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礁增养殖技术在秦皇岛海域的推广价值分析

2017-01-11刘婧美张海鹏陈秀玲刘绍成徐晨曦

河北渔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秦皇岛

刘婧美+张海鹏+陈秀玲+刘绍成+徐晨曦

摘 要:岩礁增养殖技术是建立在传统人工鱼礁养殖基础上的新型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渔业资源,转变浅海养殖方式,提高健康生态养殖水平,促进渔民创收。岩礁增养殖技术已经在秦皇岛海域进行了初步运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若能在本市海域大范围推广岩礁增养殖技术,将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概述了推广岩礁增养殖技术的意义和岩礁增养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岩礁增养殖技术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推广方法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岩礁;增养殖技术;秦皇岛

岩礁增养殖技术主要应用在水产养殖和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是一种建立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在适宜的海域进行人工鱼礁投放,人工底播海参、梭子蟹和贝类等水产苗种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岩礁增养殖技术能够构建水生生物的宜居环境,提高底播生物产量和海域生物资源量,具有科技含量高、规模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是发展健康生态养殖的有效技术手段。

1 秦皇岛海域推广岩礁增养殖技术的意义

历史上秦皇岛市沿海是多种渔业经济品种的产卵、索饵、生长和越冬场所,是渤海重要的渔场之一。近年来由于陆源污染和偷采海沙等违法行为,秦皇岛海域沿岸底质受损严重,经济渔获物的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衰退;落后的高密度设施养殖制约了区域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渔业发展遭遇瓶颈,在此环境下,需要加大力度创新和推广高附加值渔业增养殖技术。

岩礁增养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增养殖技术,弥补了传统岩礁养殖礁体类型单一、礁区布局不合理、礁体投放缺乏科学论证等缺点,能够有效地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逐步保护和恢复海域生物多样性。同时,推广岩礁增养殖技术有利于转变浅海养殖方式,推动区域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健康生态养殖水平,带动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就业机会,促进渔民增产创收,维持渔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岩礁增养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海洋渔业资源逐渐衰退、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下,岩礁放养已经被国内外普遍认同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际上岩礁增养殖技术以日本和美国较为领先,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带动了诸多国家学习借鉴,包括中国、韩国、印度等27个国家应用了岩礁增养殖技术。目前,我国岩礁增养殖技术以广东和山东较为领先,技术更加成熟,沿海各城市也纷纷将岩礁增养殖作为养护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改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付诸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与国外技术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岩礁增养殖技术起步晚、规模小、投入力度不足,因此取得的效益具有局限性。为应对当前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资源衰退的形势,岩礁增养殖技术很有必要在我国各沿海城市推广和应用,特别是仍处在起步试验阶段的渤海海域。目前,秦皇岛海域初步建设了岩礁放养示范区。其中,北戴河海域建设面积8.93 hm2,投礁7 485 m3;南戴河海域建设面积83 hm2,投礁7 188 m3。据潜水员描述和部分水下影像资料显示,各类混凝土构件礁体上能清晰看到有藻类覆盖,海参、魁蚶和梭子蟹等岩礁生物数量可观,恋礁鱼类不时进进出出,示范区海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成效显著,若能在秦皇岛海域大范围推广岩礁增养殖技术,将有利于带动人工鱼礁建设和资源增殖更加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能够对本市渔业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岩礁增养殖技术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

3.1 科学性

传统人工鱼礁在礁体选材、礁体选型、礁区布局等方面均比较落后,所投礁体基本为石块礁,礁体投放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对投放海域进行规范的环境资源调查、水文条件研究、礁区规划布局等,这样建设的人工鱼礁往往对海水流动性产生影响,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可能间接带来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岩礁增养殖技术建立在科学规范的环境资源调查、选址调查、礁体选型、礁区布局、投放作业、日后维护等工作基础上。礁体的选型设计基于海洋生态学、海洋工程学、鱼礁区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目前多采用金字塔型鱼礁、正方体型鱼礁和米字型鱼礁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人工鱼礁,特殊的立体架构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优良的产卵繁殖环境;礁区布局多采用构建礁与石块礁混合布局的形式,中心构件礁建造海洋生物宜居环境,四周石块礁保护构建礁稳定结构;礁区投放要保证海域水流通畅,不改变潮波性质,确保人工鱼礁建设在改善海洋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底栖贝类产量。

3.2 规范性

岩礁增养殖项目实施具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建设前明确人工鱼礁建设的目的和增养殖对象,对目标海域进行可行性研究,科学选址,开展内容详尽的资源调查,制定合理的礁体选型方案、礁区布局方案和增殖放流计划,评估预期效益,编写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报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公开透明的项目招投标;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第三方监管,保障建设项目安全顺利实施;项目建成后进行验收,对建设海域生态修复情况和渔业资源增殖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建设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评审后,制定资源调查跟踪方案,根据建设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后续生态保护和资源增殖。岩礁增养殖技术的高度规范性,有效地保障了项目实施和效益取得。

3.3 可行性

秦皇岛大部分近岸海域功能区划为农渔业区和旅游娱乐区,水深9~15 m,水交换能力强,水质优良,水文条件稳定,底质多为中细砂和砾石,基础饵料丰富,底质环境优越,是多种渔业资源生物的产卵场和繁殖场,具备大力发展建设岩礁增养殖示范区的条件。目前,岩礁增养殖示范区在秦皇岛海域已初见规模,前期工作为岩礁增养殖示范区的建设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科研调查,2013-2015年示范区内的海洋资源每年递增,2015年海洋资源是2013年海洋资源的3倍,岩礁增养殖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底播生物产量,而且使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渔业资源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在蓝色产业中所占地位愈加重要。

4 技术推广方法及措施

4.1 提高重视,强化管理,加大投入

把岩礁增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纳入秦皇岛市渔业发展规划,制定岩礁增养殖技术推广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加强人工鱼礁建设的组织管理,严格按照《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SCT 9416-2014)和《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进行投礁和人工增殖,确保人工鱼礁在增殖资源、改善环境、提高底栖生物产量等方面发挥更大效益。积极争取岩礁增养殖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岩礁增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当中。

4.2 做好岩礁增养殖技术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结合岩礁增养殖项目实施方案,对礁体建造质量、投放数量及规模进行施工监理验收;对贝类底播、海参和梭子蟹放养进行阶段性现场验收;礁体投放后对礁体是否位移、预埋、沉陷、损坏及礁区实际布局进行检查;项目施工完成后对海区环境因子、生物资源、礁体附着生物和碳汇功能进行调查。在检查或监测中,如果出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和修复措施,保证人工鱼礁功能持久、正常发挥。

4.3 积极开展岩礁增养殖技术宣传和培训

大力开展岩礁增养殖技术宣传工作,在重点养殖渔港、码头和渔村发放技术推广宣传页,让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和渔民了解岩礁增养殖技术的要点及优势,倡导水产养殖企业和扇贝养殖户转变传统扇贝养殖技术,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手段,鼓励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从事人工鱼礁区的资源增殖、维护管理、合理开发与保护工作。对水产养殖企业、扇贝养殖户和捕捞渔民开展岩礁增养殖技术培训,深化水产养殖群体对岩礁增养殖技术的认知,积极推动岩礁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收稿日期:2016-10-18)

猜你喜欢

秦皇岛
秦皇岛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特征多元分析
游秦皇岛
纪念秦皇岛解放70周年主题展在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幕
孙婷婷
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秦皇岛海洋渔业执法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夜宿秦皇岛
秦皇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秦皇岛海域水母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