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金融的浙江实践

2016-02-13实习生詹京

浙江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金融企业发展

实习生/詹京

新金融的浙江实践

实习生/詹京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P2P问题平台的加速出清,新金融的发展正在进入正轨,目前迫切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提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回首即将过去的2016,新金融领域可谓热度不减。既有众筹概念首次写入两会政府报告的喜讯,也有互联网金融最严监管新政的落地实施。政府在引导新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肃清违规企业及平台,营造公平、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新金融作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会经历阵痛不断、时限不明的迷雾期,但终有其拨云见日之时。

新金融释义

关于新金融的定义,当前学术界仍未有统一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金融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次:新金融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愿景——普惠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创新路径——互联网金融和各类改革试点金融;金融服务高效化变革所依赖的金融科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

新金融的必然趋势既有其内在因素推动,也有外界因素的诱发和倒逼。内在因素是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未能获得满足,而移动互联的快速普及诱发了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的便利化和高效化,加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扩内需”政策对普惠金融供给的倒逼,三者共同作用推进传统金融向新金融加速转型。

浙江新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等各类金融试点有序推进,杭州则优先发展互联网金融,浙江新金融发展可谓落在实处、走在前列。金融服务向小微企业和低收入消费者适度倾斜,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得到一定改善,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了普惠金融带来的福利。

作为新金融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在全国互联网金融版图中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根据2016年11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6》,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有互联网金融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P2P网贷、股权众筹等七大业态。浙江在这几大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表现亮眼。

互联网金融支付方面,浙江遥遥领先。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移动支付普及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6年10月,杭州有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98%的出租车、近六成的餐饮门店及大多数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均已实现移动支付,居民生活和出行获得了极大的便利。而导演这一生活方式变革的正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巨头——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当前支付宝年活跃用户达4.5亿,单日手机支付量超过4500万笔,稳坐移动支付榜首之位。

互联网基金销售方面,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也是遥遥领先。截至2016年3月,余额宝规模已达7626亿元,蝉联国内最大规模单支基金,同时也是全球规模第二大货币基金。

P2P网贷方面,2016年10月浙江地区平台成交总额居全国省份(直辖市)第4位,达253.84亿元,环比上升8.02%,同比增长达88.03%。

股权众筹方面,浙江起步较早。虽然截至2016年11月,浙江省众筹交易量为P2P网贷、互联网基金销售二者交易量之和的0.5%,体量仍相对较小,但脱媒化的直接融资已是未来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民营银行方面,浙江民营银行试点的成效也一直备受关注。如温州民商银行资产总额54.43亿元,贷款余额22.90亿元,贷款户数2124户,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为20.15亿元,共2118户,绝大多数贷款都投向了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中的小微企业。同时7%左右的年贷款利率远低于19%的民间融资利率,真正实现了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初衷。

但目前来看,浙江新金融区域发展并不平衡。作为互联网技术发达、优质互联网企业和人才高度集聚的互联网金融之都,杭州走在全国新金融发展的前列。这里有互联网金融领头羊蚂蚁金服,还有正在兴起的网易金融、51信用卡等互联网金融新势力,P2P网贷平台里微贷网和开鑫贷也居全国规模前十,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也已形成新金融企业集聚高地。但反观省内其他地区,新金融大多处于萌芽和起势阶段,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新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金融作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新金融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类风险事件频发,比较典型的就是P2P平台跑路事件。目前,浙江地区累计P2P平台数量达421家,其中累计已停业问题平台超过50%,达245家,在运营平台为176家。出现这类问题,一方面与互联网金融主体外部监管力量缺失、互联网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和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不匹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互联网金融主体内部治理存在漏洞有关,主要是在征信和风控环节。

征信方面。不同于传统银行借贷,互联网金融的天然特质决定了其在抵押、担保方面的空白,因此贷款能否成功收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贷者的信用好坏。而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央行征信系统目前仍只对银行体系开放,并未授权互联网金融企业接入使用,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借贷者的信用状况很难把握。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索性忽略征信环节,仅凭一些不知真伪的个人注册信息便决定贷款与否,风险极大。而且,由于当前非银信贷领域信用数据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尚无信用数据覆盖面较广的优质第三方征信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仍呈“数据孤岛”之势,第三方征信获得的信用数据质量也偏低,实际参考价值不大。

风控方面。作为事前风控环节,征信方面的巨大缺陷也直接影响了互联网金融后续风控质量。与经验丰富、风控体系成熟的国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经验明显不足,不论是贷款存续期间风险评估的持续跟进,还是未偿还贷款的后续追偿,都还很不完善,亟需改进和优化。

完善新金融发展环境

为加强监管,央行、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监管新政,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整治。在此基础上,浙江提出“未来将发挥浙江省互联网金融联盟的作用,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和自律规范,对失信平台纳入黑名单”,下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和保护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风险,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P2P问题平台的加速出清,新金融的发展正在进入正轨,目前迫切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提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消除“数据孤岛”现象。鼓励发展非银信贷领域第三方征信,重点培育几家信用数据覆盖面广、征信经验成熟的第三方机构。同时,适当引导个人征信业务发展,积极推进含阿里芝麻信用管理公司在内的首批8家个人征信机构试点工作,重点突破大数据征信领域。此外,适时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和第三方征信系统,共享银行信贷和非银信贷领域信用数据,从而建立格局更高、数据更加完备的征信体系,进而促进整个新金融领域的发展。

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继续做好外部监管。改善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无序发展现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监管方面,需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从资金端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加严审核互联网金融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事中方面,做好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披露工作,建立集中信批单一平台,规范统一企业信批要求;事后方面,完善不良企业退出机制,加速问题企业出清,只有清除“裸泳者”,才能保障池子不被污浊,互联网金融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一方面,传统银行拥有成熟的风控体系和定价模式,掌握大量交易和信贷数据,能为互联网企业弥补征信和风控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网络接入流量优势,更能吸引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能低成本快速发展大量客户。目前,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已有初步合作,如蚂蚁金服已先后与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但整体来看,合作的范围和深度还有待提升。如能加强二者间深度融合,核心优势互补,则有望快速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拓展新金融发展新方向。一是智能投顾。资产管理需求和专业理财服务供给间存在巨大缺口,可以通过智能投顾实现弥补。根据不同投资者的期望收益和可承受风险,设计不同的智能算法和投资组合,尽可能地实现其理财目标。二是消费金融。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只占信贷总额的19%,且其中超过90%为房贷和车贷,个人日常消费金融领域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挖掘。三是区块链金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倘若获得推广和普及,将显著提高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运作效率,必将对整个金融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加强借贷者守信教育和投资风险教育。宣传在当今征信体系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加强守信意识教育。同时,做好投资风险提示工作,转变投资者“刚性兑付”观念,培养风险收益对等意识,使投资者形成根据自身情况匹配风险的观念,从社会最小单位的理性投资促进整个金融领域的良性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