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治互信思维下中韩岩礁争端的对策分析

2016-02-13童舜尧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岩礁争端两国

童舜尧

(宁波大红鹰学院 社科部,浙江 宁波 315000)

基于政治互信思维下中韩岩礁争端的对策分析

童舜尧

(宁波大红鹰学院社科部,浙江宁波315000)

中韩之间的岩礁争端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两国开展的一轮轮谈判,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内一些学者也为该争端的解决提出过一些方法。通过分析中韩岩礁争端的概况,以及该争端与东海、南海危机的不同,可以看出两国的岩礁争端是中国海疆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的一环。解决的条件就是两国建立政治、军事互信机制,而且互信机制建立的条件也具备。中韩高层互动良好,经贸与文化交流又处在深水区,必将推动两国的政治交流也往深水区迈进。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是未来亚洲一体化进程的真正起点。

岩礁争端;互信机制;亚太再平衡

中韩岩礁争端主要指东海苏岩礁与黄海日向礁之间归属问题之争,其实质并不是领土争端,而是海洋划界问题之争,因为中韩就“两国不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问题是有官方共识的。然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沿岸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造成中韩两国在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产生大面积的重叠区域。韩国为了在中韩海洋划界的谈判中赢得先机,采用了变礁为岛的手段(即在常年处在海平面下的礁石上搭建人工设施),企图让中方在谈判中作出有利于韩方的重大让步,争端由此而产生。

岩礁问题虽小,但是由于韩方执意要上升为岛礁的主权归属问题。而主权问题又是国与国关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更何况岛礁背后还有着重大的经济价值,仅“黄海、东海大陆架蕴藏的化石资源达77亿吨”[1]61,所以没有哪个国家敢在主权问题上轻易妥协。而且主权问题往往会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好坏的风向标。中日两国由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凉的直接导火线就是钓鱼岛的主权纠纷。苏岩礁问题的引爆,也导致一些韩国激进民族主义者暴力冲击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所以中韩岩礁问题的争端,处理得好与不好会给两国关系带来重大变数。它该如何解决,即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也考验着两国人民的智慧。

一、中韩岩礁问题产生的基本概况

要解决争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争端的概况。其实中韩两国都为解决岩礁争端问题作出过努力,但一轮轮的谈判最终都是无果而终。当前中国又在稳步推进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战略,如何构建和谐海洋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中韩岩礁问题的基本概况,可从四个方面来看待:

第一,不容忽视的韩国民间民族主义情绪。岩礁问题虽小,其实却是韩国民族主义情绪不断膨胀的缩影,必须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一直以来,半岛统一是朝韩两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双方都想成为半岛统一的主导者。因此,韩国的民间存在着一股势力在推动着对未来统一国家的版图构想,比如所谓的间岛运动①间岛:韩国对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中国延边领土的单方面称呼,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虽然朝鲜和韩国政府都承认间岛是中国领土,但有部分韩国民众和社会团体认为间岛属于朝鲜或韩国领土。他们把间岛扩大为中国东北毗邻朝鲜的大片领土以及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分为北间岛、西间岛和东间岛三部分,并把每年的9月4日定为间岛日。1991年1月,韩国《朝鲜日报》就刊登过史学家赵活撰写的《间岛是韩国领土,应努力收复》的文章。,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就是该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还亲自参加过该运动的集会。也就是说,韩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并不和中国有领土接壤,却觊觎中国固有领土的国家。中韩之间存在的岩礁争端问题,其实就是这种觊觎野心的翻版。虽然早在1953年,韩国单方面划定“李承晚线”,将苏岩礁、日向礁并入了韩国管辖范围,但是敢于在岩礁上搭建人工设施,却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民族主义膨胀时期。正因为这种情绪的膨胀,使得韩国朝野政党都得在主权问题上作出强硬姿态,才能获取选票。岩礁争端看起来是个案,其实是和韩国领土野心的膨胀密切联系的。“韩国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韩两国解决苏岩礁问题的重要障碍”[1]13。中韩之间的岩礁争端,会被韩国媒体不断放大,甚至误读,该争端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是领土主权之争的主权之争”。

