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联合电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2016-02-13王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二聚体电针置换术

王方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安阳 455000)

血栓通联合电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王方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安阳 455000)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电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常规预防DVT形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栓通静脉滴注与电针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3例,对照组为10例,P=0.039;观察组在治疗后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联合使用血栓通及电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DVT发生。

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置换术;血栓通;电针

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人工关节置换已经广泛应用到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部位骨科疾病的可靠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缓解局部关节疼痛及畸形矫正。但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尤其是对高龄患者而言,心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衰退导致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加之骨折及手术对身体的打击,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DVT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因血栓脱落而致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以上[3]。Lyp等[4]的研究表明,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DVT提前预防,可以有效降低DVT发生率,而药物抗凝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随着对我国中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疗法在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与预防中有较好作用,所以本研究对5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电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DVT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2±10.8)岁;病因:股骨头坏死25例,股骨颈骨折18例,髋关节骨关节炎8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7.9±11.3)岁;病因:股骨头坏死27例,股骨颈骨折17例,髋关节骨关节炎9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年龄≥60周岁;(2)术前经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DVT阴性患者;(3)术前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等实验室检查无异常;(4)在术前2周内未服用抗凝药物。排除标准:(1)髋关节置换术前患者有静脉血栓病史,或者静脉血栓遗传倾向患者,或已经确诊存在血栓患者;(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3)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有严重动脉或静脉功能异常患者;(4)有活动性出血或其他急、慢性血液系统疾病者;(5)存在严重心、肝、肾、肺等疾病,或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或患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过程及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及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方法麻醉,然后以标准化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术中密切关注患者一般生命体征。术后进行常规补液、营养维持、预防感染以及一般康复治疗。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DVT治疗,患者在术后12 h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91)皮下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 d。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下肢足底静脉泵治疗,挤压范围:患足跖趾关节至膝关节,电压:220 V,频率:50 Hz,压力:12~44 kPa,功率<40 W,连续治疗14 d。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行血栓通联合电针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44023081)5 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 d。电针: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针穴位治疗,取血海穴、风市穴、光明穴、阴陵泉穴、阳陵泉穴、阿是穴等,以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北京泽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LGT-2300S),采用频率为5Hz的疏密波进行刺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日加大刺激强度及时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能见肌肉收缩运动为最佳,连续治疗14d。

1.3 评价指标

1.3.1 DVT诊断需根据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深静脉造影、静脉压测定等其他检查进行DVT确诊。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

1.3.2 实验室指标于治疗术前1 d及治疗后14 d,清晨取静脉血5 ml,于我院检验科采用LBY-N6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于我院检验科采用血液凝固分析仪(STAGO,法国)检测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1.3.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主管医师严密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可继续进行本研究治疗,并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对照组DVT发生率达到17.86%,而观察组仅为5.36%,P=0.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患者DVT发生率比较[例(%)]

2.2 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在术前两组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后,对照组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观察组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血液流变学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s)

表3 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s)

表4 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比较(±s)

表4 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比较(±s)

2.4 患者安全性比较对照组发生1例皮肤轻微瘙痒,2例胃肠道不适,在停药观察后均继续进行本研究治疗。观察组患者发生3例胃肠道不适,同样在停药观察后继续进行本研究治疗。两组患者在用药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有了康复的希望。但是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仍然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并且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影响后期康复及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2,5]。DVT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而致使静脉腔阻塞、不通,静脉血回流障碍。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促凝与抗凝系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可以使血液在全身各器官、组织正常循环,但是在麻醉、手术打击、应激反应、炎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促凝与抗凝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异常聚集、血液黏稠度增高、凝血酶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发生DVT[6~7]。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可能与血流减慢、血管内膜损伤、激活促凝过程相关。高凝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自身代谢缓慢,这些都是血流缓慢的潜在因素,加之手术耗时长、术中体位导致下肢静脉迂曲、骨水泥使血管损伤等因素都加大了DVT的发生率[8]。Langton等[9]对骨科手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提出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观察,对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并且在早期采用相应治疗方法是预防DVT的关键措施。

药物仍然是预防DVT发生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选择血栓通联合电针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表明血栓通联合电针可以有效预防DVT发生。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它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全血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患肢血管内血液的高凝状态。刘宏等[10]研究显示血栓通中的人参皂甙Rg1可以减缓血栓形成的时间,同时还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的效果,并且不会导致血管通透性或微小血管出血等现象发生。而电针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认为可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而达祛病之功效,在镇痛、抗炎、精神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电针刺激可使局部经络疏通而达到活血的效果,同时针刺还可以使肌肉泵发挥舒张作用,肌肉收舒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电针还可以通过复杂的中枢神经机制促进血流循环,从而减少血液在局部停留时间,预防血栓形成。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D-D二聚体可以反映血栓及继发性纤溶现象,而纤维蛋白原有助于了解机体凝血机能状态[11]。我们的研究显示,采用血栓通联合电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要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提示血栓通联合电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凝血机能状态。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血液高凝状态本身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改善血液黏稠度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12]。而血栓通联合电针预防DVT发生,可能与此相关。而两组患者在用药安全性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血栓通联合电针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电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DVT发生,且有较高安全性。

[1]Lee JH,Han SB.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in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J].Hip Pelvis,2015,27(4):201-208

[2]ClementND,SPatrick-PatelR,MacDonaldD,etal.Totalhip replacement:increasing femoral offset improves functional outcome [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6,136(9):1317-1323

[3]Graves N,Wloch C,Wilson J,et al.A cost-effectiveness modelling study of strategies to reduce risk of infection following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 Technol Assess, 2016,20(54):1-144

[4]Lyp M,Kaczor R,Cabak A,et al.A Wat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Patients with Hip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J].Med Sci Monit,2016,22:2635-2642

[5]Dong WJ,Qian HJ,Qian Y,et al.Fondaparinux vs.enoxa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meta-analysis[J].Exp Ther Med,2016,12(2):969-974

[6]李磊.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4):7082-7086

[7]Colgan G,Walsh M,Bennett D,et al.Gait analysis and hip extensor function early post total hip replacement[J].J Orthop,2016,13(3): 171-176

[8]Smith TO,Sackley CM.UK survey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nd physiotherapist's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hip replacement precautions and equipment[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6,17: 228

[9]Langton DJ,Sidaginamale RP,Avery P,et al.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nnacle metal on metal(MoM)total hip replacement:a single-centre investig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ndings of a national retrieval centre[J].BMJ Open,2016,6(4): e007847

[10]刘宏,谢称石,王永刚,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基于原料药材与药效相关联的组方规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2): 108-113

[11]FishlockA,ScarsbrookC,MarshR.Adherencetoguidelines regard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fractured neck of femur[J].Ann R Coll Surg Engl,2016,98(6):422-424

[12]Schwartsmann CR,Spinelli Lde F,Boschin LC,et al.Correlation betweenpatientageattotalhipreplacementsurgeryand lifeexpectancy[J].Acta Ortop Bras,2015,23(6):323-325

R543.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1.012

2016-10-09)

猜你喜欢

二聚体电针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