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设计与创新: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保障

2016-02-11谭旭孙高建设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谭旭孙 高建设

(1.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教学科研部,江西 井冈山 343600;

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2)



制度设计与创新: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保障

□谭旭孙1高建设2

(1.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教学科研部,江西 井冈山343600;

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330002)

[摘要]美丽中国包括生态之美、和谐之美、价值观之美、永续之美、和平之美等五方面。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从中国发展现状看,当前应当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做起。从短期看,在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向经济新常态增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企业、个人甚至政府官员的自觉行为都还没有养成,这些都要靠正式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因此,正式制度建设显得更紧迫。从长期看,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非正式制度深入人心后,它才更有利于人们自觉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美丽中国;制度;生态;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后,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会又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2]。可见,制度建设之于美丽中国建设而言,不但不可或缺,而且是其重中之重。简言之,建设美丽中国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必须要先行。

一、美丽中国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相关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

1.生态之美:美丽中国的自然基础

中国自古就有热爱自然的传统。《周易》中就有把天地视为父母的理念,以乾为天,以坤为地,反映了对天地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现代人们强调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深刻反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己也仅仅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对自然不尊重就会遭到惩罚。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两者兼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空气、森林、草原、土地、湿地等都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所以,要建设美丽中国,首先生态要美。这是美丽中国的自然基础。

但是,建设美丽中国,仅有自然之美是远远不够的。

2.和谐之美:美丽中国的社会基础

如果生态环境非常好,但是人们生活很困苦,这样的社会称不上美;如果社会物质产品丰富了,但人们之间的收入极不平均,人们之间形成了收入差异非常明显的不同阶层,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度虚弱,这样的社会也称不上美;如果收入分配合理了,但人们对食品安全非常担心,吃荤怕激素,吃素怕色素,老人跌倒不敢去扶,有人落水没人去救,整个社会信用基础非常脆弱,这样的社会还是称不上美。

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和谐之美应当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教育、艺术、娱乐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友好与和善,以及人、自然、社会的融洽相处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明确道出了自然之美(生态文明)与和谐之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均是“美丽中国”应有之义。所以说,和谐之美是美丽中国的社会基础。

3.价值之美:美丽中国的灵魂

“天蓝、地绿、水净”是自然生态之美,“分配合理、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安定有序”等是社会和谐之美。这些美都是人们对外界的反应与感受,也是一种外在的美。而更深一层的美应该是内在的价值观之美,这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群体动物的最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区别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享乐主义、剥削他人的价值观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这也是导致社会产生丑恶现象的思想根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行动就会盲目甚至错误。对于人口众多、需要高度组织的社会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尚的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所在。

中国古代的人们就一直向往具有价值观之美的社会,古语中的“真、善、美”就是对内在价值之美的朴素而简洁的表述。它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价值观要求表述有所差别,但本意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美丽中国作了最精练的概括。其追求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落脚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的价值追求。因为国家之美最终要由每个微观个体的美来共同构成。千千万万个微观个体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美终将推动和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之美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之美。这样的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共同构成的美丽画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以前社会制度的重要方面。

4.永续之美:美丽中国的时间维度

美丽中国不是局部的美,而是整体的美;不是指标的美,而是真正的美;不是一时的美,而是永续的美。只顾对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锦上添花”的大投大建而忽视偏远农村地区的投入,仅围绕全面小康的评价指标急速推进相关建设而忽略其他方面建设,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当代而不顾子孙等,绝对称不上美。残缺、应景、只顾一时的所谓“美”,不是全面的美、真正的美、永续的美。

美丽中国建设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提出的空头口号,而是我们党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华儿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其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5.和平之美:美丽中国的空间维度

美丽中国不是世外桃源,也不可能闭门造车。它必须要有一个和平与美好的外界环境。人们常说,世界是美好的。但是,要完整地说,只有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中国深受战争之害,深知和平之珍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讲话中,有十八次提到了“和平”。不仅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而且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加,中国也越来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的重要力量。也只有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外围环境,国民才能安居乐业,安定有序,与他国人们友好交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美丽中国建设就缺少一个适合的外围环境。

(二)两种制度及其关系

所谓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规则。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社会交往当中,产生了无数的规则。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者诺思将这纷繁复杂的、形形色色的规则分为两大类,即正式制度(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非正式规则)。

1.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正式规则)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法则。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再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3]P64

2.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非正式规则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其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4]P244

3.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容才能产生最佳的实施效果

将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纳入制度范围,并非制度经济学家们想包罗万象,而是在对经济社会的研究当中,发现缺少了这些“无形的”的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正式制度在设计时,只有充分考虑了非正式制度因素,尽量做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容,才能让正式制度充分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因为,非正式制度引导的是一种自律行为,它的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人们的认可程度和自律程度。而正式制度的实施则主要依靠强制力和保障机制。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相容,说明人们内心的价值判断中不认可正式制度,这将导致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非常高,有时甚至导致正式制度没法执行。当二者相容时,才能产生最佳的实施效果。