第二,中韩对争议岩礁称谓的不同,所谓的“不是主权之争”,就在于中韩在谈判中达成一个共识,即“苏岩礁是孤立的水下暗礁,不是领土,中韩之间就此不存在领土争议”[2]。可争端却事实地存在,中方认为苏岩礁是礁不是岛,韩国却通过搭建人工设施的手段,将之视为岛(即离於岛)而不是礁,具有领土的一切权利,并且在其国内大肆宣传,用舆论战的方式,来操弄国内民意。济州道议会还把每年的1月18日命名为“离於岛日”,企图在民间强化离於岛情节,强化民众所谓的岛屿主权认识。2013年3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表示,如何管理济州岛周围海域同韩国经济密切相关,表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离於岛”都将属于韩国,“离於岛”是韩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9可见,把“礁”领土化,是韩国既定的国家方针。为此,韩国不惜花费重金采购新式海军装备,打造离於岛特别行动舰队,加强对该海域的所谓实际控制。韩国单方面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中韩共识的,就是与《联合国海洋法》的精神也是背道而驰的。《联合国海洋法》对于岛与礁的界定有着明确的定义。也因为如此,日本想以“冲之鸟礁”的人工设施建设为由,向联合国提出拥有该海域专属经济区的申请,被联合国否决。换而言之,韩国的行为也不可能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同时,韩国自食其言,自己破坏了在海洋划界问题上与中国达成的共识,违反了国际法的禁止反言原则。

第三,中韩海洋划界依据不同。中国主张按海岸线比例原则来划分,韩国则强推中间线原则为依据,视中国提出的考虑“韩国南海岸和中国海岸的长度、人口分布、大陆架形态等”为奇怪理论[3]。问题在于中间线原则并不是国际法院判决争议的主要依据,却被韩国当主要依据来强推给中国。1969年,荷兰、丹麦、联邦德国有关北海大陆架划界的判例;1984年,加拿大、美国有关缅因湾划界的判例,都是对中间线原则的否定。前者采用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后者采用海岸线比例原则。而且韩国自己也不是中间线原则的拥护者,它在与日本的海洋划界问题上又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韩国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显然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另外,韩国还“以无人沙洲不得作为领海基点”为由,质疑中国设置的某些领海基点是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即“(中国)领海基点第9点麻菜珩、第10点外磕脚、第12点海礁、第13点东南礁不能作为基点使用”[4]89,否则即便采用了中间线原则,韩国也是吃亏的。相反,对于韩国提出的23个领海基点的设置,中方却没有提出过异议。可见,中韩岩礁之争涉及面已经超出了岩礁的范围,不仅仅是礁的问题。

第四,与岩礁争端相伴随的是,中韩渔业纠纷不断,被占岩礁有时成了韩国海警的执法线。据韩国海洋警察厅公布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7年4年间,韩国海警扣留了2037艘中国渔船,拘捕中国船员20896人,罚款213.55亿韩元[5]。河北籍船长郑秋来因所谓的“误入韩国海域罪”,被韩国法院判罚人民币85,000元。2012年4月19号,中国渔船“鲁文渔”号船长程大伟因刺死韩国海警,被韩国仁川法院判处30年监禁,并处2000万韩元 (折合人民币11.2万元)的罚款。该事件后韩国政府准许其海警使用橡皮子弹执法,直接导致他们暴力执法的升级。继2012年10月17号,发生韩国海警开枪打死中国张姓船员事件后,2014年10月,又发生韩国海警开枪致使中国“鲁营渔50987”号宋姓船员身亡的事件。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减少,中韩渔业的纠纷还会激烈上演。

