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中药热奄包配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14许红丽王红霞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艾灸

许红丽 王红霞

护理干预在中药热奄包配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许红丽 王红霞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药热奄包配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肝脾科二病区住院的3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取特定穴位艾灸,中药热奄包热敷腹部,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甚至痊愈,其中治愈2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恶化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31/32)。结论艾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UC患者,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热奄包;艾灸;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目前为止病因尚不明确的、以结肠和直肠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随腹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主要病理特点结肠、直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甚至变形[1]。由于本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易反复发作及发生癌变等特点,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经多年临床观察,中医特色疗法中艾灸配合中药热奄包对本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可提高肠道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炎症消退以及溃疡愈合,从而减轻甚至解除UC患者的生理、心理病痛,临床疗效满意。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在中药热奄包配合艾灸治疗U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肝脾科二病区住院的3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成都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6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其中有长期腹泻史25例,腹痛史28例,便血史27例;病变部位:直肠9例,直肠乙状结肠17例,降结肠6例。

1.2 治疗方法嘱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以取得患者合作,询问患者有无皮肤过敏史,松解衣扣,认真评估患者皮肤。选穴:主穴:中脘、神阙、足三里,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内关、血海、三阴交等。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将点燃的灸条放入灸盒内并置于患者穴位处施灸,用绷带或纱条固定艾灸盒,以防灸盒滑脱。同时嘱患者尽量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烫伤皮肤。施灸温度一般控制在35~45 ℃,时间为25~30 min。待艾灸时间到后,轻轻取下艾灸盒,防止艾灸余灰掉落而烫伤皮肤,此时可见被施灸处皮肤潮红且微汗出。此外,在施灸过程中,应嘱患者注意被施灸处皮肤的保暖,防止外邪入侵受凉而降低施灸疗效。艾灸后加用中药热奄包(本院中药热奄包方:广木香50 g、川楝子50 g、花椒50 g、胡椒50 g、大青盐500 g,混合封至特定布袋内),在微波炉内加热3~5 min后取出,将其置于神阙、天枢、中脘等穴位30 min,注意热奄包温度以防烫伤皮肤,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观察疗效。

1.3 护理方法

1.3.1 饮食护理嘱患者忌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油腻等食品,尽可能少食或不食牛奶及乳制品,如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灭菌乳、调制乳等液体乳制品,另外还有如脱脂奶粉、部分脱脂奶粉、全脂奶粉、调脂奶粉以及牛初奶粉等乳粉类乳制品,以减轻肠道负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少量粗纤维、高营养、高热量、低脂肪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且多食温热饮食。在急性发作期,可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寒凉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及富含纤维等的食物。

1.3.2 精神护理UC患者因病程长,且易复发,易出现悲观抑郁、精神萎靡、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缺乏足够信心。针对患者这种心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治疗环境,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愉悦的心态,避免因医护或家属语言不当造成患者的紧张、悲观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另外,护理人员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的交流与沟通,认真倾听、耐心解答患者对此疾病相关的各种疑问;与患者交谈时,应注意说话技巧,最大程度地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不良情绪如害怕、悲观、担心、紧张等均会影响病情预后及转归。

1.3.3 中药热奄包联合艾灸的护理在热敷和艾灸前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艾灸及中药热奄包的治疗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提高患者对其治疗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精神顾虑,稳定患者的精神情绪,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①主要症状消失,次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象、脉象基本恢复正常;②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灶已有瘢痕形成;③粪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①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状改善程度达两级以上(3+→+),舌象、脉象基本恢复正常;②镜下肠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3+→+);③粪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3个以下。有效:①临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达1级以上(3+→2+或2+→+);②镜下肠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③粪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在5个左右。无效:未达到临床有效标准,而未见恶化者。恶化:有下列指标之一:①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均明显加重;②镜下肠黏膜病变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1~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甚至痊愈,其中治愈2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恶化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31/32)。

