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新杀虫剂对防治蔗螟的效果评估

2016-02-11蓝艳华编译

广西糖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氯氰糖业氯虫

蓝艳华编译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316)

三种新杀虫剂对防治蔗螟的效果评估

蓝艳华编译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316)

害虫综合治理(IPM);杀虫剂;蔗螟;损伤水平;防治成本;可持续性

自2003年以来,合成除虫菊酯(synthetic pyrethroid)、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已成功地用于防治蔗螟Eldana saccharina Walker(eldana)(鳞翅目,螟蛾科),并作为害虫综合治理(IPM)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对单一杀虫剂的依赖,通过重复田间试验来评估3种新杀虫剂对这一害虫的药效,这3种杀虫剂分别是茚虫威(indoxacarb)、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和杀铃脲(triflumuron)。

研究实验于2012年10月开始,试验品种是宿根蔗NCo376(到2012年8月为宿根8个月),每月对甘蔗实施处理1次,连续施行4个月。以高效氯氰菊酯为标准处理,于8月开始,包括8个每2周施用1次(为登记措施)和5个每月施用1次。施用杀虫剂是用改进的背负式喷雾器,兑水350升/公顷。试验处理为6次重复。试验总地块为25米12行,好地块为15米6行。在试验期间,随机采集50条蔗茎进行4次田间调查。通过估计损伤水平(螟蛀节的百分比)和作物产量来确定新杀虫剂的效果,还包括用近红外(NIR)分析收获时在好地块抽取的12条蔗茎。采取的处理方法详见表1。

表1 杀虫剂的使用剂量和施用次数

试验结果表明:从11月起,与对照处理相比,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螟害。螟害损伤水平(螟蛀节的百分比)最低的是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为3.5%;每月施用高效氯氰菊酯的处理是最高,为10.5%;对照处理则为18.4%。基于吨估计可回收晶体(ERC)和蔗糖,与对照处理相比,其他所有处理都显著增产。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比对照处理可提高71%的吨蔗糖/公顷,但其效果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法。对于吨ERC来说,氯虫苯甲酰胺也是最有效的杀虫剂,比对照处理可增产82.5%。5种试验处理中有3种可显著提高吨甘蔗/公顷,这3种处理方法分别是:杀铃脲、氯虫苯甲酰胺和每月施用高效氯氰菊酯。其中,杀铃脲是最有效的,较对照增产36%(详见表2数据)。

表2 处理方法对甘蔗损伤水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还显示,在螟害危害严重这一关键时期(夏天开始侵扰加重,尤其是11月至次年1月),从10月开始施用杀虫剂能有效抑制螟害损伤水平。这表明不仅能达到从8月就开始处理的防治效果,减少施用次数,从而进一步降低防治成本。该试验证明:若减少高效氯氰菊酯的施用次数仍是有效的,故可对现行的标准措施作修改。

试验最后结论表明:3种新杀虫剂能效降低螟害对甘蔗损伤水平和提高作物产量。这3种新杀虫剂具有潜力有效替代高效氯氰菊酯,既能减少来自使用本产品的任何可能的环境危害,又能降低防控成本;不仅有助于减少螟害的危害,且降低重复使用单一杀虫剂的风险,而且大大有助于IPM策略的可持续性。

——本文编译自《International Sugar Journal》2015年第4期“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ew insect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ugarcane borer Eldana saccharina Walker(Lepidoptera∶Pyralidae)”

S566.1.038

B

2095-820X(2016)06-02

2016-11-22

猜你喜欢

氯氰糖业氯虫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农科问答
不同洗涤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清除试验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
氯氰菊酯降解菌DZS—3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