二、中韩岩礁之争与东海、南海问题之不同

虽然中韩岩礁之争是埋在中韩两国关系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但也要指出的是:这一争端与当前日益突出的东海、南海问题有着诸多的不同,不能同日而语。而且,某些不同处是有利于中国的,值得中国好好加以利用。

第一,美国的因素。众所周知,近期东海、南海问题的引爆是在美国全面推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发生的,美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角色,到处煽风点火,企图遏制已经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此,美国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支持日本修改宪法。在自身实力衰弱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盟国多出力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钓鱼岛危机为何发生在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谈判即将取得重大进展的紧要关头,这本身就很值得去思考。

虽然美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采取了偏袒盟国与拉偏架的做法,但至少官方的正式表态是“对争端不持立场”,模糊的空间很大,表面上的公正人的角色还是要做的,与中国斗而不破的局面还是要维持的。反观中韩岩礁争端,韩国则没有那么幸运。因为韩国把苏岩礁、日向礁纳入自己海域的依据是其单方面划设的“李承晚线”。至于这条线美国官方持明确反对的态度,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1954年出台的《万·福利特远东任务报告》明确表示“李承晚线”是非法的,不符合国际惯例[6]11。因为早在1946年,美国就设置了一个“麦克阿瑟线”,作为韩国与邻国的海洋划界依据。其后的“腊斯克文件”也明确反对韩国将独岛和苏岩礁列入韩国领土[6]11。有着美国的鲜明表态,指责“李承晚线”非法的国家也日益增多,比如英国、日本等。没有国际社会的承认,成了“李承晚线”的致命缺陷。所以东海、南海争端中,一些国家还能打美国牌,拉大旗作虎皮。但在中韩岩礁争端中,韩国没有这张牌可打。除非它想用美韩军事同盟的力量,以军事手段来解决争端。但在中韩自贸区已经成立的当下,这显然不符合韩国的利益,韩国也没有哪个执政党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这条路。更何况韩国的主要对手是朝鲜,而非中国。朝核问题的解决,韩国还有求于中国。

第二,东海、南海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岛屿领土主权之争,而且菲律宾执意要走使问题复杂化、国际化的道路,拒绝争端当事方双边直接谈判的倡议,甚至想通过制造危机来转移执政党在国内施政无能的话题。越南纵容本国民族主义分子搞打、砸、抢、烧,使许多外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日本在其防卫白皮书中蓄意渲染东海、南海紧张气氛,制造中国威胁,为自己国内修改宪法、增加军费、扩充武备,实现所谓正常国家来寻找借口。拉帮结伙、抱团取暖共同对抗中国的势头,在东海、南海问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菲律宾为了搞对抗,甚至不惜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利益,给域外大国的军事存在提供便利。有些国家与中国之间政冷经冷的局面还会持续。反观中韩岩礁争端,则没有上述问题的存在,且烈度要低很多。韩国不需要渲染争端来修改国内法,也不会走所谓国际仲裁之路来给自己壮胆充门面,而是选择直接同当事方坐下来谈。也谈出了一些成绩,除了前述的中韩共识外,两国还同意在专属经济区重叠处设置渔业共同开发区等等。并且中韩岩礁争端并没有影响到两国经贸往来,在争议存在的情况下,中韩两国还完成了建立自贸区的谈判。这其实已经为两国解决岩礁争端,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三,东海、南海之争存在事实上军事冲突的风险。自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以来,中国官方就一再重申“中国不会吞下损害自己主权利益的苦果”。“对等升级”成为中国应对钓鱼岛危机的必然举措。日本则视钓鱼群岛为所谓的灰色地带,对灰色地带有着一整套严密的处置措施,比如要对中国侵入其所谓领空的航空器打曳光弹、劫持中国的歼10战机降落冲绳等。而且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强推安保法之后,日本事实上已经获得对外开火权。最近被媒体曝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对中国动武的言论,不得不让人警惕。而且美国还放纵日本的行为,希望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日本和菲律宾能充当马前卒的角色,甚至鼓动日本自卫队去巡逻南海。在美日两国的鼓噪下,东海、南海争端链事实上已经形成,而且澳大利亚与印度也被美日拉拢。围绕争端链的周边,一幕幕军演大戏接连开场。而军演的假想敌是谁不言而喻。美国高官毫不讳言南海有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就放言 “战时攻击南海岛礁很容易”[7]。

