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6-02-13陈志林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十二五服务业浙江

陈志林

(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浙江杭州310006)



“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陈志林

(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业发展总量快速增长,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浙江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存在发展环境及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建议需进一步解放观念,确立不同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中心产业等,从而强化服务业引领浙江经济发展职能。

关键词:十二五;浙江;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浙江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实施“八八战略”、“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战略的重要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全省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浙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浙江服务业总体发展较快

1.总量快速增长,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工业。“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稳步增长,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为21347亿元,同比增长11.3%,继续保持了增速连续多年超过第二产业及GDP增速这一发展态势。不考虑价格因素,总量规模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高于GDP增速2.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14年时达到47.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8%,比201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3.8个百分点,呈现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态势,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11—2015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65.7%,与“十一五”时期相比,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浙江服务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总的来说,“十二五”以来浙江经济已从第二产业为主导的旧态势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态势转变,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速度在逐步加快。

2.投资增长平稳,服务业发展后劲增强。“十二五”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服务业投资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稳居鳌头,为全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5年,浙江服务业投资为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不考虑价格因素,是2010年的2.6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5.7%,比第二产业高32.7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左右。与“十一五”时期相比,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多次调整,投资布局日趋合理,房地产泡沫逐渐挤出,全省房地产行业更加成熟,房地产投资更加稳健,2015年,房地产投资9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3.5%。

3.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行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浙江服务业发展呈现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步降低、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1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127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6%,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业效益指数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济效益指数居各门类之首,2012-2014年三年分别达到156.7、170.2和169.7。居第二位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2-2014年三年分别为125、124.5、12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科技驱动发展的新兴行业代表,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科研力量不断被重视的现在,其比其他行业在企业效益发展上存在较大优势,发展更为迅速。

4.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集聚发展是当今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为新载体的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浙江已成立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比2010年增加60家,形成了商贸综合体、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九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功能性区块。2014年,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吸收入园单位共计10.6万家,从业人员6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372亿元,营业利润426亿元,上缴税收150亿元,各项指标比2010年都有极大的增长。

5.从业人数持续增多,对财政增收贡献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在带来经济发展,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还为全省财政提供了坚实的税基。随着全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省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1366.1万人,比2010年净增122.3万人;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数量占全部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为36.8%,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快速提高。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7.9%,说明服务业用较少的从业人员创造了较多的经济总量。2014年,服务业上缴税收4547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左右,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3.7%,已成为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

二、服务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1.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35亿元,总量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山东和江苏;比2010年增长74.1%,年均增长14.9%,年均增幅高于广东(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7.0%逐步提高到2014年的44.4%,四年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19111元攀升至2014年的32410元,年均增长14.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3170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5814亿元,占GDP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11.4%提高到2014年的14.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

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信息软件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迅速增长,行业主要业务指标保持较快增速。2011年至2014年全省累计实现信息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595.8亿元,年均增长15%。2014年底,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个数达25388个,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1%。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信息软件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23.4亿元,是2010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2%。

3.房地产业稳步较快发展。“十二五”以来,全省房地产业总体呈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商品房投资增长较快,商品房销售年度间表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商品房销售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14年、2015年开始平缓回落。五年间,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下降,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1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10.8%,比2010年下降2.5个百分点。2015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9107.5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

3.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贸模式,是消费市场的大势所趋,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据省商务厅资料,2014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网络零售额5642亿元,在2013年比上年增长88.5%的基础上又增长47.6%,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2年的14.9%提高到2013年的25.2%,2014年进一步提高到33.4%;省内居民实现网络消费额3193亿元,比上年增长41.2%。

4.邮政快递业发展取得新业绩。“十二五”以来,全省邮政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邮政业发展取得新业绩,全行业业务量收逐年走高,普遍服务发展稳定,快递业务发展迅速,对行业发展贡献较大。2014年,浙江邮政和快递企业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538.75亿元,2011-2014年年均增长53.0%,邮政和快递企业业务收入342.33亿元,年均增长39.4%。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浙江籍民营快递企业不断涌现,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韵达快运、天天快递、快捷快递等全国有影响力的民营快递企业均来自浙江。2015年,民营快递占市场份额60%左右,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2014年底,全省取得法人资格的快递企业1210家,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2014年,浙江快递业务量24.57亿件,居全国第2位,2011-2014年均增长77.2%。

