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2016-02-11王舵周美娟王利敏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河北省农业

王舵 周美娟 王利敏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51)

【省情研究】

河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王舵 周美娟 王利敏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51)

“互联网+”能够制造无限的溢出效应,“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河北省虽然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但农民对“互联网+”缺乏认识、农村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农村互联网技术人才短缺、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备等症结掣肘着河北省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因此,河北省这样的农业大省,如何解决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快“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速度,挖掘好开发好农业这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富矿,对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河北;现代农业;产业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互联网能够促进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对接,能够增加农业生产融资渠道,科学优化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拓展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互联网+农业”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为标志的互联网时代正在对农业进行全产业链的深度改造,颠覆了农业传统的生产营销模式,这是一场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因此,深刻解剖河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积极探讨可能的突破路径,对推进河北省“互联网+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的需要

自古民以食为天,对于人类而言,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尤其是身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从事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甚至社会稳定。农业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之基,因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2004年至今,每年的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足以看出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仍然聚焦“三农”,即《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这就给我们释放出很强的信号——发展农业仍然是国家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按照《意见》要求落实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呢?“互联网+”成为理所当然的突破口。加快“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步伐,让农业与互联网充分融合,运用现代科技和技术手段,才能不断激发农业的内生动力,才能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

(二)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从全国范围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在河北省更是如此。河北省耕地面积大,农民和涉农人口多,第一产业产值在总产值占比12%,无愧农业大省称号。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全国主要产棉区之一,也是全国三大小麦集中产区之一;另外,由于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农作物、经济作物种类非常多。[1]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建设,以及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河北省虽然在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仍然面临着发展缓慢、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发展“互联网+农业”。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2015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河北省的农业也同样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马斯诺原理,我国人民大众对于低层次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对于高层次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河北省农业目前发展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体验式、享受式的消费要求。只有不断创新,调整生产结构,开发农业生产经营新生态,才能发挥农业的自身潜力和活力。而在创新能力和生产结构调整上,互联网与农业的碰撞与融合无疑是最能激发和实现的。

二、河北省“互联网+农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农民对“互联网+”缺乏认识

事实证明人类的思维意识、心智模式往往对于新生事物是存在一定滞后性的,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人类在面对发展速度迅猛的互联网技术,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无从下手。尤其对于农业这一传统产业来说,几千年已然形成的自给自足、小农意识在我们的思维意识领域已经根深蒂固。当固有的模式被新生事物冲击,人们会本能的产生排斥、怀疑的心理。这样就会导致对“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缺乏主动作为和总体规划,甚至某些相关实施政策无法落实到位,从而影响其发展速度。截至2015年12月,河北省网民规模达372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5%,河北省农村网民占比33.5%,农村网民规模达1250万人。由此可见,我省农村的网络和电脑普及率较低,同时农民的互联网知识比较匮乏,对电子商务缺少深入地认知和理解,农民的上网比例也很低。

(二)农村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全国来看,大部分农村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我省的农村也大部分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在很多方面与城市相比都存在劣势。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薄弱,交通、通讯、环境、文教卫生、科研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息利用率低、物流业刚起步、较低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电脑拥有率……直接导致农民对“互联网+农业”认识不够深入,“互联网+生产”“互联网+销售”以及“互联网+管理”等均很难实现。

(三)农村互联网技术人才短缺

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农民缺乏互联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成为制约“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由于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不能充分了解互联网接纳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不会熟练的操作和运用互联网,往往担忧于网络交易安全等问题而不愿意接触网络。“互联网+农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复合型人才作为根本性支撑,而传统农民偏低的信息化素养大大妨碍了“互联网+”农业生产和“互联网+”农产品经营模式的推广,大大增加了“互联网+农业”计划的开展和实施难度。

(四)农业产业链尚不完备

农业产业作为传统而必须的产业,其产业链环节繁复、延伸漫长。目前,河北省的农业发展尚不发达,大部分仍然处在以传统家庭为种植、养殖主体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在生产(种植、养殖)、加工、经营销售、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大部分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无法对农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由于农产品保鲜时间短、易损耗变质,所需的电子商务服务应达到及时、快捷、高质量的标准。此外,目前为农民提供储存、网上购销、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服务点在农村零星设立,功能性配套不完善,使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优势难以显现。

三、河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路径分析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大互联的视角重新审视农业这个传统行业,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表面上看似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相加,其实真正内部的运算可能是“×”或“÷”,甚至是“Ab”。[2]“互联网+农业”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互联网+农产品”或农业产业链的某个方面,而是整个农业与互联网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包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销售、新品种研发等等。比如某养鸡场通过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在办公室就可以实现鸡舍的供料、供水、清粪、通风、加湿、加热、收集传送鸡蛋的全自动化远程电脑控制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最终实现了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同样还有用于农业其他产业链条的科技软件,这样就实现了业务的全面管理,不仅能提升整体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增强整体竞争力。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思路一定要放开,思想认识一定要全面。

(二)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3]河北省作为这一战略中的主要成员,河北农业区域面积广阔,环绕京津,为京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通过“互联网+农业”发展可以实现京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政策吸引,使京津的优势农业技术和人才为河北省“互联网+农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相关的配套政策、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为“双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河北省也要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开展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挖掘潜力,创新农业生产模式,让“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增速提质。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省欲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宏伟发展目标,离不开地方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制定具体方案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完善,力争做到三通,即路通、网通、思想通。一些偏远山区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利、通讯没信号、村民更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发展,更不要说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如果这些地区道路打通、村村通网络、人人会上网,自给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速度就会加快,当地的农村面貌和农民的发展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最终实现全省农业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

(四)派驻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帮扶

农村劳动力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支撑,目前来看各地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人才匮乏,尤其是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政府应当对各地区基层农业的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定期轮岗派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农技的人员下基层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互联网知识等,帮助农民运用现代科技与知识发展农业,增收创收。

总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农业”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有效促进河北省农业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河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农业现代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潜力为农业现代化塑造了美好的前景,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河北省未来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技术载体。因此,“互联网+农业”是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路径,也是全省农民增收的必然抉择。河北省各级政府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拓展农民创新创业平台,让农民真正融入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中,从新型流通模式带来的扁平化中受益,把河北“互联网+农业”做大、做强,让农业强起来、人民富起来、河北美起来。

[1]蓬勃发展的河北现代农业[N].河北日报,2015-12-31.

[2]千一.互联网+农业是未来30年最大金矿[J].互联网周刊,2015,(17):14-15.

[3]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N].人民日报,2014-02-28.

责任编辑:王玮玮

F724.6

A

1009-0169(2016)12-0041-03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王舵(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公务员能力建设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行业信息化研究;周美娟(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统战理论与文化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王利敏(1975-),女,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公务员能力建设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河北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