东海、南海争端还牵涉维护二战成果的问题,中国援引《开罗宣扬》《波茨坦公告》,宣布钓鱼群岛和南海诸岛已经由日本归还中国,成为中国领土,所以维护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实际利益,就是在维护二战的成果。

反观中韩岩礁争端,既没有东海、南海的冲突烈度,也没有维护二战成果的政治高度。虽然苏岩礁危机中,出现了中韩两国高层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件。但危机短暂,不测事件的发生也只是个案,两国关系还在继续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政热经热”四个字成为当前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

三、目前国内学者有关中韩岩礁争端的对策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韩两国的岩礁之争,其实是中国整个海疆争端中烈度低、相对容易解决的一环。美日极力打造所谓的亚太小北约,但在其盟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韩国禁止日本在朝鲜半岛行驶集体自卫权,要求日本对历史问题有正确认识,对美国想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要求一再拖延,说明韩国并不愿把自己绑在美日同盟的战车上,更不愿跟随美、日和中国对抗。美韩军事同盟与美日军事同盟都存在,但美、日、韩三角同盟却并不存在,就在于韩日矛盾很难调和,美、日也只有干瞪眼的份,虽然美日极力想打造成功这个三角同盟。同时,韩国还能顶住美国压力,成为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中韩之间存有那么大的合作空间,但为何两国却在十几轮的海洋划界谈判中无果而终,甚至渔业纠纷还弄出双方人员伤亡事件,真的很值得深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可以先看看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对策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法理牌,这为国内众多学者所推崇。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国际场合都一再强调“中国服理不服霸”。更何况中国人的基因中,天生就有“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文化因子。所以据理力争,打好法理牌,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原则,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是中国方面的重要举措。并且中国还很好地处理了与大多数邻国的陆地疆界问题,与印度的领土纠纷谈判也在稳步推进中。有着这些经验的积累,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法理牌运用到和韩国的岩礁争端谈判中,更能打好这张牌,更能从法理中寻找到有利于中国的重要依据。要信服韩国,做到有理非常重要。

不过仅靠法理牌显然不够,否则中韩谈判也不会无果而终,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好坏,有时是靠利益博弈的结果来决定的。丘吉尔都有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至理名言。在利益面前,一些国家选择漠视国际法或曲解国际法的案例屡见不鲜,韩国、日本变礁为岛的做法就是其中的典型。面对这种典型,还必须找到除法理牌以外的其他办法。

第二,实际控制牌,这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主张的手段之一。通过中国公务船对争议岩礁的不定期巡航来宣誓主权,打破韩国的所谓实际控制。更有学者指出在苏岩礁附近的一些礁盘选择合适地点,也来搭建中国自己的人工设施。可以讲,不定期巡航很必要,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有时也是决心和意志的较量。通过巡航以及护渔,来体现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强意志,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所以这件事必须常抓不懈,坚持做下去。至于搭建中国自己的人工设施,则要慎之又慎,还得选好时机,否则只会激化中韩两国的矛盾。特别是当下东海、南海争端链已经形成的时刻,中国不宜这样做。否则四面出击,于己不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应对当前危机。

第三,落实互让互利原则,这也是某些学者的主张。谈判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中俄两国能够在黑瞎子岛的归属上谈判成功,遵循的就是尊重历史与互让互利的原则。让,可以释放出善意,为谈判创造良好的氛围。而且在一些非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作出适当让步,是可以促进某些核心利益问题解决的。可问题在于,中国确实释放过善意,在中韩渔业谈判中作出过某些让步,使中国渔民传统渔场的范围缩小了一些。然而韩国并未领会到中国的善意,反而将之视为外交上的阶段性胜利,更增强了其在岩礁争端谈判中的底气,韩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也对中国的善意采取了选择性漠视的态度。互让互利,不是不可行,但怎样做才行呢?显然,在时机、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中韩岩礁争端是无解的,一些学者的献言献策也基本停留在口头上。那么,怎样的时机与条件才算是具备呢?