5.电信业保持稳中有升。“十二五”以来,浙江通信业不断深化行业转型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主要业务指标居全国前列。2014年,浙江电信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1145.70亿元,2011-2014年年均增长11.4%;电信业务收入751.3亿元,年均增长6.2%;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均居全国第3位。2014年浙江移动电话用户数7371万户,2011-2014年年均增长9.9%,普及率由2010年的93.3部/百人,2014年提高到134.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居全国第5位。固定电话用户数1642万户,年均下降1.5%,普及率30线/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数居全国第3位。互联网用户数6371万户,年均增长12.6%;互联网用户数全国第4位。

6.旅游业快速成长。“十二五”以来,全省紧紧围绕旅游“万亿产业”目标,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扎实推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旅游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稳中有进、转中向好,旅游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300.6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4 %。旅游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2014年底,全省共有4A级以上景区369家,比2010年增加90家,其中5A级景区11家,比2010年增加4家;全省共有旅行社2160家,比2010年增加478家。2014年,全省共有星级饭店875家,比2010年减少171家。2014年全省共接待境内游客4.8亿人次,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2014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游客93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7.5亿美元,是2010年的1.5倍。

7.服务外包发展迅速。服务外包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服务贸易的增长主体。2014年,浙江离岸合同执行额为56.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3.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14.8%提高到23.1%,出口规模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旅游业。至2014年底,进入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注册登记的浙江企业3724家,约为2010年的2.5倍。服务外包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知识流程外包比重上升。涉及医药研发外包、电力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接包执行金额占32.5%,比2011年提高4.7个百分点。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接包执行金额为32.3亿美元,占总执行金额的57.2%。外包企业实力有所增强。2014年,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的企业总数为940家。其中,离岸执行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114家,离岸执行额41.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74.2%。

三、浙江服务业发展环境及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1.浙江服务业的战略部署还不够明确。近几年来,浙江出台了多个服务业发展文件,对服务业及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做了相关部署和规划,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在这些文件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和明确,服务业没有被提高到与之规模、作用相匹配的高度上来。另外,服务业行业门类多、区别大,有必要加以取舍,确定重点发展行业,争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具体政策要兼顾宏观层面和实际操作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增强可执行性。

2.浙江服务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及某些不知缘由的缺乏安全感的影响,浙江服务业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引入受限较多,无法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点在金融、传媒等产业尤其严重。市场不透明,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固步自封,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慢,产品质量难以提升,服务态度缺乏人性化;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垄断利益集团,垄断利益体会寻求进一步的垄断地位,加大了市场的不透明。最终,大众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大量的消费需求被转向国外。

3.浙江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浙江服务业的优势行业并不突出,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少有服务业行业中心形成,服务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具体来说,浙江的金融、信息、旅游等产业都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但与周边省市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没有哪个产业成为全国范围内这一行业发展的范本,成为其他地区竞相模仿的目标,浙江服务业缺乏绝对优势,核心竞争力仍有待加强。

四、强化服务业引领浙江经济发展职能,做大做强中心产业

1.进一步解放观念,强化服务业引领浙江经济发展职能。服务业的产品大部分是无形的服务,不是有形的商品,这是服务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最大区别。这种特征的存在,以及制造业兴国兴邦等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服务业在很多时候仍被忽视。现阶段,浙江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契机,大力宣传服务强省、服务兴省等理念,使服务业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有条件的各级政府将服务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鼓励企业家及个人参与到服务业建设的大潮中来,最终确立服务业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职能。

2.对服务业进行进一步划分,确立不同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服务业的界定是在排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其他所有行业的集合。服务业行业门类众多,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很大,职能、运行特征等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行业主要承担经济职能,还有一些行业主要承担社会公益、社会发展等职责,不同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完全不同。有必要对服务业进行进一步划分,根据职责、运行特征的不同,将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要有所不同,以更好地推进浙江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3.以信息产业为中心,重点发展浙江优势产业。信息及相关产业是浙江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十二五”期间,浙江信息类产业发展极为迅速,信息类产业的诸多指标,如增速、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信息类企业的经营效率等表现都非常优异,许多都位居服务业各行业前列,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商务产业在浙江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已成为浙江极具特色的产业名片。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及相关产业的关注力度,进一步为信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松绑和环境支撑等有利因素,将其打造成为浙江服务业的中心产业、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施越霞)

猜你喜欢

十二五服务业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