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毒通府汤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术后疗效观察

2016-02-07林昌永

新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腹膜炎阑尾炎计数

林昌永

温州市中医院外科,浙江 温州 325000

解毒通府汤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术后疗效观察

林昌永

温州市中医院外科,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观察解毒通府汤对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术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各6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通府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9%,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小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通府汤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术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疗法;解毒通府汤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且急性阑尾炎患者常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1]。但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肠蠕动减弱,导致肠管麻痹症状的出现,使得患者肛门排气、排便受到阻碍[2]。如何有效预防此类患者手术后肠麻痹,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已经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解毒通府汤对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手术患者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术后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21~57岁,平均(32.4±2.3)岁;从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0 mim~4天,平均(51.0±4.3)h。对照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22~53岁,平均(31.4±2.3)岁;从发病至手术时间为2 h~4天,平均(53.2±4.1)h。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诊疗指南》[3]中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①血常规化验显示,WBC10×109~15×109/L;②X线下显示患者右下腹盲肠、回肠末端肠腔存在积气和液平面。

1.3 纳排标准 ①符合现代医学对于急性阑尾以及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②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享有知情权。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存在妇科疾病的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即实施常规的处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并进行补液、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处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通府汤治疗。处方:甘草6 g,红藤、川楝子、牡丹皮、柴胡、赤芍、大黄(后下)、黄芩各10 g,蒲公英、败酱草各30 g。每天1剂,上药加水400 mL,煎煮至200 mL,于术后12 h开始分3次服。若术后2~3天患者仍然没有排气现象,则可每天改为4~5次服用,直至患者肛门排气。7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1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排便时间、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②消化系统症状评分:0级,无任何症状,计0分;Ⅰ级,有轻度症状,不经提醒患者基本无法意识到症状的存在,计1分;Ⅱ级,有明显症状,患者能够自主意识到症状的存在,计2分;Ⅲ级,症状十分严重,已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计3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情况越差。③胃肠功能评分:采用本院自拟的胃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胃功能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患者胃功能情况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白细胞计数情况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体温以及白细胞计数稍微高于正常值;无效:患者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9%,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 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小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 ×109/L

表2 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 ×109/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66 66治疗前13.7±2.1 13.6±2.3 0.261 0.795治疗后8.6±1.7 10.7±2.4 5.801 0.000差值5.1±1.3 2.9±1.1 10.495 0.000

4.4 2组临床相关疗效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临床相关疗效指标比较(±s) h

表3 2组临床相关疗效指标比较(±s) h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66 66 t值 P值发热持续16.9±3.8 24.1±4.0 10.602 0.000肠鸣音恢复正常28.6±10.6 33.8±8.7 3.081 0.003自主排气29.4±10.6 35.2±7.5 3.629 0.000自主排便43.8±11.2 58.6±9.6 8.159 0.000住院时间13.3±5.2 17.8±4.6 5.266 0.000

4.5 2组消化系统症状、胃肠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消化系统症状、胃肠功能评分比较(±s) 分

表4 2组消化系统症状、胃肠功能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功能66 66治疗前11.5±2.8 11.4±2.7 0.169 0.867治疗后3.2±1.8 6.8±2.2 8.305 0.000治疗前1.6±0.7 1.7±0.8 0.617 0.539治疗后4.3±1.1 2.7±0.9 7.381 0.000

5 讨论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急骤,严重者可能导致穿孔并引发腹膜炎,甚至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4]。因此,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术后的治疗,不容忽视。

解毒通府汤方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祛浊,能够有效刺激患者胃肠的蠕动,促进肠道排气,为君药;黄芩清热解毒,牡丹皮清热肠毒、凉血化瘀,二者共为臣药;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红藤活血通络,加强清肠消痈的作用,共同为佐使药。诸药联用,能够起到解毒消肿、清肠败痈的作用,切中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手术后患者的病因病机,故疗效显著。

此次观察毒通府汤对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解毒通府汤对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术后患者疗效显著。

[1]蒋吉芳,李连军.自拟清瘀消痈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阑尾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 (4):469-470.

[2]方登峰,洪钧晖.自拟清肠消痈汤在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46-947.

[3]王辉萍,朱子宜.中药在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1043-1044.

[4]奚舜毅.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防肥胖症急性阑尾炎切口并发症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9):1377-1378.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74.61

A

0256-7415(2016)12-0077-02

10.13457/j.cnki.jncm.2016.12.033

2016-06-07

林昌永(1982-),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腹膜炎阑尾炎计数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结绳计数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