四、建立互信机制对中韩岩礁争端解决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就是要说清“是否可为和怎么为”的问题。这里的互信指的是政治、军事上的互信。其实,世界上有关海洋划界谈判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是能够找到钥匙来打开中韩岩礁争端的死结的。在众多案例中,且以为前述的荷兰、丹麦、联邦德国有关北海大陆架划界的判例和加拿大、美国有关缅因湾划界的判例,最值得我们来参考,也最符合中韩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些判例之所以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关键基础上的,即这些国家既有军事、政治上的互信,也有极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它们都是北约成员国,荷兰、丹麦、联邦德国还是欧共体成员。美、加两国的判例也发生在北美自贸区即将建立的前夕。有着互信的基础与经贸的纽带,使这些国家最终能够握手言和。

反观中韩关系,经贸纽带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中韩自贸区已经建立,本币直接互换也实现,韩国还在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中成为创始会员国,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问题就出在互信上,当然不是说中韩应该结盟来加强互信,且中国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但中韩通过政治与经贸交流来增强彼此的互信,这恰恰是可以期待的。因为中韩岩礁问题难解的死结,就是两国目前还缺乏互信。有了互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不成问题。同样,“共同开发”也能使互信的基石更加稳固。互信,就是中韩岩礁争端问题解决的时机。基于当前中韩关系的走向,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这些判断会告诉我们中韩建立互信机制困难与可行性并存,中国是大有可为的):

第一,中韩两国是累积了相当多的政治互信基础的。

首先,在政治上,一是,美国在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做法是自己游走在中国红线的边缘,怂恿盟国不断冲击中国的红线。韩国显然没这么做,不然也不会对美国想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事一拖再拖,这就是要顾及中国和俄国的感受。二是,当今亚洲存在两条安全路线的斗争,一条是以美日安保同盟为首的,拉帮结伙搞对抗的旧冷战思维的安全观。另一条是以亚信峰会为首的提倡“不冲突、不对抗、求合作”的新型亚洲安全观,倡导亚洲的事务由亚洲人来决定。韩国作为亚信成员国,显然是后者的拥护者。虽然美韩存在军事同盟,但对韩国而言更多是出于其想主导半岛统一的需要,而不是像有的国家时刻想着和相邻大国搞对抗。三是,中韩两国都是二战日本侵略的受害国,在要求日本正视历史问题上有共同的诉求。韩国禁止日本在半岛行使集体自卫权,就能让中国看到在东海方向上“稳住韩国,集中对付日本”或中韩联手对付日本的策略是可行的。毕竟韩日也有岛屿之争,在韩国眼里那也是在维护二战的成果。四是,韩国不会像日本那样神经敏感。在东亚与西太平洋方向,日本会派舰机全程跟踪、监视中国军舰的走向,对中国的抵近侦查毫不收敛,对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中国军机实施干扰,对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也神经过敏。韩国则不会,一句话:政治上中韩合作的空间巨大,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多(比如推进半岛无核化)。

其次,经济上,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经济之剑就是主导具有排华性质的TPP谈判。奥巴马总统一直将之视为自己的外交成绩。然而,东亚国家中给美国当头泼去一瓢冷水的恰恰是韩国。中韩自贸区谈判的成功,产生了多米诺的效应,中澳自贸区谈判也紧随其后。而美日两国却在TPP谈判中一次次破局,不欢而散。虽然2015年10月5日,TPP谈判出现阶段性成果,但在美、日国内依然反对声不断。