3 讨论

根据慢性UC的临床症状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痢疾”“肠澼”“泄泻”等范畴。在我国历代医书中,对本病的认识从病因、症、脉以及治法上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湿胜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举痛论篇》指出:“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类证治裁·痢症》则认为“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夹糟粕积滞,并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可从“气滞”“血瘀”来论述其发病机制。在《张聿青医案》中指出:“上则嗳噫,下则便泄,厥气不和,克制脾土。”“脾胃之腐化,尤赖于肾中这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说明泄泻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外邪入侵于内,加之饮食失节或不洁,或情志不和,或如若肾阳不能蒸化腐熟水谷,从而损伤脾胃而致泄泻,需从“脾虚”“肾亏”论治泄泻。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肾不足,外感时疫邪毒,或饮食失节、不洁及情志内伤所致,基本病理因素包括滞、血瘀、湿热、痰浊等,病位在大肠,主要涉及脏腑为脾、肾及肝、肺。湿热蕴肠,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脾虚失运为主要发病基础,饮食不节是主要发病诱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结于肠道,气血不调而致气滞血瘀;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主要为正虚邪恋,且本虚多呈脾虚,亦有兼肾亏者[4]。本研究以艾灸治标,中药热奄包治本。艾灸属于中医特色疗法中的一种,是我国人类最早使用的自然疗法之一。艾叶具有行气活血、驱湿、温经通络等功效,其通过艾火的湿热刺激能直趋机体内部,保持机体温度,作用持续时间较久。中药热奄包能够调理人体百脉和气血,具有调节机体周身阴阳、气血协调与平衡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脾温肾、行气健脾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促使机体皮肤局部组织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吸收、粘连松解、渗出物和血肿吸收、消散等,增强免疫功能,以达到祛湿、活血行气的治疗目的。因此采用艾灸治疗UC临床效果明显。临床研究表明,行隔药灸组患者比单用柳氮磺吡啶患者结肠黏膜慢性炎性症状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消失,杯状细胞明显增加[5]。刘慧荣等[6]采用免疫学方法建立UC大鼠试验模型表明,隔药灸可以平衡调节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纠正结肠黏膜异常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谭琳蓥等[7]的研究发现,艾灸能够调节UC肠纤维化大鼠CFB细胞内胶原的合成。以上研究表明,艾灸能有效调节肠黏膜异常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吸收及溃疡愈合。中药热奄包方中广木香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滞之功效;川楝子苦、寒,行气止痛;花椒辛、温,可温中止痛、除湿止泻;胡椒辛热,具有温中、下气、消痰的功效;佐以大青盐为辅料,将药包敷于天枢、中脘、神阙等穴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香对胃肠道具有兴奋、抑制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8];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明显拮抗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溃疡抑制率达100.0%。花椒具有抑制实验动物胃溃疡形成的作用[8]。神阙属任脉之要穴,是气之所系,生命之根蒂,热敷神阙穴,能够调理人体百脉和气血,具有调节机体周身阴阳、气血的协调与平衡,达到补脾温肾、和胃健脾的作用。热敷于天枢及任脉中之穴位如中脘、神阙等,具有补气健脾、温通任脉之经络以达到补脾虚、温肾阳的功效。大青盐气微味咸,具有保持药物及机体皮肤温度的作用。中药热奄包热敷于选定穴位上,不仅可刺激穴位本身,而且具有补脾温肾、调和阴阳功效,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行气止痛、健脾除湿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艾灸与热奄包两者联合使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的优势作用,在治疗UC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显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心理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慢性UC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并且具有一定癌变率,患者承受压力较大,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沮丧、多疑等,其均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治疗。因此在治疗期间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如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倾听其主诉,介绍本病的治疗概况,尤其是中医外治法的作用和机制,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中医认为“食复”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易消化、少渣、低脂肪且高热量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切忌暴饮暴食及进食不洁净食物。同时在治疗期间,加强中药热奄包及艾灸的护理,及时询问患者,避免出现烧、烫伤。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UC患者,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明显。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胃肠病学,2001,6(1):56-56.

[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胃肠病学,2000,8(3):332-342.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5] Wu Huangan,Zhou Libin,Shi Daren,et al.Morphological study on colonic pathology in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ed by moxi-bus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0,9(6):861-865.

[6] 刘慧荣,卢海滨,吴焕淦,等.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分子免疫学机制[J].亚洲医药,2001,5:103-105.

[7] 谭琳蓥,刘慧荣,王茎,等.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胶原合成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63-66.

[8] 高学敏,王永炎,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

R473.57

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2.065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2

许红丽(1983-),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艾灸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