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眼部根霉菌感染术后患者的护理

2016-02-11霍辰婷

天津护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脂质体霉菌

霍辰婷 卢 馨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一例眼部根霉菌感染术后患者的护理

霍辰婷 卢 馨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眼部;根霉菌感染;护理

根霉菌属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和鼻咽部,健康人吸入霉菌孢子后,可很快被巨噬细胞清除,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成为其感染的高危人群,多并发于糖尿病、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营养不良、酸中毒及免疫抑制药物、化疗、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可诱发。我院于2013年5月收治1例眼部根霉菌感染患者,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15岁,主因“左鼻根及左眼眶红肿疼痛10天”入院,入院前1个月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外院接受治疗,治疗第20天出现左鼻根及左眼眶红肿疼痛,伴发热,T>38℃,抗炎并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差,红肿加重行眼眶及副鼻窦CT并请眼科、耳鼻喉科会诊,综合意见考虑为“鼻窦炎致眶周感染”收入院,建议急诊手术。入院后生命体征:T:36.3℃,P:74次/分,BP:119/76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7次/分,查体:左侧鼻根部可见一大小约2.5 cm×1.5 cm溃疡,表面发黑,左眼眶肿胀化脓,眼球突出,左侧鼻腔黏膜呈黑色,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入院后给予单人病房,稳定生命体征,排除手术禁忌,全麻下行鼻窦开放术+鼻腔内病变切除术+眶周、眶内病损切除术。术后细菌培养回报:根霉菌生长。确诊为:根霉性真菌病。术后切口愈合较差,切口渗液较多,呈淡黄色粘稠状,切口分泌物培养显示根霉菌生长。经伤口彻底清创,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及反复伤口冲洗,伤口逐渐愈合好转,拆线,继续基础疾病治疗。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及有无感染性休克征象,床旁备齐抢救物品。严密监测体温,体温升高时查血常规,根据血象变化给予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伤口局部红、肿、胀、痛的进展,观察并记录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每班严格交接、详细记录。观察有无头痛、眶周压痛、视力障碍、以及瞳孔变化等侵袭脑部的症状。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肾损害、心力衰竭等表现。

2.2 预防感染 因患者为霉菌感染,又为白血病患者,为避免交叉混合感染,患者术后返回单间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1],入住前进行彻底终末消毒,病室开窗通风3次/天,每次30 min,每日早晚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病房物品表面、地面。患者所需的治疗护理用物均单独使用,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进行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执行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次换药后的污染敷料按感染性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换药包送供应室单独消毒。

2.3 基础疾病的治疗 患者因白细胞高,血小板少,肝肾功能损害,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静脉点滴,输注血小板及保肝药物治疗;同时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在饮食护理方面,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且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并配合。

2.4 两性霉素B用药护理 采用避光精密过滤输液器单独输注,由输液泵控制滴速,6~8 h滴完,待伤口分泌物培养无菌生长后停药。两性霉素B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在输液血管选择上,选择血流较快、管径相对较粗的深静脉,如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给药,以减轻药物刺激。此外观察药物副作用,预防肾毒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副作用的发生[2,3],遵医嘱给予胃黏膜保护药物预防消化道副作用。该例患者给药期间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动态监测,未有异常出现。

2.5 术后伤口护理 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较差,切口渗液较多,呈淡黄色粘稠状,切口分泌物培养显示根霉菌生长。术后每天给予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情况,以及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准确记录。术后第3天分泌物量增多,给予伤口清创,两性霉素B脂质体冲洗伤口,并放置引流条,以利于分泌物引流。术后第6天分泌物量逐渐减少,术后10天拆除缝线。伤口培养无细菌生长,伤口逐渐愈合好转。

2.6 心理护理 患者为青少年,本身患有白血病,身体免疫力很差,严重的急性感染与疼痛的折磨,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对此护理人员给予细致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不适,并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增加自身免疫力。家属对疾病缺乏认识,且因患者年龄小,患严重真菌感染,表现为持续焦虑和恐惧,加之基础疾病,使其对治疗和预后缺乏信心;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减少住院期间压抑感,使患者与家属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3 小结

患者有明确高危因素,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我们认识到对于恶性血液病者出现软组织的感染应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可能,预防性做好局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局部护理过程中注意留取标本,积极与主治医师配合,尽快诊断、早

期治疗或者经验性、预防性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以免延误诊疗[4]。

〔1〕董凤萍.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毛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6):532.

〔2〕赵文.6例肝移植术后合并毛霉菌感染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8,16(4): 207.

〔3〕郭琼.两性霉素B脂质体雾化吸入治疗肺曲菌病19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8):1752.

〔4〕王亚丽,李桂兰.1例急性白血病并发颌面部少根根霉菌感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57.

(2014-10-17收稿,2016-03-24修回)

R473.77

B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5.039

1006-9143(2016)05-0444-02

霍辰婷(1986-),女,护师,本科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脂质体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曲霉菌致肝损伤及影响因素分析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