韩国虽有加入TPP的考虑,但目前还不是TPP成员国。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是其历届领导人的共识。韩国领导人每次来华,都会有大批经贸人士随行与中国签署合作大单。扩大中韩贸易、增强经济合作,都被两国领导人当大事来抓。正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对冲了金融危机带给韩国的不利影响,使韩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三星、现代、LG等韩国知名品牌,为中国百姓所熟知。韩国还是中国百姓热门的外出旅游目的国之一。即便韩国花重金打造的、以监控中国为目的的济州岛,依然能吸引大批中国游客。同时,中韩经济联系的密切,也为中国提供了应对未来TPP冲击的解决思路,即大力推动双边经贸合作。

再次,文化上,常言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就是民相亲的重要桥梁。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互信。中韩两国在国民情绪上虽然有些杂音,但不可否认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是十分密切的,既有双方领导人重视,也有民间力量的直接推动。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韩国的影视、服装、美容甚至饮食文化等,在中国的年轻人群中有着很大的市场。在中华大地上刮起的韩流风是时髦的代名词,受到许多中国人的追捧,至今都没有消退的迹象。许多韩国影视明星、经济界名流把中国视为自己事业发展的第二故乡,一些中国人也把学习韩语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乐此不彼。中国既是韩国人重要的旅游目的国,韩国也同样是中国人重要的旅游目的国。两国虽然有利益冲突,有时还会激化,但起于民间的交流与往来却很少会受到这些杂音的干扰与影响。

最后,韩国政府对中韩岩礁争端的官方态度。当2013年11月23日,中国正式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囊括苏岩礁在其中时,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赵泰永在四天后的例行记者会上就谈到了 “离於岛的国际法地位”,即“离於岛是水中暗礁不是领土,离於岛问题属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问题”。当天的《首尔经济》就此评论道“最近关于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离於岛的问题有可能被炒作成中韩领土纷争,因此韩国政府出面加以澄清,防止事态过度扩大”[8]。可见,韩国政府外交姿态的善意是一目了然的。韩国舆论也反对外部势力卷入中韩岩礁争端。2012年苏岩礁危机发生时,韩国《每日经济》在9月25日的社论中就呼吁“(希望中国)放弃间接性的武力示威,真心诚意回到谈判桌,否则只能导致美国介入的余地增大”[3]。正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应该有信心把中韩之间的海域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第二,由于美、日因素和朝鲜问题的存在,中韩两国要建立实质性的政治互信机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每年频发的渔业纠纷还考验着两国关系与国民情感的稳定度。

自1950年代朝鲜战争以来,韩国一直对中国存在较强的防范心理。天安舰事件①天安舰事件:2010年3月26号晚,载有104人的韩国天安号护卫舰在黄海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时,突然沉没,导致舰上官兵46人死亡。该事件韩国一直认为是朝鲜所为。在诸多外交诉求中,韩国认为获得中国的支持与谅解是关键之关键,并多次向中国通报了事件的调查结果,希望在制裁朝鲜问题上获得中国支持。中国则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后,这层防范心理更加强化。所以我们能看到当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韩国马上也扩大了自己的空识区范围,将苏岩礁纳入其中。它和亚洲的某些国家一样,走上了“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怪路。其实,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针对的是日本,却让韩国感到了紧张。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国家刻意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总是习惯性地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使得韩国国内部分群体存在着中国是否真的会和平崛起的担忧,这其中也有小国对大国天然的防范心理在作祟的因素。加之中韩两国民间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中国网民就喜欢以“棒子”一词来作为对韩国人的蔑称。朝韩分裂的阴影又让半岛的局势增加了许多不可测性,美韩军演与韩国自己组织的军演频度极高。随着朝鲜爆炸了原子弹,以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持续推动,韩国人的安全感不是在增加,而是再减少。

