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

2016-02-13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辽河油田降本增效油井

□ 文/本刊评论员

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

□ 文/本刊评论员

今年以来,面对低油价寒冬持续的考验,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以改革挖潜增效,以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经受住了低油价寒冬持续的考验,为行业经济保持了旺盛的发展薪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游油气开采产业在直接面对低油价冲击的困境下,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在行业企业内部持续开展以降本增效、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管理实践活动,取得了扎实的管理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这场以精细化为特征的行业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受低油价冲击最大的油田开发企业行动最积极,愿望最强烈,精细化管理也进行得最为细致深入,产生了许多值得总结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今年一季度亏损14个亿的严峻形势下,从顶层设计入手,目标引领、精确制导,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全员全方位开展“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年”活动,从管理层到操作层,从前线到后勤,从勘探开发大的项目投资到日常管理费用支出,无处不体现出精打细算、锱铢必较的“抠”劲儿。为保证提质增效工作形成常态,并转化为每位员工的具体行动,油田层层签订提质增效责任状,将提质增效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厂矿、每一个作业区、每一个井站,直至每一个岗位,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全员全方位的精细管理,使长庆油田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由亏到盈的大反转,到10月底盈利40多亿元。

而辽河油田公司则走出了一条依靠科学的经济评价机制,分类管理、分类施策的精细管理之路。在产能建设投资方面,以经济评价为“准绳”,达不到基准内部效益率指标的井坚决不打;在油井措施方面,依靠“油井措施风险预评价模板”对措施是否实行进行效益和风险判断,负效井和风险井坚决否决;在新投产井的管理方面,实施动态经济评价机制,根据油价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效益评价不达标井暂时封冻,等等。

此外,辽河油田还为2万余口生产井建立了“身份档案”,按照高效、有效、边际效益、高风险的顺序为油井排队,界定油井“价值档次”,按照“上高效、稳有效、限无效”的原则,实施油井分类管理。一方面,引导资金优先投向高效、有效井;另一方面,对边际效益井、高风险井实施跟踪治理措施,实现效益升级。今年以来,辽河油田按效益排队压减无效产量15.8万吨,增效6.61亿元;对1178口高成本井实施措施治理,672口井实现效益升级,低效井升级率达到57%。

还有许多油田开发企业如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精细管理方面摸索出了适合自身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长庆、辽河等油田开发企业依靠精细管理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的管理实践,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不怕寒冬挺不过去,就怕没有抵御寒冬的“棉衣”。这个“棉衣”,对于现阶段的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就是精细化管理。

虽然精细化管理在石油石化企业已行之有年,但应该承认有些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行动上还不自觉。一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目标引领,只是依靠基层自发的实践探索;一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缺乏协同性,只是局部的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因而,企业依旧按照过去的老路子在管理运行,导致运行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包袱沉重,生存状况步步维艰。

当前,石油石化行业企业正处在抵御低油价寒冬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效益下滑、历史包袱沉重、企业生存艰难的局面下,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只有持续依靠精细化管理等手段提质降本增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长庆、辽河等油田开发企业有效的管理实践再次呼唤我们: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辽河油田降本增效油井
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探索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HSN半空心自冲铆接的降本增效
油井遭袭
推行内部利润考核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河北高速公路机电养护管理降本增效举措
Theshiningblackpearl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陆梁油田油井H2S综合治理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