做好整体规划,积极打造核心重点区域;要建立多元复合型合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国影响力,积极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只要沿线各国和地区和衷共济,各国各地区人民将充分共享区域合作共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伟光,曾楚红.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J].国际经贸探索,2014(3):94-106.

[2]李兴江,马亚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1(5):56-58.

[3]中宣部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5-311.

[4]毛汉英.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4(3):289-302.

[5]K. W. Wachter. Measuring Local Heterogeneity with 1990 U.S Census Data[J].Demographic Research,2000,3(7):Article 10.

[6]D. A. Freedman. Methods for Census 2000 and Statisti⁃cal Adjustments[C].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2007:232-245.

[7]刘新生.携手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J].东南亚纵横,2014(2):3-5.

[8]中国将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加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EB/OL].[2014-07-11].http://news.xinhuanet.com/ 2014-07/11/c_1111578558.htm.

[9]谭畅.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7):114-118.

[10]邢广程.理解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2):4-26.

[1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5-9.

[12]李向阳.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1):4-17.

[13]王习农,陈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拓展与共建[J].国际商务,2014(5):23-30.

[14]尹丽英,赵捧未,魏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区域合作模式与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5(8):75-80.

[15]陈伟光.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J].国际经贸探索,2015(3):72-82.

责任编辑:陈诗静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Co-building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ZHENG Guo-jiao and YANG Lai-k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The co-building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our national strategy,which is suitable to such realities as the profoundly adjust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trading pattern,slowly recovered world economy,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and such new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s world multi-polarization,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actor liberalization. It will br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related economic entities,and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global economy and politics. To better cope with changes in political environment,the im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other challenges,guarantee the frui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and promote the mutual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mong Asian,European and African countries,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ace and cooperation,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and mutual benefit,change danger to safety,and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interests,destiny and responsibility featuring mutual political trust,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clusiveness. First,we should respect the differences;second,we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market in improv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public service;and third,we should formulate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Silk Road.

Key words:Maritime Silk Road;diversified regional cooperation;peaceful development;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郑国姣(1989—),女,河南省安阳市人,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低碳经济;杨来科(1968—),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和政策、气候变化与贸易。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测度研究”(项目编号:11BGJ036)、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及贸易的福利效应”(项目编号:PY2015021)。

收稿日期:2015-10-30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6)01-0058-06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