当前中韩要建立互信机制有着实际的困难。韩国就很在意中国会在半岛统一问题上扮演何种角色。对大国天然的防范心理,使得韩国现在还在花重金极力打造济州岛军事基地,加强对中国的监控以应对它所认为的不测事件。同时,美韩军事同盟还在强化,韩军的指挥权还把持在美国人充任司令的两国联合军事指挥部手中。美国事实上还左右着韩国安全问题的话语权,韩国也没有要摆脱美国控制的想法,虽然韩方一直希望美国归还韩军的指挥权。中韩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向,不能忽视美国的作用。此外,韩国也有拉拢他国来制衡中国的策略,比如济州岛的军事基地,除韩军使用外,驻亚太的美军也能使用,“美国希望把济州岛基地打造成第二横须贺……成为遏制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棋子”[9]。在1974年韩日东海大陆架谈判中,两国设置了共同开发区,此开发区西界“已深入到中国东海大陆架中部”[4]91,遭到中国政府严重抗议。最近,韩国还向南海争议方的菲律宾出售带有攻击性的K8教练机,增强菲对抗中国的底气。

第三,中韩两国虽然存在建立政治互信机制的实际困难,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并非不可为,双方进一步累积互信基础的空间还很大。

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就能知己知彼。中韩岩礁争端问题虽小,但解决的路径我们则要放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战略上来,用“大球包小球”的方式解决。中国当前在力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韩国是中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节点与贸易伙伴。中国必须要尽量弱化美国因素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当中美两国领导人经历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达成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时,美国依然在其后的G20峰会上大谈所谓建立亚太小北约的必要性。要破美国的“局”,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韩国应该也必须是中国极力争取的对象,而不是让其成为美国抗华的棋子。毕竟美日两国现在都在极力拉拢韩国,希望建立美日韩军事三角同盟,韩国还能敷衍多久值得中国警惕。只有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局面不断向纵深去发展,建立起两国之间的互信机制,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而且刻不容缓。

怎样实现“大球包小球”呢?即怎么为的问题。四个字“先易后难”,先做大做强中韩经贸、文化交流的大球,然后在一些非敏感性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上展开合作,如联合反恐、联合搜救、联合护渔等等,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累积两国的互信。当这种互信的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时候,两国的岩礁争端就不会向今天这么难解。中国能和南海声索方的马来西亚开展联合军演,说明中韩两军推进合作,从非传统安全领域转向传统安全领域也并非不可能,比如,至2015年8月,韩国海军已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达5次。

第四,韩国是能源紧缺国,中国又掌握了深海油气钻井技术,所以中韩开展海上能源合作的前景广阔,这样的合作也能为岩礁争端的解决积累正能量,因为岩礁争端争的就是海底资源。从能源合作往军事合作迈进,也是个办法。更何况,中韩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已经进入深水区,它必将推动两国政治走向也朝深水区迈进,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韩国朴槿惠总统能排除美日干扰,应邀出席中国的九三大阅兵,就说明中韩之间的高层交往是良好的。而且朴槿惠的行为使其在国内支持率飙升到54%,创下2014年4月“世越号”沉船事故以来的最高值[10]。这说明中韩良性互动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两国岩礁争端的解决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它还能为中国解决东海、南海问题,提供一个成功的样板。

当然,创造一个成功的样板,还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条件,即我们的力量足够大。要坚定不移地强大我们的国防力量,特别是海防力量。在立信与立威这两条路线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国防是硬实力,硬实力的建设会影响邻国对华的态度。

