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思考

2016-02-11王淑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济基础人民性发展

王淑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思考

王淑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保障执政党和统治阶级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政权长治久安的思想武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巩固和完善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保障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制度、以获取人民信任为核心的党建基础,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党性;人民性;人民利益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保障执政党和统治阶级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措施,是保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武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转向文化软实力这一全新领域,西方的“西化”和“分化”战略时刻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国内少数人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缺失,出现了“左”和右两种声音,尤其是当前抹黑社会主义、主张全盘西化的右翼势力有很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有失去话语权的危险。因此,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和政治任务,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前途和国家的命运。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就本质而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也是其与任何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最大区别。因为“它使阶级意志和整个社会的意志有机结合归一而不是时常分离,从而使统治阶级的思想真正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和形式,代表了整个社会成员的利益”〔1〕。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上较好地实现了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而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要求。因此,做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2〕,“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思想和原则,就是要纠正当前一些人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对立起来、把党和群众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认识。党中央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思想,以及实现和保障人民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等人民性思想,构成了一条治国理政的主线和灵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五次专题讲话的主要精神。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灵魂。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些无不昭示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胜法宝。

二、巩固和完善以保障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观念体系的总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社会各阶级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的直接体现和表达。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一定的经济基础又直接决定了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的阶级属性、建设方向和建设程度、建设形式等问题。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直接表达的主流意识形态,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物质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解决了13亿多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今时代,“中国制造”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要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真正体现和保障人民利益,就要秉持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思想要求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发展的人民性,即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能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要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真正体现和保障人民利益,更要在发展实践上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满足广大人民需求的物质文化财富充分涌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4〕当前,就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针对收入差距和社会分层扩大的现实,要不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和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坚持和完善以保障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制度

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为特定的阶级党派和社会制度服务的,而阶级党派和社会制度的自身建设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制度领域的创新,尽管发展历史不长,但却充分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进行了全面总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这一制度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共同创造的,是我们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政治基础。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同时也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而决定这场斗争和较量胜败的,就是人民意志与人民权利实现保障的程度和效果。

巩固和完善以保障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4〕当前,我们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全面推进法治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方面坚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损害。只要任何领域出现权大于法、人大于法的现象,人民民主就形同虚设,人民对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就会丧失认同和信心,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就会缺失。

巩固和完善以保障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制度,最为关键的是要将人民利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的执政和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方面、各层级的工作中。各级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树立人民不是管理对象而是被服务的主人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政府的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以善政推进善治,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真正建成法治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政府。

四、坚持和巩固以获取人民信任为核心的党建基础

任何政党的生存发展都是以团结凝聚最广泛的民众群体为前提的,即便是现代资产阶级政党为了选举的需要,都在激烈竞争以争取选民。中国共产党95年发展历史取得了极其宝贵的成功经验,其中最为重要、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即立党和执政根基在于民,强党的依靠力量更在于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直至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无不证明了获取人民信任和拥护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所以,面对世界格局和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就是坚持和巩固以获取人民信任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全体人民最广泛的信任和拥护。为此,“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4〕。

建设获取人民信任的先进性政党,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并结合时代发展新特点,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和方向,也是党整个机体的思想灵魂。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多元政治和社会思潮的斗争日益激烈,党内也出现了各种诋毁、挤压、误读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和行动,这是必须予以纠正的严肃政治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一原则立场必须成为全党的共识。因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始终拥有不脱离群众的“初心”,才能真正获取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建设获取人民信任的先进性政党,还要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4〕。新的历史时期,受国内外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党内出现了少数理想信念不坚定者,权力寻租、政治腐败、生活奢靡、作风蜕变成了这些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直接败坏了党风,进而污染了政风和民风,更拉大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苏联的解体直接源于党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最终断送了苏共及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一前车之鉴的深刻教训我们必须牢牢汲取,警钟长鸣。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一整套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化、科学化、机制化的运行体系,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1〕王淑芳,李慧.关于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构建方略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4(4):99-102.

〔2〕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3-08-20).http://www.china.com.cn/news/politics/2013 -08/20/content_29776139.htm.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责任编辑周荣

D616

A

1009-1203(2016)05-0010-03

2016-07-28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6lslktzimks-04)。

王淑芳(1965-),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猜你喜欢

经济基础人民性发展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之探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长沙市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路径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