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予鼻肠管与鼻胃管喂养的区别

2016-02-08林桂兰叶愈洁

关键词:鼻胃肠管颅脑

林桂兰,叶愈洁

(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 536100)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予鼻肠管与鼻胃管喂养的区别

林桂兰,叶愈洁

(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 536100)

目的对应用鼻肠管和鼻胃管两种喂养模式对患有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采用鼻胃管进食模式对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采用鼻肠管喂养进食模式对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疾病治疗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不良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颅脑损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鼻肠管进食模式对患有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的效果非常明显。

鼻肠管;鼻胃管;颅脑损伤;进食

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患者的机体通常情况下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下,机体会呈现负氮平衡状态,另外,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颅内压水平呈现增高症状,急性胃黏膜损伤、偏瘫属于该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均不能够正常进食,在早期阶段实施肠内营养,可以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水平明显降低,对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早期阶段实施肠内营养显得尤为重要[1-2]。本次对应用鼻肠管和鼻胃管两种喂养模式对患有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颅脑损伤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颅脑损伤发病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7)天;患者体重40~74 kg,平均体重(53.1±7.6)kg;男26例,女18例;患者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1.4±8.2)岁;研究组颅脑损伤发病时间1~7天,平均发病时间(3.1±0.6)天;患者体重44~78 kg,平均体重(53.3±7.1)kg;男28例,女16例;患者年龄44~89岁,平均年龄(61.1±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鼻胃管喂养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采用常规鼻胃管置管方式进行置管操作;采用鼻肠管喂养模式对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营养支持,采用液体石蜡对鼻肠管进行润滑处理,首先采用鼻胃管传统方法将鼻肠管插入到患者的胃腔内部,向胃的内部注入气体,注气量水平控制在200~300 mL左右,帮助患者取右侧卧位状态,以便能够使幽门得到充分的开放,将其推送至幽门口的位置,对导管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穿过幽门之后,以缓慢的速度推进至Treize韧带的远端位置,对鼻肠管实施妥善固定处理,以缓慢的速度将导引钢丝撤出[3]。在鼻肠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出消化液滴于酸碱上试纸,pH值>7.0,证明在肠内:或在X线透视下证实在空肠内。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总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颅脑损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颅脑损伤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脑神经功能和机体营养状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颅脑损伤症状明显减轻,脑神经功能和机体营养状态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已经有显著改善;无效:颅脑损伤症状没有减轻,脑神经功能和机体营养状态存在明显异常[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颅脑损伤疾病共计接受治疗(19.83±5.64)d;研究组颅脑损伤疾病共计接受治疗(15.39±3.42)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9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发生率达到2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达到2.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胃管喂养模式实施营养支持后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0.5%;治疗组患者采用鼻肠管喂养模式实施营养支持后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指的是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的48 h内,在血流动力学水平表现稳定,且没有出现相关禁忌证的情况,开始对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罹患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其中枢性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患者机体处于一种高分解高代谢的状态下,糖耐受力水平呈现明显降低表现,出现负氮平衡及高血糖内环境出现严重的紊乱,使脑水肿程度明显加重,机体免疫力水平降低,从而造成低蛋白血症的发病,使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对广大患者的预后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早期阶段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使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5]。

通过对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鼻肠管营养支持,可以使肠黏膜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往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维持,对肠道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并可以对胃蛋白酶和胃肠激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效果,从而充分保证患者肠道的免疫及屏障功能正常;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胃肠道血供明显增加,对胃肠道的蠕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加快,防止了腹泻、反流、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的可能,使创伤的修复速度提高,对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6]。

[1]张秀军,高雪梅.三种置入螺旋形鼻肠管方法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4,42(12):75-76.

[2]李晓红,刘丽颖,李媛媛.鼻胃管与鼻肠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联合应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8-139.

[3]李 莉,钱叶长.重症脑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螺旋型鼻肠管营养治疗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2):991-993.

[4]牛杏果,焦宪法,李伟丽.鼻肠管喂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和疗效[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4):222-224.

[5]金宝玲,高建超.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87-4288.

[6]吴 樱,杜长虹.鼻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中引起返流误吸风险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4): 2213-2215.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9.058.02

猜你喜欢

鼻胃肠管颅脑
聚氨酯鼻胃管在高龄长期管饲患者中的留置时间研究*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鼻饲营养正确定位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进展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