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核心打造温州高铁新城

2016-02-13潘永明

浙江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新城温州高铁

潘永明

以“人”为核心打造温州高铁新城

潘永明

温州“高铁新城”未来长成什么样,是命题,也是课题,更是考题。作为全市“5+2”亮点区块之一的温州“高铁新城”,在建设发展中遇到“人气”不旺、“商气”不振等瓶颈问题亟待破解。对此,要紧紧抓住“高铁时代”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核心,从供需两侧发力,合奏“吸引人、汇聚人、服务人”三部曲,努力把“高铁新城”打造成为温州都市门户、浙南财富陆港。

以“吸引人”为着眼点,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品位内涵。温州“高铁新城”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基础比较薄弱,近年落地建设项目尚未建成开业,一时难以形成消费人群。当务之急是谋深规划方案,做好产业植入,拓展创业空间,吸引更多优质的项目、资金、人口集聚落地。着眼未来发展,温州“高铁新城”要围绕构筑“新地标”、发展“新经济”、塑造“新形象”三大战略定位,按照“产城融合、山水融入”规划建设理念,构建“核芯引领、绿水环绕、南北拓展、东西辐射”空间格局,形成“一芯四翼”功能架构,实现“城际交通大动脉、市域交通主枢纽”“高铁经济集聚区、高端商贸新中心”“国际经贸合作区、铁海联运大平台”“都市形象展示带、水乡生态休闲区”建设目标。

借鉴苏州、杭州等地“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经验,温州“高铁新城”总体规划面积可延扩至28平方公里左右,分设三大区块: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拓展区,约8平方公里;辐射区,约1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是新城之“芯”,需要强化动力;拓展区与辐射区各有两个区块,构成新城之“翼”,需要强化张力。在温州“高铁新城”概念规划及相关方案研究编制时,要特别注重“芯翼”联动,突出经济、生态、文化、服务等核心功能和商贸交易、物流配送、旅游集散、文化休闲等主导产业,优化高铁站场设计方案、综合交通组织网络、产业平台空间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西区”发展战略的对接联系,凸显“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品位内涵。

以“汇聚人”为切入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质效益。产业是支撑“高铁新城”人口集聚的基础。对于温州“高铁新城”而言,可以利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资源环境优势,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积极搭建产业平台,大力引进产业项目,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更多的创业“新四军”安营扎寨、新温州人安家落户、本地市民安居乐业,促进产城人有机融合。

在温州“高铁新城”核心区内,最早落地、即将开业的站南商贸城是于2012年投入建设的,随后港龙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建设。此外,在拓展区和辐射区已有传化公路港、潘桥物流园、金融综合服务区等平台项目落地建设,还有阿里1688产业园、赛伯乐温州总部等高端平台项目签约落户。最近,温州“高铁新城”正在启动站前东、西广场改造建设及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5个城中村改造工程、9个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统筹实施15个产业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有力推进,无疑会提升新城建设成效,但还无法全面提升新城的“人气”和“商气”,仍需对新城总体开发建设进行深挖细掘、精雕细琢。在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中,要从供需匹配、链式发展的角度,精心遴选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深度策划高端平台和重大项目,不断细化做地计划和征迁方案,真正让“高大上好”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从而提升新城整体品质和综合效益。

以“服务人”为落脚点,优化政策环境,提升品牌形象。生态宜居是“高铁新城”的本义回归。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主流社会意识,生态宜居也成为众多新城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此,在谋划推进温州“高铁新城”建设发展中,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高铁新城”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要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进一步加强温州“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完善治理体系,研究出台财政支持、用地保障、投资融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一整套政策体系,加大对不同业态发展的支撑和扶持力度,为入驻新城的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

坚持绿色生长方能彰显“高铁新城”品牌形象。温州“高铁新城”不仅具有畅达的交通条件,而且拥有良好的初始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空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还要坚持绿色生长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对新城的空间、功能、交通、景观等有机整合,体现“瓯”的底蕴、展露“海”的情怀,树立起时尚门户、休闲客厅的品牌形象,塑造出具有现代都市风韵、江南水乡风貌的靓丽景象。

作者单位:瓯海区发展和改革局

猜你喜欢

新城温州高铁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高铁会飞吗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