(三)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

美丽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与制度有紧密联系。离开了制度的保障,美丽中国建设将寸步难行。

首先,生态之美建设需要制度保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增加,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如果对稀缺资源的利用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则保障,那么对资源的利用必然引起混乱。生态建设将无法进行。

其次,和谐之美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制度正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系列规则。人们制定规则的本意就是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不要说现代社会离不开制度,即使是在原始社会的初期,部落之内与部落之间也都存在一些基本的制度。离开了制度,人只能生活在鲁宾逊式的孤岛上。

再次,价值之美的建设需要制度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价值之美,其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它是美丽中国的最高境界,它的实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上,价值之美的建设,还需要较强的正式制度来保障和推行。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变成人们的自觉习惯时,它又会反过来促进正式制度走向更完美。

更次,永续之美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当前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仍具有很强的惯性和路径依赖,经济转型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阻止,寅吃卯粮,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现象肯定还会在不少地区发生。可持续发展和永续之美建设将变成一句空话。

最后,和平之美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如果中国不熟悉和积极利用各种国际规则,那么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时就可能限入被动,和平之美也难以保障。如果中国不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就容易受到压制、排挤和侵占,被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经济上容易被“侵占”。只有积极利用并参与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国际规则,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也才能闯出更自信、更自强、更自主的和平之美。

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制度挑战

美丽中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它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全体中华儿女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地实现。从近期来看,美丽中国就是到2020年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远期来看,就是到建国一百周年时,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普遍认同和接受。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制度方面还存在许多挑战。

(一)生态之美建设的制度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改革开放之前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生态景象越来越难以寻觅。并且,无论在企业生产方面与消费者消费方面,还是在政府发展思路与政绩考核方面,都对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存在着很大的路径依赖。

生产方面,首先是环境产权制度还远不健全,传统的环境保护法不能适应对企业的规范要求。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才刚起步,相关制度尚未建立。消费方面,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并未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垃圾的随意扔放现象还很多,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普遍。垃圾分类的习惯远未形成。政府方面,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与现有政绩考核体制下,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而中央政府尽管反复强调生态的重要性,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曲高和寡的尴尬。总之,生态资源还处于“公地悲剧”阶段。

(二)和谐之美建设的制度挑战

改革三十多年的发展虽然使中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平均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基尼系数已经连续十几年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甚至远高于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尼系数。显而易见,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着较大的改革压力。除此以外,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城乡在养老、医疗、教育、保险、土地、房屋等方面的制度差异,以及这一系列制度所形成的综合效果,已经构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社会的和谐度,这一系列制度都存在迫切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三)价值之美建设的制度挑战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新旧价值观与中外价值观的相互激荡中,许多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迷茫。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完善性、经济全球化及文化的扩张性、敌对势力在网上的刻意歪曲宣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方面,许多人(尤其是对西方民主制度一知半解的年轻人)全然不顾中国的现实国情,总是认为国外的制度是最好的,国外的月亮也更圆。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方面,许多人只记得市场经济的逐利性,而忘记了市场经济的敬业、诚信等内容。企业不断追求收益内在化,成本外在化;个人只重视收入高低而不关心职业道德;甚至不少政府官员也存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不出事就是本事的实用主义思想,这些都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美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永续之美建设的制度挑战

改革以来,中国对资源的消耗速度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4%,但是许多资源的消耗量却超过了20%以上,钢材、水泥的消耗更是高达一半左右。经过三十多年的资源掠夺性的发展之后,我国资源的储备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再也无法支撑粗放式的发展需求。人们对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危害性认识和体会正日益加深。雾霾天气由偶然变成了常态,PM2.5由陌生词语变成了热门词语。总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制度模式必须进行转型。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当作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正是反映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度创新的紧迫性。

(五)和平之美建设的制度挑战

美丽中国不仅要有时间上的永续性,还要有空间上的和平、稳定为保障。但当今霸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和平环境还有许多挑战。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拉帮结伙,不断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并直接在中国南海等海域给我国国家安全制造压力。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主持正义,而是想搞乱中国的建设步伐。在经济主导权方面,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一直致力于组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其真实目的是希望借TPP协定,重新书写世界贸易规则。此外,它们通过互联网在文化、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方面也在加强对中国年轻人的渗透,可以说,互联网上的价值观之争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三、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实现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抓住了制度,也就抓住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牛鼻子”。所以,美丽中国建设,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其面临的挑战,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做起。当前,美丽中国建设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应该将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一起抓。但是,不同时期,侧重点应有所区别。从短期来看,当前经济正由传统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的新常态转变,各种利益矛盾叠加在一起,需要刚性较强的正式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所以正式制度建设显得更加迫切;从长期来看,则是非正式制度的建设更重要。因为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非正式制度深入人心后,人们的行为才会由外界的强制变成内心的自觉,这时人们内心自由之美才和外部的中国之美实现了真正的合而为一。

