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2016-02-11谭大义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沈阳11001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温灸特发性紫癜

谭大义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13)

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谭大义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13)

目的:探讨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89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5例和常规组54例,联合组采用温灸治疗仪外治、中药内服,同时加用强的松治疗本病,常规组只给予强的松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1周、4周、12周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4周与12周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IgA、IgM水平明显下降,IgG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明显下降,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均P<0.05;且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④联合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具有升高血小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降低激素毒副反应之功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温灸治疗仪 中药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好发于成年人,近些年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进展很大、疗效显著。故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给予其中55例患者应用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加用强的松治疗本病,然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临床血液病学》[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②年龄18~65岁;③入选本研究前1个月内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④患者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合并其他血管疾病者;③心、肝、肾功能存在异常者;④已知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强的松治疗,晨起顿服,1mg/kg,1次/d。注意监测患者血小板水平,如血小板计数>50×109/L后进行药物减量,每周减少2.5~5mg,直至减至维持剂量5~10mg/d,继续服用2~3周后停药。

联合组患者在服用强的松同时联合温灸治疗仪合益气健脾、凉血逐瘀中药,具体方药如下:黄芪、当归、人参、白术、山药、白茯苓、远志、枳壳、桃仁、赤芍、丹皮、水牛角、甘草等。具体用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配比。用法:水煎服,1剂/d,早晚温服。温灸治疗仪使用方法:型号HB-WZ1。操作规范:治疗仪开机后按下温灸键,当温灸治疗仪显示温度达到(85±10)°C时,将温灸治疗仪输出点对准穴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0min,1~2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如果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下降至低于20×109/L或有出血倾向者及时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

1.3 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1.4 评价标准

治愈: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出血,并维持3个月以上;显效:血小板计数≥50×109/L或升高30×109/ L以上,基本无出血,且维持2个月以上;有效: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但未达到显效水平,且维持2个月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无改善或下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4]。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本研究纳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89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5例和常规组54例。联合组中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2.23±8.78)岁;女性患者33例,男性患者22例;血小板水平2.0×109~35.0×109/L,平均(23.23±6.15)×109/L;常规组中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1.87±9.03)岁;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20例;血小板水平1.0×109~37.0×109/L,平均(22.82±5.68)×109/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见表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3。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具体结果见表4。

3.讨论

祖国医学将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纳入“血症”、“紫斑”的范畴。治疗主要从益气健脾、散瘀解毒角度入手。本文采用的是益气健脾、凉血逐瘀之法与之相符。其中黄芪、当归、人参、白术、山药、白茯苓、远志能够益气健脾,桃仁、赤芍、丹皮、水牛角能够逐瘀解毒。温灸治疗仪具有温补脾肾,疏通经络,畅通血脉,活血化瘀之功,对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另外,温灸治疗仪还具有止血抗凝、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机体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可以预防内科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常存在血小板异常降低、T淋巴细胞失衡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情况[8]。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血小板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但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联合组的优势越发显著,在治疗4周与12周后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益气健脾、凉血逐瘀法具有升血小板之功效;而在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均实现了CD4+、CD4+/CD8+与IgG水平明显升高,CD8+、IgA、IgM水平明显下降,但联合组较常规组效果更显著P<0.05,说明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方面更具优势。并且联合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也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具有降低毒性的作用。

[1] 林果为, 欧阳仁荣, 陈珊珊, 等. 现代临床血液病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65-6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 湖北中医杂志, 2002,24(2):57.

[3] 潘铭, 楚文瑛, 李成彪,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疗效分析[J]. 中医药学报, 2012,1(40):115-117.

[4] 向金峰. 凉血逐瘀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J]. 2015,31(6):184-18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对比情况(109/L,±s)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对比情况(109/L,±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常规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4周 12周联合组 55 23.23±6.15 32.18±6.72* 61.29±7.74*# 73.84±8.87*#常规组 54 22.82±5.68 30.64±6.28* 40.56±7.36* 51.52±7.57*

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情况(g/L,±s)

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情况(g/L,±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常规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gA IgM IgG联合组 55 治疗前 3.18±0.55 1.74±0.57 5.45±0.66治疗后 2.60±0.47*# 1.16±0.32*# 11.58±1.47*#常规组 54 治疗前 3.17±0.52 1.72±0.55 5.42±0.63治疗后 2.91±0.51* 1.44±0.43* 9.16±1.02*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的对比(±s)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的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常规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t CD4+CD8+CD4+/CD8+联合组 55 治疗前 24.18±5.58 48.24±4.57 0.54±0.31治疗后 37.10±6.47*# 34.37±3.32*# 1.17±0.57*#常规组 54 治疗前 24.73±6.01 48.14±4.69 0.55±0.29治疗后 31.82±7.11* 37.24±3.54* 0.92±0.61*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1006-6586(2016)07-0112-02

R242

A

猜你喜欢

温灸特发性紫癜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温灸加推拿法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