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护理评价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016-02-13邹华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级别监护冠脉

邹华丽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商洛 726400)

●康复与护理●

重症监护护理评价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邹华丽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商洛 726400)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护理评价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价系统(ICNSS)进行监护级别的评定后,给予相应护理级别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分级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措施到位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直接护理时间、分级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措施到位率及住院时间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ICNSS评分系统,使混乱的护理措施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安排,使护理人员的配置更为合理,护理问题的解决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患者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监护;分级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两种类型(UA)。ACS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变化迅速,进展较快,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成为冠心病监护室收治的主要病种[1~2]。由于ACS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均存在不同情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的心内科护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要。本研究将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应用于ACS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不同患者进行分级监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210例,其中男113例,女97例;年龄36~85岁,平均(65.3±16.7)岁;不稳定心绞痛9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ICNSS进行监护级别的评定后,给予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具体方法: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 h、72~96 h及病情好转转出监护室时或出院时给予3次监护级别的评定,评分主要由护士长或主责护士完成,每次评分后均需计算总分,根据总分对应的分值范围确定监护级别,并配备相应级别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对高分值的护理问题需集中进行讨论并确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及措施,并由评分人员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情况。若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应随时进行评分,及时调整监护级别。ICNSS量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问题、评分等级、护理干预分级标准、护理目标4个方面。通过Likert四级评分,根据16个护理问题得分的总和得出总的护理工作量,上述指标可直接反映出患者或(和)家属所获得的护理工作量。一般认为,评分值越高,说明护理工作内容越复杂,技术要求越高,护理消耗的时间越长,护理干预程度越广,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总分为16~22分,采用Ⅰ级监护,由3年以下普通病房工作经验且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完成;总分为23~32分,采用Ⅱ级监护,由3年以上普通病房工作经验且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完成;总分>32分,采用Ⅲ级监护,由3年以上普通病房工作经验,同时具备重症监护室3年工作经验且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完成。

1.3 观察指标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护理管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分级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措施到位率及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直接护理时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到位率及住院时间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s)

3 讨论

研究发现,虽然患者均同处于重症监护室中,但病情严重程度却不尽相同,而现用的分级护理内容和标准却使不同病情的患者处于同一护理级别中,不利于患者的病情需要[3]。在心血管监护室中收治的患者往往是患者急性心血管系统性疾病或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患者,护理级别通常包括特级和一级护理,一般以一级护理为主。同一疾病采用相同的护理常规,使护士忽略了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护理需求,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因此,对不同病情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在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4~6]。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由芬兰护理专家Pyykko等设计完成,主要用于测量ICU的护理工作量,从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及疾病状态3个方面进行ICU护理工作量的测算,有效的评估了单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整个护理过程。本研究采用ICNSS量表对本院收治的210例ACS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同样是ACS患者,由于其年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不同,评分有16~38分不等,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采用同样的护理级别显然不太适宜。本研究根据量表得分进行监护级别的评定,设置三级监护模式,并配备相应级别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并针对得分较高的护理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确定护理计划,逐一进行解决。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直接护理时间、分级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措施到位率及住院时间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采用ICNSS评分系统,使混乱的护理措施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安排,使护理人员的配置更为合理,护理问题的解决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患者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的患者中运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尚东丽,刘建华.脂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左主干病变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7):1132-1134

[2]王旭,聂绍平,曾哲淳,等.前瞻性研究心脏评分在胸痛中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7):725-728

[3]潘燕春,张阳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13):1237-1238

[4]罗静娣.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02-1103

[5]章琳慧.双心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0):1395-1397

[6]杨丽娟,隋捷,刘晓波,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9-41

R47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1.045

2016-03-26)

猜你喜欢

级别监护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