五、结语

当今中国虽然在和韩国的岩礁争端中,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走平等协商的路,但冷处理不等于避免节外生枝不处理,更不等于留到日后处理。中韩两国只要向友好合作方向上每前进一步,其实都是在为日后解决岩礁争端打牢基础,做好功课。两国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又有着处于深水区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没有哪方能承担起两国关系破坏的责任。中韩联手甚至还能起到牵制日本的作用,毕竟中韩自贸区的成立,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能否最终成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国的GDP总和占亚洲的70%[11],其联合所释放出的潜能,是要远大于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韩国虽小,但中韩友好的示范效应很大,能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让美国构建的亚太岛链战略支离破碎。如果未来的世界,亚洲也能向欧洲一样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发行统一的货币——亚元,那么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无疑是这一宏伟蓝图的真正起点。推动中韩建立互信机制的大球,一定能把中韩岩礁争端的这个小球给包容进去。

韩国变礁为岛与强化实际控制的行为,虽然触及了中国的红线,但它承认争议的存在,坚持走双边谈判解决的道路,而且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说明它并不是中国核心利益的真正挑战者。这要和日本、菲律宾的行为区别对待。当今中韩虽然没有建立政治与军事上的互信机制,也确实存在着建立互信机制的困难,但朝这目标去努力,慢慢累积互信,是可以一步步去做的。与其在岩礁谈判中一次次无果而终,还不如改变策略朝建立互信机制的目标去努力,更符合两国的利益。两国有建立互信的基础,而且基础还很扎实,条件也具备,只是一些干扰要排除,这考验着两国人民的智慧。两国能够在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划设一个渔业共同开发区,就是很好的开始。有着这个开始,岩礁的争端就一定能最终解决。

[1]赵建明,吕蕊.韩国岛礁扩张搅动中国海[J].社会观察,2012 (07):9-61.

[2]国际在线.外交部:苏岩礁不是领土 中韩之间就此不存在领土争议 [EB/OL].(2013-12-09)[2015-11-12].http://gb.cri.cn/42071/ 2013/12/09/2225s4351136.htm.

[3]人民网.已调舰队应对!韩国就苏岩礁放硬话:加强戒备与中国 “硬碰硬”[EB/OL].(2012-09-27)[2015-08-23].http://bbs1.people. com.cn/post/2/1/2/123063653.html.

[4]曹玮.韩国在争议海区“抢先下手”有失公平原则——从国际法角度评析韩国“作为”[J],太平洋学报,2012(03):89-91.

[5]凤凰网.韩国海警抓捕中国渔民:你们中国不是有的是钱吗[EB/OL].(2012-06-13)[20150823].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tv/ dsy/detail_2012_06/13/15259946_0.shtml.

[6]吕蕊,赵建明.韩国对苏岩礁的政策立场析评[J].现代国际关系,2013(09):11.

[7]环球时报.美上将对南海大放厥词 战时攻击南海岛礁很容易[EB/OL].(2015-07-27)[2015-08-12].http://news.qq.com/a/20150727/ 014058.htm.

[8]环球时报.韩国正式宣布苏岩礁不是领土 防止外界离间中韩[EB/OL].(2013-11-28)[2015-08-22].http://news.ifeng.com/mil/1/detail_2013_11/28/31631630_0.shtml.

[9]黄艳涛.日插手韩国济州岛军事基地建设遏制中国[N].上海译报,2011-09-15.

[10]李敦球.9·3阅兵后朴槿惠支持率飙升 标志韩外交走向成熟[EB/OL].(2015-09-09)[2015-09-11].http://www.cssn.cn/gj/gj_gjzl/gj_ sdgc/201509/t20150909_2153033.shtml.

[11]余菲.中日韩贸易额占世界GDP的20%中韩自贸区建立意义重大 [EB/OL].(2014-11-13)[2015-08-22].http://www.qianzhan.com/ qzdata/detail/149/141113-4f0820d7.html.

(责任编辑:品风)

D829.13

A

1008—7974(2016)01—0106—07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1.020

2015-04-07

童舜尧,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岩礁争端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岩礁增养殖技术在秦皇岛海域的推广价值分析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话说苏岩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