(一)生态之美与永续之美的制度创新

打造生态之美和永续之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生产、消费、管理三方面共同着手。

首先,从生产方面看:一是要进一步明晰各类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可见,要让企业的生产减少“公地悲剧”现象,首先要有明晰的生产资源的产权制度,包括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等,这是规范企业行为的基础。二是要创新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当制造外部负效应几乎免费时,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当然会选择收益内在化、成本向外推的生产方式。所以,与资源的产权制度明晰相配套的,还要有污染赔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让污染的企业为之付费,让为生态作出贡献的企业和地区得到相应的补偿。要进一步明确有关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环境损害赔偿的标准,逐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三是要加大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制度。促进企业研发和运用高科技的动力,从而有利于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型。

其次,从生活方面看:一是要加快建立生态消费教育制度。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亿万家庭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人们养成绿色生态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而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规范化、常态化的生态教育制度来保证。要以社区、学校、行政村等单位为基础,让生态观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使广大居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二是要建立适当的生态消费激励制度。同样,以社区、学校、行政村等单位为基础,通过创立生态消费文明单位评比等活动,来激励先进,鞭笞落后。三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为契机,带头践行生态消费观,并带动群众转变消费观。政府不仅要鼓励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生态消费,而且还要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监督。

第三,从管理方面看,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是要加快创新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在考核体系中要提高绿色、生态、资源保护方面的权重,让粗放发展的地方不讨巧,让绿色生态发展的地方不吃亏。二是要加快行政区划制度的改革和强化区域协调制度。使行政区划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区域的发展规律。避免出现地区之间的资源比拼和环境破坏竞赛式的发展。

(二)和谐之美与和平之美的制度创新

从深层次讲,历史上的许多制度都与利益相关。因此,无论是个人、集体、国家、民族,许多不和谐都是由利益引起的。这个利益包括经济、名誉、尊严等多个方面。所以,从国内来讲,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关键是要协调好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国际来讲,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利益和尊严。

从国内和谐之美来看,如果不着手从制度上化解利益矛盾,而采取拦截、围堵等压制矛盾的办法来构建和谐,那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之美。所以,针对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主体多元化、诉求多样化、差距扩大化、冲突频繁化等复杂特点,构建和谐之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制度创新:一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行业工资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四化同步建设为方向,加快以户籍制度为牵引的包括养老、医疗、教育、保险、土地等一系列制度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改革,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利益差别。

从国际和平之美来看,除了通过适当发展和强大军事来保护自己外。中国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的制度创新,争取国际新规则制定的主动权。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了数十个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也得到了沿途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些制度创新非常有助于中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当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被动地缘政治局面。对于维护美丽中国建设的和平环境意义非常重大。

(三)价值之美的制度创新

从长期看,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时的美丽中国,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美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美丽的心灵。创造比资本主义丰富的物质产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在物质方面的必然要求。同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井然,整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精神和价值观方面的优势。

但是,要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从了解到认同再到内心的自觉遵守,光喊口号不行,需要从宣传教育制度上不断创新:一是要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宣传。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以增强其历史感和时代精神,增强其教育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利用新技术,创新宣传制度和方式。如今,互联网已经普及,手机网民有6亿多。传统的说教方式显然对新一代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所以,政府教育和宣传等部门必须熟悉和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新渠道,利用短小而简洁的小故事、小动漫、小视频等新方式来宣传,这样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三是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要带头推进政务诚信,并带动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社会诚信等各主体的诚信制度建设,使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得到净化。四是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都是政府自拉自唱,群众只是旁观者,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必然会非常难。所以,政府应当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机制,结合现在搞得相当不错的志愿者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让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使宣传方式由政府独唱变成全社会合唱。这样,也必然有利于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变成人们内心的自觉行为。五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鞭笞机制。定期开展一定的评比活动,对践行价值观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褒奖善行义举,惩戒失信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

[3]〔美〕道路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

[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廖才茂)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Innovation:the Key Point and Guarantee for Building BeautifulChina

TAN Xu-sunGAO Jian-she

(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PartySchooloftheCPCJiangxiCommittee,Nanchang,Jiangxi330000,China)

Abstract:“Beautiful China” contains five elements,i.e.,beauty of ecology,beauty of harmony,beauty of value,beauty of sustainability,and beauty of peace.The building of beautiful China must follow these five development ideas.Seen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development,we should start from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In short term,enterprises,individuals and even government officials have not form self-conscious behavi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ition from extensive development to “new normal”,and so formal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for normalizing and restricting their behavior.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formal institutions seems more urgent.In long term,the informal institutions centering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ll be favorable for shaping the people’s behavior when they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ir mind.

Key words:beautiful China;institution;ecology;harmony;socialist core value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2-0044-07

[作者简介]谭旭孙(1964—),男,江西都昌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基本国情与国家政策、经济学。高建设(1976—),男,江西高安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学研究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农村问题。

[收稿日期]2016-01-21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