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以“新”为名的开局年

2016-02-13来佳飞

浙江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浙江全省

来佳飞

2016,以“新”为名的开局年

来佳飞

开局之年,浙江经济稳中求进,政府自身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生根,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新招迭出,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

回望2016,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开局之年的浙江“开新局、谋新篇”,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新旧动能初步实现接续转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展现出不一样的经济活力,全年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全面深化改革,改出新局面

“大市场、小政府”是浙江发展的先天优势。在这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浙江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核心,简政放权,让无形之手发挥最大的作用。2016年,浙江全面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下大力气推进“放管服”相结合。为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审批职能化零为整的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4月,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诞生了全省第一个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7月,天台县行政审批局成立。浙江已经是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8个试点省(市)之一。截至12月,行政审批改革已在嘉兴市南湖区、绍兴市柯桥区、天台县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地试点,改革后行政审批形成“一口受理、一章审批、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流水线”模式,极大缩短了各审批主体的审批时间。

为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经验和样本,浙江全面推进改革试点建设。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上虞区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全省企业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杭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温州市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宁波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试点、浦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等各个改革试点蹄疾步稳、有序推进,不断使盆景变成风景。

G20杭州峰会的盛大召开不仅彰显了中国智慧与成就,更将浙江成就、杭州成就展示到了世界面前。以G20为契机,浙江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建设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以金华-义乌为重点连接“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依托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区建设;以电子商务为抓手,推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浙江“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

浙江着力打造适合创业创新的外部环境,鼓励微观主体经营积极性。为给企业减负,11月1日(费款所属期)起,浙江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此举每年可至少为企业减负130亿元。在这一年的改革历程中,浙江马不停蹄地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深化改革措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最终换取了创业创新的“乘法”。

加速去产能,腾出新空间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这些年,浙江推进“四换三名”“三改一拆”“亩产论英雄”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为新经济增长腾出新空间。

浙江顺利关停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完成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全年任务。同时,各地通过政策宣传、服务引导、加强监督、多措并举做好民营钢铁企业过剩产能压减工作,超额完成国家的目标任务。

为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浙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11家、整治提升“脏乱差”“低小散”企业(作坊)1.59万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省因此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4万亩,腾出用能空间110万吨标准煤,新(改扩)建标准厂房660万平方米。加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整治,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38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落实“河长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至11月底,全省221个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占76.9%,比2013年提高13.1%;劣Ⅴ类水断面占2.7%,比2013年减少了9.5%;全省垃圾河、黑臭河已基本消除。

加快“僵尸企业”有效处置。2016年,浙江兼并重组处置146家、债务重组处置25家、破产清算处置224家、其他方式处置151家,共处置546家僵尸企业,其中深陷“两链”风险特困企业有282家。通过处置僵尸企业,今年1-10月,共盘活土地面积2.29万亩,盘活厂房建筑面积976.31万平方米,盘活存量资产270.83亿元,化解银行不良资产296.18亿元,安置职工49090人,新增产值172.1亿元,新增利税12.04亿元。

培育新动能,闯出新高度

对落后和过剩产能做减法,最终是为了培育新动能。2016年浙江围绕七大万亿产业,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经济为引领,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支撑,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现代金融,形成产业创新澎湃之势。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产业新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24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其中新产业增长较快,成为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动能。1-11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7%、38%和22.9%,比重同比提高2.1、1.4和0.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4.3%、57.4%和30.6%。新产品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1.5%,新产品产值率为33.5%,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94.2%。

新零售拉动新消费,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态势明显。1-11月,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29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其中,全省网络零售额9099亿元,同比增长35.2%。凭借“互联网+”,浙江经济实现了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机融合,电子商务、跨境电商飞速发展,供给和需求更紧密结合,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创业创新全面发力,特色小镇打造全新载体。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创业创新全面发力。在工业企业中,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3.6%,有科研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11025家,占27.5%,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在大型企业中,有科研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占到71.4%。在创业创新活动中,一批“小而美”“特而强”“活而新”“聚而合”的小镇成为创业创新载体,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硅谷小镇等信息经济培育小镇,江南药镇、青瓷小镇、丝绸小镇等历史经典产业小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艺尚小镇等现代服务业小镇,以及其他各类小镇不断集聚高端要素,加速培育新动能,逐渐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增长极。

化解风险去杠杆,传统金融向新金融加速转型。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938.3亿元,当月下降12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1%,当月下降0.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量增速季度环比回升,不良贷款季度环比“双降”,“两链”风险得到明显缓解。金融是浙江七大万亿产业之一,2016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地方金融创新平台加大改革和创新,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大。以蚂蚁金服的支付宝、余额宝为引领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成为发展趋势,金融产业加快转型,新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在浙江遍地开花。

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新活力

有效投资是对浙江经济平稳向好发挥关键作用的需求引擎。2016年,浙江紧抓“411”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通过吸引海外资本、鼓励浙商回归、推广PPP模式等多种方式撬动并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2016年,两次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扩大有效投资再掀高潮。年初,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全省11个地市同时举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614个,总投资达到6652亿元;年中,全省扩大有效投资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再启动,集中开工重大项目668个,总投资额高达7146亿元。这些重大项目集中在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为主的生态环保投资,以高铁、高速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资等,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助推全省经济稳中向好。

海外资本对浙江投资、增资速度不减,结构更优;同时,海外、省外的浙商加快回归,投资优势产业,助力转型升级。1-11月,浙江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97家,投资总额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4%。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57702家,投资总额5543.5亿美元。1-10月,全省通过浙商回归“引进来”的到位资金已经达到3099亿元。由正泰集团、富通集团等8家浙江大型民营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浙民投”,形成了专业与实体相融的投融资联合体,正在以更具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助力浙商们“引进来”和“走出去”。

以PPP模式为抓手,民间投资活力被激发。为促进民间投资活力,浙江积极推进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运用。2016年9月,浙江省发改委发布首批PPP推介项目名单,共有八大类108个项目,总投资为2650亿元。12月,浙江确定第三批86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荐项目,总投资金额1942亿元。12月14日,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瓯海段动工建设,这是至目前为止,浙江省最大的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的水利项目。通过PPP项目,财政资金撬动大量民间资本,也经此引入市场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运行效率。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浙江全省
重大项目开工签约: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